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民謠中的預言, 預言→誰能辨識出預言,就能掌握未來
耶律湛瀾
  發表於: Thu.06/29, 2006 10:08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806
會員編號: 205
註冊日期: 04/26, 06


民謠中的預言

在中國古代除了象邵雍、黃檗、李淳風、劉基這些大預言家的作品之外,歷朝歷代還有許多預言是以碑銘石刻,或者是童謠民諺的方式流傳的,多數都與興衰禍福有關。這些預言的作者根本無法考證了,也許是出自某些“世外高人”之手吧。這裡僅介紹幾例。

“弧箕服,實亡周國”

《史記﹒周本紀》記載,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鎬京大街上聽到有一群兒童喊: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大驚,以為賣“弧箕服”(乘箭的袋子)的人要造反,命令把賣“弧箕服”的統統抓起來殺掉。他哪裡知道,這裡講的弧箕服其實另有所指。

當時有一對正在賣弧箕服的老年夫婦為逃避追捕而跑到城外,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嬰,覺得可憐,就收養了下來。這對夫婦逃到了褒部落,這個女嬰就由褒族人養大。她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烽火戲諸侯”的褒姒。

長大後的褒姒美貌非凡,後來褒族首領為了營救被周幽王關壓的褒族大臣,便施用美人計,將褒姒送給幽王。周幽王就是當年宣王的兒子,西周最後一個皇帝。此人荒淫無道,得了褒姒,更是欣喜若狂。而這褒姒卻偏偏是個冰美人,從來不笑,令幽王頗為煩惱。當時都城外驪山的烽火台上是專門用來在西戎進攻時點火報信,令各路諸侯前來救駕的。輕易不可點火。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竟然下令點燃烽火,調戲了諸侯,褒姒見此鬧劇,終於開顏一笑。

後來西戎真的前來進犯時,面對升起的烽火,各路諸侯以為幽王又在搞什麼花招,便未作反應。周幽王被迫出逃,後來在驪山被西戎殺死,西周滅亡。“弧箕服,實亡周國。”的預言就這樣應驗了。這恐怕是幽王的父親宣王萬萬想不到的。

孔子聞童謠

據《家語》記載,有一次楚昭王乘船渡江,看到江中有一個大如鬥的紅紅的圓東西撞到船上。船上的下屬將這東西撈起給楚王,楚王感到十分奇怪。問左右大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於是楚王派人去魯國問孔子。孔子說那是“萍實”,拋開可以吃,是好東西,是只有霸主才有緣得到啊。於是楚王照辦,果然如此。魯國大夫聽到這個消息就問孔子,“先生是怎麼知道的?”孔子回答說,“我過去到鄭國時,在陳之野的地方聽到過一首童謠:‘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這次果然應驗了。”

另外《家語》還記載說,有一次齊國有一隻獨角鳥,飛到朝堂前展翅而跳。齊侯感到奇怪,便派使者到魯國問孔子。孔子說,“這鳥叫商羊,是代表‘水祥’的。以前曾經有兒童單腳著地,(模仿鳥的樣子)一邊跳一邊聳動兩肩,還唱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現在這鳥出現在齊國,應當告訴百姓修堤造渠,以防水災。”後來果然天降大雨,鄰國都發大水,唯獨齊國有準備而避過了。

“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做夢都希望江山永保,自家天下可延至千世萬世。而偏偏一塊偶然發現的石碑上刻的一則讖語令他寢食難安,就是“亡秦者,胡也”。

當時北方的匈奴還很強大,中原稱之為胡。秦始皇便將匈奴人視為亡秦之患,於是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後患。蒙恬北逐匈奴,收復了大片失地,修築了萬里長城,以防胡人南侵。浩大的工程給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民間怨聲載道,孟姜女哭長城以悼夫的故事也算是當時的寫照。加上秦始皇嚴令苛政,焚書坑儒,窮兵牘武,終於在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當政時,反秦起義四起。秦朝便滅亡了。

秦始皇以為“亡秦者,胡也”的“胡”是胡人,而不料恰恰是他的兒子胡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預言就這樣成真了。如果讀者感興趣,可以參照《史記﹒秦始皇本紀》。

“千里草,何青青。”

據《後漢書》記載,漢獻帝元年初,長安有童謠說,“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一聽難解其意。“千里草”實為“董”,“十日卜”為“卓”,這首童謠是講董卓的。而無論是“千里草”還是“十日卜”都是自下而上解字,而不同於通常的自上而下解的,暗示董卓將自下摩上,以臣陵君。“青青”指爆發,暗指董卓暴盛當權,卻又迅速敗亡,落得“不得生”的結局。

董卓因為飛揚跋扈引起諸侯討伐,最後被他的養子呂布所殺。

童謠預言黃巢之亂

唐朝僖宗年間,長安流傳一首童謠:八月無霜塞草青,將軍騎馬出空城。漢家天子西巡狩,猶向江東更索兵。

當時正值黃巢作亂,唐僖宗整日悶悶不樂。聽到這首童謠,雖不太明白意思,卻知道不太吉利。

第二年(僖宗七年),黃巢軍渡長江,跨淮河,佔領洛陽。而後西進潼關,並佔領了這座長安門戶。消息傳到長安,當朝宰相服毒自殺,僖宗皇帝向西南逃往成都。

據史書解釋,“八月無霜塞草青”,是說草還未黃,暗示還未遇到黃巢,稍晚一些時間,就會遭霜變黃,那時將遇到黃巢。“將軍騎馬出空城”暗勸僖宗應快速逃出京城長安。“漢家天子西巡狩 猶向江東更索兵”,正是預言僖宗逃往四川後,派使者到江東調兵救駕。

“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其孫建文帝即位,並著手削藩以鞏固自己的勢力。在鏟除了幾個勢力較小的藩王后,將矛頭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雖負抵禦蒙古之重任,是舉足輕重的藩王,但是這一次,卻即使裝瘋都不能倖免被削藩之運。最後燕王朱棣起兵打敗建文帝,攻佔南京,作了皇帝。

當時建文帝削藩期間,曾有一瘋道士在街頭唱道,“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事後人們終於知道“莫逐燕”,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則燕王必將高飛,最後作皇帝。這也就是“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的意思。

歡迎轉載傳閱本網所有內容
PMEmail Poster
Top
耶律湛瀾
發表於: Mon.07/17, 2006 03:4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806
會員編號: 205
註冊日期: 04/26, 06


這些童謠為何竟演變為預言?我個人研究這些看似簡單的童謠,發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這些童謠都是由很簡單的〔單語〕構成。
第二,這些簡單的文字都是指出一幅幅意象畫面。
第三,這些畫面都具有多重可能的猜謎本質。

那麼,是誰傳出這些預言的?又是誰先看到這些畫面的?

中國上古時代也是薩滿文化之一,〔薩滿〕也就是所謂〔巫術〕,其中就包含了預知能力,這種能力有可能是遺傳,但也有可能經由一定的儀式產生效果。

在歷經幾次朝代更替後,從黃帝以來的宮庭祭司體系(這支體系的現代傳承即是中國道教及日本的陰陽師之類的)也就從那日益混亂的宮庭"分散"(或是逃)到民間,巫術不再是當政者的VIP,官場失意者帶著自己所信任的巫者淪落到民間,一起成為庶民,但巫者的超能力並未因此消失,他們依然有那種能力可以遙見〔中國的未來〕,於是,一首又一首的童謠在市井小童之間傳播開來,向當政者發出警告,是的,巫者本來就是在做這種預報的工作,不是嗎?推背圖或燒餅歌都是這樣產生的。

他們都是看見一幅幅的意象畫面,但他們無法描述那些到底是什麼,例如〔亡秦者胡〕,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看見一個胡字的畫面,然後,就是秦朝滅亡的畫面,是的,這就是預見未來的模式,因為〔異界〕傳遞下來的都是畫面,而且,在每個畫面之間都是沒有任何連貫的脈絡。

佛教有幾部預言式的經典,例如,法滅盡經就提到楞嚴經先滅,楞嚴經怎麼可能先滅?現在不是很多大藏經光碟及儲存系統?我們若發射衛星掛著楞嚴經送到所有可以埋藏的行星,那就算地球完蛋也依然能讓楞嚴經保存於宇宙之間!

實際上,我個人以為,這不能照字面解釋,〔楞嚴經先滅〕這個畫面應該是指〔世上無人再修持楞嚴〕!

法滅盡經最後還提到〔阿彌陀經獨留百歲〕!因此這是預言念佛法門最後取代了其他法門,這個法門也就是佛法滅盡前的最後一支法門!
PMEmail Poster
Top
耶律湛瀾
發表於: Mon.07/17, 2006 04:2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806
會員編號: 205
註冊日期: 04/26, 06


轉貼:

○正成天王寺未来記披見事 S0603 
元弘二年八月三日、楠兵衛正成住吉に参詣し、神馬三疋献之。翌日天王寺に詣て白鞍置たる馬、白輻輪の太刀、鎧一両副て引進す。是は大般若経転読の御布施なり。啓白事終て、宿老の寺僧巻数を捧て来れり。楠則対面して申けるは、「正成、不肖の身として、此一大事を思立て候事、涯分を不計に似たりといへ共、勅命の不軽礼儀を存ずるに依て、身命の危きを忘たり。然に両度の合戦聊勝に乗て、諸国の兵不招馳加れり。是天の時を与へ、仏神擁護の眸を被回歟と覚候。誠やらん伝承れば、上宮太子の当初、百王治天の安危を勘て、日本一州の未来記を書置せ給て候なる。拝見若不苦候はゞ、今の時に当り候はん巻許、一見仕候ばや。」と云ければ、宿老の寺僧答て云、「太子守屋の逆臣を討て、始て此寺を建て、仏法を被弘候し後、神代より始て、持統天皇の御宇に至までを被記たる書三十巻をば、前代旧事本記とて、卜部の宿祢是を相伝して有職の家を立候。其外に又一巻の秘書を被留て候。是は持統天皇以来末世代々の王業、天下の治乱を被記て候。是をば輒く人の披見する事は候はね共、以別儀密に見参に入候べし。」とて、即秘府の銀鑰を開て、金軸の書一巻を取出せり。正成悦て則是を披覧するに、不思議の記文一段あり。其文に云、当人王九十五代。天下一乱而主不安。此時東魚来呑四海。日没西天三百七十余箇日。西鳥来食東魚を。其後海内帰一三年。如■猴者掠天下三十余年。大凶変帰一元。云云。正成不思議に覚へて、能々思案して此文を考るに、先帝既に人王の始より九十五代に当り給へり。「天下一度乱て主不安」とあるは是此時なるべし。「東魚来て呑四海」とは逆臣相摸入道の一類なるべし。「西鳥食東魚を」とあるは関東を滅す人可有。「日没西天に」とは、先帝隠岐国へ被遷させ給ふ事なるべし。「三百七十余箇日」とは、明年の春の比此君隠岐国より還幸成て、再び帝位に即かせ可給事なるべしと、文の心を明に勘に、天下の反覆久しからじと憑敷覚ければ、金作の太刀一振此老僧に与へて、此書をば本の秘府に納させけり。後に思合するに、正成が勘へたる所、更に一事も不違。是誠に大権聖者の末代を鑒て記し置給し事なれ共、文質三統の礼変、少しも違はざりけるは、不思議なりし讖文也。


『天王寺未來記』(『太平記』卷六)があり、「當人王九十五代,天下一亂而主不安。此時東魚來呑四海,日沒西天三百七十餘箇日。西鳥來食東魚,其後海内歸一三年。如猴者掠天下三十餘年,大凶變歸一元。云云。」

討論:

讀過日本歷史的都知道太平記記載了一個怪事,『天王寺未來記』提到了:「當人王九十五代,天下一亂而主不安。此時東魚來呑四海,日沒西天三百七十餘箇日。西鳥來食東魚,其後海内歸一三年。如猴者掠天下三十餘年,大凶變歸一元。」(其他日本史書是說這首詩是聖德太子留下的籤詩)(當然,聖德太子是第一位將佛教正式傳入日本的重要人物,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永遠紀念他的功德!)

這首預言詩主要是以畫面構成,最深奧的部分是〔東魚來呑四海〕及〔日沒西天三百七十餘箇日〕及〔西鳥來食東魚〕,看看前句是說〔當人王九十五代〕,〔人王〕當然是指〔天皇〕,天皇的不安,與鳥或魚或太陽等自然物體有何關係?太陽沉沒在西天是自然現象,但為何沉沒這麼久?這三種東西為何都象徵了天皇的權力被破壞?為何都是一堆畫面(動畫)在串場?

政治上效忠〔後醍醐天皇〕的〔楠兵衛正成〕(一般是寫成楠正成),是在天王寺將以上那首預言詩解釋為〔那是後醍醐天皇復辟成功〕,據說〔後醍醐天皇〕是第九十五任天皇,據說從他被北條幕府討伐軍趕出京都(或說是逃出京都)到他被勤皇軍護駕迎回京都的時間剛好是370多天。

但是,北條幕府軍的崩潰導火線不是因為〔後醍醐天皇〕的政治感召力,而是〔楠兵衛正成〕困守〔金剛山〕,這〔金剛山〕在京都以南的大和山區,地勢險要,北條軍根本無法攻破,當時又沒有直昇機或轟炸機或鑽地飛彈之類的武器,北條軍既久攻不破,士氣自然頹喪下來,導致其他奉命支援的諸侯也望風而逃,最後,原本已圍困多日的北條軍也紛紛逃亡,對了,據說當時的雙方兵力是3000人對數萬人,而且,〔楠兵衛正成〕的裝備與補給完全不能與北條軍相比,頂說是有泉水可以喝罷了。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