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諸佛常法!毗婆尸佛!, 誕生王宮,出家學道,降魔樹下悟道成佛!
無名
  發表於: Sun.06/23, 2013 04:06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汝欲聞不。 諸比丘對曰。今正是時。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比丘。當知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脇入。正念不亂。當於爾時。地為震動。放大 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幽冥眾生。各相覩見。知其所趣。時。此 光明復照魔宮。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餘眾生普蒙大明。諸天光明自然不現 。佛時頌曰。
密雲聚虛空 電光照天下
毗婆尸降胎 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 莫不蒙大明
處胎淨無穢 諸佛法皆然
諸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在母胎時。專念不亂。有四天子。執戈矛侍
護其人。人與非人不得侵嬈。此是常法。佛時頌曰。
四方四天子 有名稱威德
天帝釋所遣 善守護菩薩
手常執戈矛 衛護不去離
人非人不嬈 此諸佛常法
天神所擁護 如天女衛天
眷屬懷歡喜 此諸佛常法
又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身安隱。無
眾惱患。智慧增益。母自觀胎。見菩薩身諸根具足。如紫磨金。無有瑕穢。猶如有目
之士觀淨琉璃。內外清徹。無眾障翳。諸比丘。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淨琉璃珠 其明如日月
仁尊處母胎 其母無惱患
智慧為增益 觀胎如金像
母懷妊安樂 此諸佛常法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心清淨。無眾欲想。不
為婬火之所燒然。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住母胎 天終天福成
其母心清淨 無有眾欲想
捨離諸婬欲 不染不親近
不為欲火燃 諸佛母常淨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其母奉持五戒
。梵行清淨。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爾
時。世尊而說偈言。
持人中尊身 精進戒具足
後必受天身 此緣名佛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地為震動。光明普照。
始入胎時。闇冥之處。無不蒙明。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太子生地動 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餘界 上下與諸方
放光施淨目 具足於天身
以歡喜淨音 轉稱菩薩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時。菩薩母
手攀樹枝。不坐不臥。時。四天子手奉香水。於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聖子。
勿懷憂慼。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母不坐臥 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 天人所奉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其身清淨。
不為穢惡之所汙染。猶如有目之士。以淨明珠投白繒上。兩不相汙。二俱淨故。菩薩
出胎亦復如是。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淨明珠 投繒不染汙
菩薩出胎時 清淨無染汙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從右脇出。
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
死。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師子步 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師子亦然
又如大龍行 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龍亦復然
兩足尊生時 安行於七步
觀四方舉聲 當盡生死苦
當其初生時 無等等與等
自觀生死本 此身最後邊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二泉湧出一
溫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兩足尊生時 二泉自涌出
以供菩薩用 遍眼浴清淨
二泉自涌出 其水甚清淨
一溫二清冷 以浴一切智
太子初生。父王槃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令觀太子。知其吉凶。時。諸相師受命
而觀。即前披衣。見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當趣二處。必然無疑。若在家者。當
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無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寶自至。千
子勇健。能伏外敵。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家學道。當成正覺。十號具足。
時。諸相師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當趣二處。必然無疑。在家當為
轉輪聖王。若其出家。當成正覺。十號具足。佛時頌曰。
百福太子生 相師之所記
如典記所載 趣二處無疑
若其樂家者 當為轉輪王
七寶難可獲 為王寶自至
真金千輻具 周匝金輞持
轉能飛遍行 故名為天輪
善調七牙住 高廣白如雪
能善飛虛空 名第二象寶
馬行周天下 朝去暮還食
朱髦孔雀咽 名為第三寶
清淨琉璃珠 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晝 名為第四寶
色聲香味觸 無有與等者
諸女中第一 名為第五寶
獻王琉璃寶 珠玉及眾珍
歡喜而貢奉 名為第六寶
如轉輪王念 軍眾速來去
健疾如王意 名為第七寶
此名為七寶 輪象馬純白
居士珠女寶 典兵寶為七
觀此無有厭 五欲自娛樂
如象斷羈靽 出家成正覺
王有如是子 二足人中尊
處世轉法輪 道成無懈怠
是時。父王慇懃再三。重問相師。汝等更觀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時諸相師
即披太子衣。說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滿。蹈地安隱。二者足下相輪。千輻
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網縵。猶如鵝王。四者手足柔軟。猶如天衣。五者手足指
纖。長無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滿。觀視無厭。七者鹿膊腸。上下傭直。八者鈎鎻骨。
骨節相鈎。猶如鎻連。九者陰馬藏。十者平立垂手過膝。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
右旋。紺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紺色仰靡。十三.身黃金色。十四.皮膚細軟。
不受塵穢。十五.兩肩齊亭。充滿圓好。十六.胸有萬字。十七.身長倍人。十八
.七處平滿。十九.身長廣等。如尼拘盧樹。二十.頰車如師子。二十一.胸膺方整
如師子。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方整齊平。二十四.齒密無間。二十五.齒白
鮮明。二十六.咽喉清淨。所食眾味。無不稱適。二十七.廣長舌。左右舐耳。二十
八.梵音清徹。二十九.眼紺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間白
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頂有肉髻。是為三十二相。即
說頌曰。
善住柔軟足 不蹈地跡現
千輻相莊嚴 光色靡不具
如尼俱類樹 縱廣正平等
如來未曾有 祕密馬陰藏
金寶莊嚴身 眾相互相暎
雖順俗流行 塵土亦不汙
天色極柔軟 天蓋自然覆
梵音身紫金 如華始出池
王以問相師 相師敬報王
稱讚菩薩相 舉身光明具
手足諸支節 中外靡不現
食味盡具足 身正不傾斜
足下輪相現 其音如哀鸞
傭髀形相具 宿業之所成
臂肘圓滿好 眉目甚端嚴
人中師子尊 威力最第一
其頰車方整 臥脇如師子
齒方整四十 齊密中無間
梵音未曾有 遠近隨緣到
平立不傾身 二手摩捫膝
毛齊整柔軟 人尊美相具
一孔一毛生 手足網縵相
肉髻目紺青 眼上下俱眴
兩肩圓充滿 三十二相具
足跟無高下 鹿膊腸纖傭
天中天來此 如象絕羈靽
解脫眾生苦 處生老病死
以慈悲心故 為說四真諦
開演法句義 令眾奉至尊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
雨.塵土。佛時頌曰。
人中未曾有 生於二足尊
諸天懷敬養 奉寶蓋寶扇
爾時。父王給四乳母。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塗香。四者娛樂。歡喜養育。
無有懈倦。於是頌曰。
乳母有慈愛 子生即付養
一乳哺一浴 二塗香娛樂
世間最妙香 以塗人中尊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視無厭足。於是頌曰。
多人所敬愛 如金像始成
男女共諦觀 視之無厭足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眾共傅抱。如觀寶華。於是頌曰。
二足尊生時 多人所敬愛
展轉共傅抱 如觀寶花香
菩薩生時。其目不眴。如忉利天。以不眴故。名毗婆尸。於是頌曰。
天中天不眴 猶如忉利天
見色而正觀 故號毗婆尸
菩薩生時。其聲清徹。柔軟和雅。如迦羅頻伽鳥聲。於是頌曰。
猶如雪山鳥 飲華汁而鳴
其彼二足尊 聲清徹亦然
菩薩生時。眼能徹視見一由旬。於是頌曰。
清淨業行報 受天妙光明
菩薩目所見 周遍一由旬
菩薩生時。年漸長大。在天正堂。以道開化。恩及庶民。名德遠聞。於是頌曰。
童幼處正堂 以道化天下
決斷眾事務 故號毗婆尸
清淨智廣博 甚深猶大海
悅可於群生 使智慧增廣
於時。菩薩欲出遊觀。告勅御者嚴駕寶車。詣彼園林。巡行遊觀。御者即便嚴駕
訖已還白。今正是時。太子即乘寶車詣彼園觀。於其中路見一老人。頭白齒落。面皺
身僂。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顧問侍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問。何
如為老。答曰。夫老者生壽向盡。餘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又問。吾亦當爾。不免
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無有豪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侍者迴駕還宮
。靜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當有。佛於是頌曰。
見老命將盡 拄杖而羸步
菩薩自思惟 吾未免此難
爾時。父王問彼侍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
逢老人。是以不樂。爾時。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者不悅
。得無爾乎。當設方便。使處深宮。五欲娛樂。以悅其心。令不出家。即便嚴飾宮館
。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父王聞此言 方便嚴宮館
增益以五欲 欲使不出家
又於後時。太子復命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
獨臥糞除。無人瞻視。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顧問御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
。問曰。何如為病。答曰。病者。眾痛迫切。存亡無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當爾
。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則有病。無有貴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御者迴
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當爾。佛於是頌曰。
見彼久病人 顏色為衰損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
逢病人。是以不樂。於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悅。
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
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色聲香味觸 微妙可悅樂
菩薩福所致 故娛樂其中
又於異時。太子復勅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死人。雜色繒幡前後導引。宗
族親里悲號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復問。此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問曰。何如為
死。答曰。死者。盡也。風先火次。諸根壞敗。存亡異趣。室家離別。故謂之死。太
子又問御者。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無有貴賤。於是。太子
悵然不悅。即告御者迴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當然。佛時頌曰。
始見有人死 知其復更生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
逢死人。是故不樂。於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悅。
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女
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童子有名稱 婇女眾圍遶
五欲以自娛 如彼天帝釋
又於異時。復勑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沙門。法服持鉢。視地而行。即問
御者。此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門。又問。何謂沙門。答曰沙門者。捨離恩愛。
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逢苦不慼。遇樂不欣。能忍
如地。故號沙門。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絕塵累。微妙清虛。惟是為快。即勑御
者迴車就之。
爾時。太子問沙門曰。剃除鬚髮。法服持鉢。何所志求。沙門答曰。夫出家者。
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太子曰。善哉
。此道最真。尋勑御者。賷吾寶衣并及乘轝。還白大王。我即於此剃除鬚髮。服三法
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調伏心意。捨離塵垢。清淨自居。以求道術。於是。御
者即以太子所乘寶車及與衣服還歸父王。太子於後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佛告比丘。太子見老.病人。知世苦惱。又見死人。戀世情滅。及見沙門。廓然
大悟。下寶車時。步步中間轉遠縛著。是真出家。是真遠離。時。彼國人聞太子剃除
鬚髮。法服持鉢。出家修道。咸相謂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捨國榮位。捐棄所重。
于時。國中八萬四千人往就太子。求為弟子。出家修道。佛時頌曰。
撰擇深妙法 彼聞隨出家
離於恩愛獄 無有眾結縛
于時。太子即便納受。與之遊行。在在教化。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所至之處。
無不恭敬四事供養。菩薩念言。吾與大眾。遊行諸國。人間憒閙。此非我宜。何時當
得離此群眾。閑靜之處以求道真。尋獲志願。於閑靜處專精修道。復作是念。眾生可
愍。常處闇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從彼生
此。緣此苦陰。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了苦陰。滅生.老.死。
復作是念。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
。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
是愛緣。受從觸起。觸是受緣。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
入緣。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緣。識從行起。行是識緣。行從癡起。癡是行緣。是為
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
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此苦盛陰
。緣生而有。是為苦集。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
慧.生證。
於時。菩薩復自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
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
。愛無故取無。愛滅故取滅。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
六入無故觸無。六入滅故觸滅。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識無故名色無。
識滅故名色滅。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癡無故行無。癡滅故行滅。是為癡滅故行
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
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
。菩薩思惟。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
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時頌曰。
此言眾中說 汝等當善聽
過去菩薩觀 本所未聞法
老死從何緣 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觀已 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緣 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 知生從有起
取彼取彼已 展轉更增有
是故如來說 取是有因緣
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如是取相因 因愛而廣普
愛由於受生 起苦羅網本
以染著因緣 苦樂共相應
受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觸生
觸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觸
如是思惟已 觸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緣 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緣 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 名色從識生
識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識
如是思惟已 知識從行生
行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 知行從癡生
如是因緣者 名為實義因
智慧方便觀 能見因緣根
苦非賢聖造 亦非無緣有
是故變易苦 智者所斷除
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 因是有是無
若能自觀察 則無有諸入
深見因緣者 更不外求師
能於陰界入 離欲無染者
堪受一切施 淨報施者恩
若得四辯才 獲得決定證
能解眾結縛 斷除無放逸
色受想行識 猶如朽故車
能諦觀此法 則成等正覺
如鳥遊虛空 東西隨風逝
菩薩斷眾結 如風靡輕衣
毗婆尸閑靜 觀察於諸法
老死何緣有 從何而得滅
彼作是觀已 生清淨智慧
知老死由生 生滅老死滅
毗婆尸佛初成道時。多修二觀。一曰安隱觀。二曰出離觀。佛於是頌曰。
如來無等等 多修於二觀
安隱及出離 仙人度彼岸
其心得自在 斷除眾結使
登山觀四方 故號毘婆尸
大智光除冥 如以鏡自照
為世除憂惱 盡生老死苦
毗婆尸佛於閑靜處復作是念。我今已得此無上法。甚深微妙。難解難見。息滅
.清淨。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斯由眾生異忍.異見.異受.異學。依彼異
見。各樂所求。各務所習。是故於此甚深因緣。不能解了。然愛盡涅槃。倍復難知。
我若為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作是念已。即便默然不復說法。
時。梵天王知毗婆尸如來所念。即自思惟。念此世間便為敗壞。甚可哀愍。毗婆
尸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而不欲說。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宮忽然來下。立於佛
前。頭面禮足。却住一面。時。梵天王右膝著地。叉手合掌白佛言。唯願世尊以時說
法。今此眾生塵垢微薄。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開化。畏怖後世無救之罪。能滅
惡法。出生善道。
佛告梵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但我於閑靜處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
。若為彼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故我默然不欲說法。我從無數阿僧祇劫。勤苦不
懈。修無上行。今始獲此難得之法。若為婬.怒.癡眾生說者。必不承用。徒自勞疲
。此法微妙。與世相反。眾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觀如此。是以默
然不欲說法。
時。梵天王復重勸請。慇懃懇惻。至于再三。世尊。若不說法。今此世間便為壞
敗。甚可哀愍。唯願世尊以時敷演。勿使眾生墜落餘趣。爾時。世尊三聞梵王慇懃勸
請。即以佛眼觀視世界。眾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鈍。教有難易。易受教者畏後世罪。
能滅惡法。出生善道。譬如優鉢羅花.鉢頭摩華.鳩勿頭華.分陀利華。或有始出汙
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與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開者。然皆不為水所染著。易可開敷
。世界眾生。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告梵王曰。吾愍汝等。今當開演甘露法門。是法深妙。難可解知。今
為信受樂聽者說。不為觸擾無益者說。
爾時。梵王知佛受請。歡喜踊躍。遶佛三匝。頭面禮足。忽然不現。其去未久。
是時如來靜默自思。我今先當為誰說法。即自念言。當入槃頭城內。先為王子提舍
.大臣子騫茶開甘露法門。於是。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頃。於道樹忽然不現。至槃頭城
槃頭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佛於是頌曰。
如師子在林 自恣而遊行
彼佛亦如是 遊行無罣礙
毘婆尸佛告守苑人曰。汝可入城。語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寧欲知不。毘婆尸
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見卿等。宜知是時。時。彼守苑人受教而行。至彼二人所。具宣
佛教。二人聞已。即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
.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淨。上漏為患。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爾時。世尊
見此二人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於是即為說苦聖諦。敷演開解。分布宣釋
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13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

比丘。當知諸佛常法 。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脇入。正念不亂。當於爾時。地為震動。放大 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幽冥眾生。各相覩見。知其所趣。時。此 光明復照魔宮。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餘眾生普蒙大明。諸天光明自然不現 。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1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2:

諸比丘。當知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在母胎時。專念不亂。有四天子。執戈矛侍
護其人。人與非人不得侵嬈。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1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3:

又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身安隱。
無眾惱患。智慧增益。母自觀胎。見菩薩身諸根具足。
如紫磨金。無有瑕穢。猶如有目之士觀淨琉璃。
內外清徹。無眾障翳。諸比丘。此是諸佛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18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4: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

母心清淨。無眾欲想。不為婬火之所燒然。此是諸佛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19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6: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其母奉持五戒
。梵行清淨。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

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21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7: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地為震動。光明普照。

始入胎時。闇冥之處。無不蒙明。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22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8: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

時。菩薩母手攀樹枝。不坐不臥。
時。四天子手奉香水。於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聖子。
勿懷憂慼。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2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9: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
其身清淨。不為穢惡之所汙染。

猶如有目之士。以淨明珠投白繒上。兩不相汙。二俱淨故。
菩薩出胎亦復如是。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2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0: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

從右脇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
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
死。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6/25, 2013 02:28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1: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脇出。專念不亂。

二泉湧出一溫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Wed.06/26, 2013 03:30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2:

太子初生。父王槃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令觀太子。知其吉凶。時。諸相師受命
而觀。即前披衣。見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當趣二處。必然無疑。

若在家者。當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無有偏枉。恩及天下。
七寶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敵。兵杖不用。天下太平。

若出家學道。當成正覺。十號具足。

時。諸相師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
當趣二處。必然無疑。

在家當為轉輪聖王。

若其出家。當成正覺。十號具足。佛時頌曰。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6/28, 2013 01:4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3:

三十二相。

是時。父王慇懃再三。重問相師。汝等更觀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時諸相師
即披太子衣。說三十二相。

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滿。蹈地安隱。
二者足下相輪。千輻成就。光光相照。
三者手足網縵。猶如鵝王。
四者手足柔軟。猶如天衣。
五者手足指纖。長無能及者。
六者足跟充滿。觀視無厭。
七者鹿膊腸。上下傭直。
八者鈎鎻骨。骨節相鈎。猶如鎻連。
九者陰馬藏。
十者平立垂手過膝。
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紺琉璃色。
十二.毛生右旋。紺色仰靡。
十三.身黃金色。
十四.皮膚細軟。不受塵穢。
十五.兩肩齊亭。充滿圓好。
十六.胸有萬字。
十七.身長倍人。
十八.七處平滿。
十九.身長廣等。如尼拘盧樹。
二十.頰車如師子。
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師子。
二十二.口四十齒。
二十三.方整齊平。
二十四.齒密無間。
二十五.齒白鮮明。
二十六.咽喉清淨。所食眾味。無不稱適。
二十七.廣長舌。左右舐耳。
二十八.梵音清徹。
二十九.眼紺青色。
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
三十一.眉間白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
三十二.頂有肉髻。是為三十二相。即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6/28, 2013 01:56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4:

諸天衛護!

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薩生時。諸天在上。
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佛時頌曰。
人中未曾有 生於二足尊
諸天懷敬養 奉寶蓋寶扇

佛未成佛時稱菩薩,這是長阿含的經句!

不少南傳或小乘行者,堅持阿羅漢即佛!
如真如此,此經應改為:

毗婆尸阿羅漢生時。諸天在上。

足見小乘人之無智,無信,堅持己見,顛倒是非!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6/28, 2013 02:00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14:

爾時。父王給四乳母。

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塗香。四者娛樂。
歡喜養育。無有懈倦。於是頌曰。

乳母有慈愛 子生即付養
一乳哺一浴 二塗香娛樂
世間最妙香 以塗人中尊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