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心能造佛'淨土由來在心中, 法界淨土由此心造
淨堂
發表於: Fri.08/18, 2006 10:2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云:

中國大乘佛教有八大宗派,淨土宗屬八大宗派之一宗。我們這個講經的志蓮精舍,屬於淨土宗之道場,志蓮者志求往生蓮邦也。淨土宗有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及往生論。本精舍以往已講往生論及阿彌陀經,現在續講觀無量壽經,此經又名十六觀經,謂此經內容為十六種觀念法門也。十六觀經與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鼎足而立,同等重要,不可偏缺,淨土宗才可以興盛起來。在同等重要中,又有差別,即觀經較彌陀經、無量壽經。尤為重要,乃重要中之重要者。大乘佛法中,最高的是華嚴經,我們每天作晚課蒙山施食時,必念華嚴經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謂欲了知的是什麼?即是欲了知三世諸佛是何處來,應從自心中求,佛教大乘法,凡是心外求法都名外道,須觀法界性,了知三世一切佛,統統在我心內,皆是我心中造出來的。十六觀經教人觀想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先造一尊佛出來。能造一佛,即可造十方三世佛,這就是十六觀經告訴我們心造諸佛之法。然若不研究觀無量壽經,則一切唯心造,徒具空理而已。故須研究十六觀經,才能知道「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道理,這個道理通華嚴經亦通禪宗,是大乘佛法中最高理論,這十六觀經上統統有。我們最高法門是頓教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成佛如何成?見了本性,就成了佛。本性在何處?本性就在我們心中。我此心中就具有佛性,見了此佛性,就成了佛,所以叫做頓教禪宗。此是禪宗教人頓悟之法。如何使凡夫心觀想成為佛性?十六觀經教你觀想方法,照著十六觀經修,就可觀想得一尊佛出來。所觀的是誰?觀的就是阿彌陀。阿彌陀佛不出我自心,西方極樂世界,亦不出我自心。平常講最高理論,「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若不依十六觀經修觀想,則所說者,皆是些空理。自性彌陀,你心裡唯彌陀不來,唯心淨土,你心裡亦淨土不來,此何故?我們的心是妄想心,怎能變得彌陀出來!我們的心是染污心,怎能變得淨土出來!但得有個方法教他變,十六觀經教我們觀想變現西方極樂世界莊嚴,觀想變現阿彌陀佛莊嚴,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皆是我心中所造,那麼西方極樂淨土,即是我自心淨土,彌陀即我自性彌陀。每天晚課中,唱著「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此偈即出自十六觀經。所謂白毫宛如五須彌山,紺目有如四海之大,試問臉孔須有多麼大?才能容納此毫此目。此話從何說起?即十六觀經有此觀想。由此可知淨土三經中,十六觀經為重要中之重要者。若是淨土宗沒有十六觀經,不須外道搗蛋,即禪宗就早已將淨土宗打倒了。禪宗自六祖以後,風行全國,倡「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說。幸而淨土宗十六觀經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語,非心外求佛,非心外求淨土,我自心即是佛,我自心即作佛。十六觀經有此二句明文,任何高深的道理,亦超不過此二句妙理,所以淨土宗,不會被任何力量所消滅,即在此也。


欲知更詳細內容

請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道源法師講

廣化法師記

http://book.bfnn.org/books/0091.htm
PMEmail Poster
Top
蓬萊不敢先子
  發表於: Tue.08/22, 2006 12:59 pm









還要有四十八大願的行才行啦!!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