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3) « 最前 ... 20 21 [22] 23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一切諸佛有[識]嗎?, 無名師兄說諸佛絕對無[識]!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4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4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396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44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7 pm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Sat.10/09, 2010 08:27 pm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Tue.10/05, 2010 04:47 pm ))))))))
(((((((( 依《成唯識論》,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 ))))))))

不逮正覺菩薩動手,羅丹已先自了矣!

《成唯識論》卷9:
「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有義此中二空二障漸證漸斷。以有淺深麁細異故。有義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由意樂力有堪能故。二相見道。此復有二。一觀非安立諦有三品心。一內遣有情假緣智能除軟品分別隨眠。二內遣諸法假緣智能除中品分別隨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能除一切分別隨眠。前二名法智各別緣故。第三名類智總合緣故。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有義此三是真見道。以相見道緣四諦故。有義此三是相見道。以真見道不別緣故。二緣安立諦有十六心。此復有二。一者依觀所取能取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於苦諦有四種心。一苦法智忍。謂觀三界苦諦真如。正斷三界見苦所斷二十八種分別隨眠。二苦法智。謂忍無間觀前真如證前所斷煩惱解脫。三苦類智忍。謂智無間無漏慧生於法忍智各別內證。言後聖法皆是此類。四苦類智。謂此無間無漏智生審定印可苦類智忍。如於苦諦有四種心集滅道諦應知亦爾。此十六心八觀真如八觀正智。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自證分差別建立名相見道。二者依觀下上諦境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觀現前不現前界苦等四諦各有二心。一現觀忍。二現觀智。如其所應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分觀諦斷見所斷百一十二分別隨眠名相見道。」(CBETA, T31, no. 1585, p. 50, a4-b6)

想知真相者,請自詳讀之!



該解釋而不做解釋,擺明了就是拿經文當擋箭牌~~~~你還要怪羅丹說你「不知所云」嗎?



喜歡胡說瞎扯六識論的羅丹,在《成唯識論》中 玄奘菩薩何處這麼說『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呢???



《成唯識論》:「真見道.......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
《成唯識論》「真見道...........實斷二障分別隨眠。」
請告訴羅丹:這是甚麼???????  



《成唯識論》卷9:
「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有義此中二空二障漸證漸斷。以有淺深麁細異故。有義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由意樂力有堪能故。二相見道。此復有二。一觀非安立諦有三品心。一內遣有情假緣智能除軟品分別隨眠。二內遣諸法假緣智能除中品分別隨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能除一切分別隨眠。前二名法智各別緣故。第三名類智總合緣故。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 」(CBETA, T31, no. 1585, p. 50, a4-18)


再問一次,喜歡胡說瞎扯六識論的羅丹,在《成唯識論》中 玄奘菩薩何處這麼說『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呢???


一、蕭平實弟子,看清楚啦──羅丹講的是【依《成唯識論》,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可不是講【玄奘說...........】──兩者的差別 你不懂嗎?呵呵~~這點分辨能力都不具足,可以想像的是 對於佛說諸義,自然是錯解百出、佛頭著糞矣。 biggrin.gif

二、《成唯識論》:「真見道.......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成唯識論》「真見道...........實斷二障分別隨眠。」───請問,依《成唯識論》這兩段,其意思不是羅丹所言「依《成唯識論》,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不然又當何解?你不妨為羅丹「解解」看,如何??嗯?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0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Fathorse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2:00 pm
”引用
羅丹墮陷於糞坑之中,還待正覺菩薩伸手救度着!


不是伸手要學費嗎?

畫一師兄
該不會是看到老先生脾胃不好 ,今天出來代班滿腦子糞哩吧?
這種骯髒的思想是在下這類魔物的習性,難不成你家正覺想學?


回歸正問
閣下與羅丹師兄引了同一段經文談六識身
只是畫一師兄引的經文長了些
請問從何處可以看出羅丹師兄的無明見 ?
何處又可看出此六識身非彼六識身 ?


1.「不是伸手要學費嗎
請Fathorse兄自行問取喇嘛去吧!

2.「從何處可以看出羅丹師兄的無明見
羅丹依字會意即乖,羅丹依意會法即背,羅丹依知會相即轉,羅丹依色會心即墮,羅丹所言「強調六識身的釋尊」是依羅丹的緣色行知去意會《雜阿含經》中「謂六識身」的字,卻完全無視與忽略羅丹自己作標點符號「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的27個字所演示的法理;在十二行支中,羅丹只在意屬意「六識身」這一支三個字的美麗,餘者皆剪除拋棄不理,這樣的獨(毒)支「六識身」能成就三界中的哪一法???


Fathorse兄有興趣救羅丹耶?!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0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不然你就告訴大家: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的十二因緣裡頭,到底有哪一項明白提到你朝思暮想的阿賴耶識呢?嗯?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0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舉示不出,那你們蕭家班跟在寫科幻小說、胡掰一通,又有甚麼兩樣?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0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明覺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2:18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0 pm  

”引用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2 pm

世尊在《雜阿含經》聖教中,何處「強調六識身」的偏見???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不是「六識身」,那又叫甚麼呢?蕭平實弟子真會明知故問也。

世尊如是說!
《雜阿含經》卷12: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CBETA, T02, no. 99, p. 85, a16-b19)
非羅丹這麼無明的強調「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六識論邪說!


對,《雜阿含經》卷12確實沒有【六識論】乙詞,也沒有【偏見】乙詞,只有【六識身】乙詞,羅丹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的帖子也沒提到【六識論】及【偏見】等詞,所以,畫一你說得真對。
(明覺轉過頭去對著聖榕說....)
聖榕!你看畫一這麼認真的引經據典發表辯正,畫一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簡直是豬哥亮----喔不,是諸葛亮的乘願再來,雖然,他因為無知,不幸履戰履敗,但他精神可嘉,他至少輸得光明正大,我天天都在惋惜他、哀悼他、我家天天為他降半旗默哀三秒鐘(沒看到我的頭貼是鷹旗嗎?),所以你要學習他的運動家精神!


明覺為何害怕睜眼直看「緣無明行者」這乙詞?!

緣行識者」這乙詞也令明覺發抖害怕耶?!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1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快快回應羅丹所問吧。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1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08 pm
  不然你就告訴大家: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的十二因緣裡頭,到底有哪一項明白提到你朝思暮想的阿賴耶識呢?嗯?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08 pm
  舉示不出,那你們蕭家班跟在寫科幻小說、胡掰一通,又有甚麼兩樣? 


羅丹願意來上正覺同修會10月20日起的兩年半禪淨班課程嗎?!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1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可別趁機為附佛外道打廣告喲~~~~~

回歸法義辨正吧。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2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13 pm
  可別趁機為附佛外道打廣告喲~~~~~

回歸法義辨正吧。 


畫一已真語與汝!


羅丹何故害怕而速刪除呢?

不敢面對事實吧!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2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做無義語,違反版規,勿怪版工也。

回歸主題吧~~~~附佛外道蕭平實弟子!!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3:3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包括本頁、前頁,你都還有許多問題等著給交代哩,可否速速回覆,免落得蕭家班心虛、閃躲之罵名?
PMEmail Poster
Top
fathorse
發表於: Sun.10/24, 2010 04:07 pm








”引用
1.「不是伸手要學費嗎」
請Fathorse兄自行問取喇嘛去吧!

2.「從何處可以看出羅丹師兄的無明見」
羅丹依字會意即乖,羅丹依意會法即背,羅丹依知會相即轉,羅丹依色會心即墮,羅丹所言「強調六識身的釋尊」是依羅丹的緣色行知去意會《雜阿含經》中「謂六識身」的字,卻完全無視與忽略羅丹自己作標點符號「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的27個字所演示的法理;在十二行支中,羅丹只在意屬意「六識身」這一支三個字的美麗,餘者皆剪除拋棄不理,這樣的獨(毒)支「六識身」能成就三界中的哪一法???


Fathorse兄有興趣救羅丹耶?!


行哪,遵畫一師兄指示 !!
只要畫一師兄給個名號,下次碰到附近有喇嘛裝扮上街遊盪者
當立即上前報師兄名號索討學費

其次,個人又不想假扮啥佛菩薩大師........救誰啊?
就算想裝........... tongue.gif 會像嗎? (攬鏡狂笑不止中......)

個人的興趣在觀摩他人手法
比如,畫一師兄強調羅丹師兄對經文的認知只是其個人意會而勿須舉證所謬誤
只因人家引的經文比較短,餘者皆剪除拋棄不理......
依字會意即乖、依意會法即背、依知會相即轉、依色會心即墮
這四句不錯,應該找立言師兄來參考學習
Top
畫一
發表於: Tue.10/26, 2010 12:4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fathorse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2:45 pm
唉呀
說不人家老先生
只是年齡高了些而表達不清楚
或者年紀大了,打字會抖所以就儘可能省略唄 ~
不過他老人家有個功夫在下是很佩服的
老人家說他那個年代飯菜和糞便互為因果
所以看見新鮮飯菜就如見糞便.......這實在是太厲害了
在下最多可以接受在化糞池旁吃咖哩飯或吃清蒸臭豆腐
這功夫實在令人甘拜下風~
說不定今天吃飯時有對畫一師兄指點過功夫 


1.fathorse兄是在詮釋「唉呀 說不人家老先生」自己的處境!

2.「在下最多可以接受在化糞池旁吃咖哩飯或吃清蒸臭豆腐
當今亦有無明瞎師與弟子用齋時,總令弟子於餐桌上擺一盤屎,以示其「無分別」的功夫與證境,但彼無明瞎師卻從未曾錯夾了該盤所盛的屎來吃,總是遶了過去,唉!阿師何苦耶?!

fathorse兄又何苦耶?!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ue.10/26, 2010 12:4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19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0 pm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2 pm

世尊在《雜阿含經》聖教中,何處「強調六識身」的偏見???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不是「六識身」,那又叫甚麼呢? 
蕭平實弟子真會明知故問也。 



世尊如是說!
《雜阿含經》卷12: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CBETA, T02, no. 99, p. 85, a16-b19)


非羅丹這麼無明的強調「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六識論邪說!


呵呵~~世尊說甚麼?
你舉示這一段 到底想說明甚麼?
依羅丹看,只不過就是拿經文當擋箭牌也~~~~
請告訴大家:這一段經文哪一句提到甚麼「第八識」??
觸目所及,無非【六】字,何來「八」? 
附佛外道蕭平實弟子,你是在做白日夢嗎??



多年了,羅丹請長進一點吧!

既然羅丹能言「觸目所及,無非【六】字,何來「八」? 」這一語,為何還會強言「強調六識身的釋尊」如是愚癡無明邊見呢?!

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
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世尊如是在《雜阿含經》卷12的實說十八界法,羅丹認同吧!!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ue.10/26, 2010 12:4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25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1 pm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雜阿含經》卷3: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CBETA, T02, no. 99, p. 18, a10-15)

若無前世造作貪嗔癡三毒有漏「無明」法種及「行陰」法種的熏集異熟,羅丹今生的「六識身」還會再出生耶??!



是甚麼東西在造作貪瞋癡三毒的呢?嗯?
是第七識?還是第八識?? 




1.羅丹今生無「造作」貪嗔癡三毒有漏「無明」業法種的熏集嗎??!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行】即造作、【無明】即熏集也。
佛說「十二因緣」,足矣,何必阿賴耶識!?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此處,佛說「六識」,不說「八」識也。
呵呵~~三世諸佛有關心識開闔之奧義,豈是附佛外道蕭平實及其弟子之流所能窺知一二的呢?



1.「 【行】即造作
《雜阿含經》卷13 佛言:「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無明】即熏集也
《雜阿含經》卷12 佛言:「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本質為執六識論斷滅見的羅丹,所說總是己意,所說總是悖 佛意!


2.「佛說「十二因緣」,足矣,何必阿賴耶識!?
若無第八識的自在,請問羅丹的十二因緣法要建立於何處???
(本質為執六識論斷滅見的羅丹又露出蛇尾了)


3.「此處,佛說「六識」,不說「八」識也
六識論斷滅見的羅丹唱瞎戲也太白目了,這一句「緣無明行者」的戲詞不唱了嗎?既然彼句羅丹不會唱,總也得收起來或者剪除掉吧,不然六識論者的「強調六識身的釋尊」這一碼瞎戲是唱不起來的!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3) « 最前 ... 20 21 [22] 23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