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7) 1 [2] 3 4 ... 最後 »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首楞嚴二十五圓通?, 無學菩薩阿羅漢如何証道?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2:29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此二十五圓通是禪修的基本法理,
也是禪修的範例!如果搞不通,不知義!
那是很危險的禪修。

至少己非諸佛正禪!
亦非大乘佛法!

末學亦是懂得大概,
至於細節真實法理
要深入討論方知!
末學不先下結論,
看看結果會是如何?

假如您是禪修的朋友
應該是很有興趣來探個虛實,
到底自己所修如法否?

佛法沒有專家,只有不斷地精進!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4:36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麻谷等五位大德悟道後,行腳參方,以資增益。
  
  時天熱口渴,見路旁有一婆婆賣茶,乃喚婆雲:“請來五杯茶。”婆乃對五位和尚問雲:“大德何往?”曰:“參善知識。”婆送上茶後曰:“我這堹靋n有神通才能喝,無神通不能喝!”
  
  五位大師雖已開悟,但神通未發,面面相覷,不敢舉杯飲茶。
  
  婆見狀哈哈大笑雲:“五個呆鳥看老婆子逞神通喝茶!”舉起杯來,一一飲盡。
  
  五人看罷恍然大悟,齊聲道:“今日才是我等真正悟道時!我等時時在神通中,不知是神通,還向外馳求。今日不逢婆婆,又幾錯過一生!”


如果這也叫神通,那眾生個個是佛,不假修行了!

不要說七地菩薩,初地菩薩己能化佛,且能見法佛說法!
菩薩初地起己具意生身,法身!

開悟起修僅是悟佛知見爾,當然不具神通!

所以開悟也不妨說仍在十信位而己!
是否入初住?每人對開悟定義𣎴同!

還是依共同的語言,佛說聖位,
大家才不致各說各話!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4:46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
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布施、愛語、利益、同事
——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不離念同行菩薩,
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諸地,不離念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
不共佛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

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
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捨家於
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依如來教出家學道。既出家已,勤行
精進,於一念頃,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過百佛世界,
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前後際各百劫事,能入百法
門,能示現百身,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
過於是數,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末學僅引一段華嚴經文,說初地菩薩的相貌!

佛說法如一面鏡子,讓眾生照照自已,離佛多遠!

也可以此去照照未証言証大妄語者!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6:54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佛法是華麗富貴富足的,
連初地菩薩再來,就常轉世為閻浮提王
至少也有大國國王的福報!

很多外道把佛看得太簡單
好像真的放下屠刀就可立地成佛,
很多說法均是方便說,勿被道聽途說者影響!
成佛三大阿僧祗刼修行,沒那麼容易!

在無佛時代,自作証得道得果者,
頂多証阿羅漢,己經很難得,
不要說証初地了!

很多假佛道,都喜歡說,他們沒神通,
有無神通與佛無關?

這些均是自圓其說,騙騙外行罷了!
所以他們均不敢接受佛典的考驗!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8:44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
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
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
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
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
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要了知如何以音聲証阿羅漢?
我們要了解音聲的本質!

佛如何解說?您能會義否?

聽與聲的由來為何?

此段經文,開悟者要悟什麼?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9:42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78
會員編號: 4,802
註冊日期: 08/14, 11


”引用
Michael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2:42 am 

秋柔仁者

您自己懂不懂第七地菩薩的智慧神通道
騙不了自己

末學分享給您您口中教下的內容, 關於佛具足的佛力, 您就可以了解,
佛是圓滿具足一切力、功德的

假如您已經成佛, 您是不會缺漏菩薩已經具足的知見的
您的果地缺少菩薩的知見, 您要講佛因地等於佛果地, 就不成理了
禪宗證無心的人若缺少菩薩的知見, 他要講佛因地等於佛果地, 就不成理了

一位禪宗見性者,你問他教下次第而證的事情,他並不一定會知道,就如黃蘗禪師所說的,有一念就證無心,有十信才證,有初地證無心,有二地三地四地才證,
而一念證無心的,他並沒有經過地地而上的過程,然而禪宗就是這麼殊勝,一念證無心,頓超十地。

守培法師云:「因此眾生根機有二種不同:一悟明心理破無明者,名頓超機。無明無階級,一悟一切悟故。二者緣境而修,破染心者,名漸次機。染心有六種,漸次斷除故。染心破,境界了,而無明亦了。無明破,境界空,而染心亦空。是以頓漸二教,殊途同歸,無淺深也。或有謂漸教得果淺,頓教得果深,分無明成諸多品位,皆未了無明之元義,不可依據。」

PMEmail Poster
Top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9:47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78
會員編號: 4,802
註冊日期: 08/14, 11


守培法師開示:

問:最上乘與大乘,有何分g?

答:最上乘亦名佛乘,即大乘頓教也。以此人從凡夫發心,直至成佛,中間無三賢十聖等位,初心即同佛心,不假修證,本來是佛。此乘超諸乘之上,故又名最上乘也。大乘亦名菩薩乘,即大乘漸教機也。此人雖知有佛道可成,必須歷事修證,故有三賢十聖等諸位次也。此人雖然成佛,次上一等,不稱最上,故名大乘。
PMEmail Poster
Top
Michael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0:00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49
會員編號: 4,826
註冊日期: 09/27, 12


秋柔仁者

請注意您引的:

”引用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9:42 am

守培法師云:「...,一悟一切悟故...」


您若悟禪宗見性, 依您自己引的文, 應該要「一悟一切悟」

您主張的頓悟比別人棒, 因為您的一次頓悟等於別人一切的悟

問題是現在末學僅僅是請教您七地菩薩所悟入的智慧神通道, 您卻不知道

您不是主張一悟一切悟嗎?
為什麼您沒悟到七地菩薩所悟入的智慧神通道

由此可見, 您不是一悟一切悟
PM
Top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0:07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78
會員編號: 4,802
註冊日期: 08/14, 11


「一悟一切悟」

六祖真假動靜偈:「一切無有真,不以見于真, 若見于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所謂「一悟一切悟」,乃是指你的心,你的心若能自有真,則「一真一切真」。

PMEmail Poster
Top
Michael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0:43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49
會員編號: 4,826
註冊日期: 09/27, 12


秋柔仁者

末學已經引佛說佛十力經給您看了
末學為您再貼一遍

依此經, 佛所具足的佛十力, 其所謂關於「一切」包括:
「一切處如實了知。一切非處亦如實知」、
「一切有情諸所作業。若事若處若因若報皆如實知」、
「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若染若淨。諸定分位皆如實知」..等等

您若未如實知這些佛已具足的佛十力
您不能自稱自己的佛因地已經等於佛果地
您還有許多應該去如實知的內容
加油!!

摘錄自佛說佛十力經:
所謂如來於一切處如實了知。一切非處亦如實知。
由實知故是為如來第一處非處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
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諸所作業。若事若處若因若報皆如實知。
由實知故是為如來第二業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
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若染若淨。諸定分位皆如實知。
由實知故是為如來第三定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
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PM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2:12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
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
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
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
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
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引述一下夢師兄的解說!

他的法相唯識現正是在解說楞嚴所云:

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均是識心的分別,均虛妄非實,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是唯識心分別!緣起法非了義說!

楞嚴起,佛展開了義心法!

阿彌陀佛!


”引用
夢未醒 發表於: Mon.04/16, 2012 08:46 am  

所屬群組: 會員

善哉!善哉!感謝諸友的分享!

今依世間智者(物理學界)所定義的一些「物理學術語」,來連結本帖第一篇貼文的一些「名相」!

「聲塵」 = 「空氣分子振動波」 = 物理學上的「聲波」 = 一種型態的「能量」。
「空氣分子」屬「色塵」,但「聲波」屬「聲塵」。
「聲波」是「疏密波」,所謂疏密波」:就是「波(energy)」的傳遞方向與「空氣分子」振動方向是相同的。

大家都見過湖面上的「水波」,也常引經文說:本性如水,萬象如「水波」;可惜大家只是鸚鵡學人話,卻不知其意!

就人類而言,「水波」是「色塵」,唯緣「眼根」故!

「水波」 = 「水分子振動波」 = 一種型態的「能量」。
「水波」屬「縱波」,所謂縱波」:就是「波(energy)」的傳遞方向與「水分子」振動方向,呈垂直(orthogonal)方式進行!
「水分子」屬「色塵」,但「水波」,就人類而言,亦屬「色塵」!

當「世尊」說心法之流轉時,常說:緣「根、塵」生識,三者合和觸,觸俱生受,…。在這樣的述說中,皆先認可(假設)「根、塵」是「實質」存在,因為在此階段,世間智者亦認為「根、塵」是有!

「塵」是「色法」,「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亦是「色法」,云何「色法」能取「色法」?
「耳根」是「色法」,「聲波」亦是「色法」,云何「色法」能取「色法」耶?

緣「耳根、聲塵」生耳識,於俱足「根、塵、作意」緣之剎那,「響聲」現起名為:「聲相」!

「聲相」是緣起法,有緣則生、無緣則滅,「聲相」生無來處、滅亦無去處,如是,「聲相」不實而生,生已滅盡!此境界於「初禪正受」時,即能自證而覺知,不用臆想、猜測!

當然,「根、塵」亦是緣生法,所謂: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
如同利用「耳聲」之如理、作意、思維方式來進行分析,亦可實證「根、塵」亦是緣生法!此處甚深難見,須入「空無邊處」相應三摩地,「色法」方滅,暫且不提!此處只提粗淺之「法」之「相」唯「識」「現」的自證量分!

諸友!「法」唯在「六根、六塵」之交感作用上,如理、作意、思維,方能「緣自覺知」,而不待時節因緣,於「現法離熾燃」!

善哉!善哉!諸友!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2:24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夢未醒 發表於: Sat.04/14, 2012 09:01 am 

所屬群組: 會員


善哉!善哉!諸友!

何者為「法」?何者為「相」?何者為「識」?何者為「現」?

吾為解決「自苦」,發心追求「解脫道」,於約 23 年前即閱畢「北傳漢譯四阿含」三次,吾知:五蘊「無常、苦、空、變易、非我、非我所」,離於愛繫,然法不入心,未能滅「貪瞋癡慢疑見」,何以故?

道理存在於經典「文字」中,對「經典」文字之琢磨可以得到「見地」!
但,「法」只能透過對「內根身」與「外器界」之作用的如實觀察,才有可能證得!

今吾依「阿含三昧」力,自證「法相唯識現」,知「無生法忍」,得「不退轉」知見,入「菩薩道」!

以下的分析係根據某些世間智者認可的元素為出發點,此種分析雖是不了義、不究竟;但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依世俗諦法分析能入「寂滅性海」!六根與六塵之分析,從「聞聲」開始下手分析最容易,因此先從「耳、聲」之分析開始分析!

吾人先接受(假設)「世間智者認可的元素是「實質」存在!
世間智者認可的兩個元素:耳根、聲塵。
世間智者認可的「耳根」元素:係由外耳、耳骨、耳膜、傳導神經、大腦。
世間智者認可的「聲塵」元素:空氣分子振動波(是一種型態的能量,energy)。

第一個思考議題:「空氣分子振動波」有「響聲」否?
第二個思考議題:當您講話時,您的「聲帶、舌、唇」有發出「響聲」否?
第三個思考議題:「空氣分子振動波」如何傳遞?
第四個思考議題:您是如何聽到「響聲」的?
第五個思考議題:為何入「初禪正受」「聲刺」寂滅?(初禪正受能證寂靜界)

善哉!善哉!諸友!
PMEmail Poster
Top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4:0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78
會員編號: 4,802
註冊日期: 08/14, 11


”引用
Michael 發表於 Fri.03/08, 2013 10:43 am
  秋柔仁者

末學已經引佛說佛十力經給您看了
末學為您再貼一遍

依此經, 佛所具足的佛十力, 其所謂關於「一切」包括:
「一切處如實了知。一切非處亦如實知」、
「一切有情諸所作業。若事若處若因若報皆如實知」、
「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若染若淨。諸定分位皆如實知」..等等

您若未如實知這些佛已具足的佛十力
您不能自稱自己的佛因地已經等於佛果地
您還有許多應該去如實知的內容
加油!!

之前為你解說頓教、漸教不同之處,現在為你解說佛十力經的十力。

末學曾經說過,對見性成佛的禪者來說,神通三昧境界可修可不修,如果修都是為了眾生。

我們先了解"如來"這兩個字的意思,金剛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只要你能於一切法體證如如之境,所謂"如",就是沒有障礙,"如"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樣的"如義"你能通達了,就是如來。

而佛十力經所說的十力,是指由如來所顯現的妙用,這個妙用是經過累劫所證,也就是修一切三昧,所得到的神通妙用。

然而神通妙用在自性中本自具足,真正的神通妙用不是十力神通變化,龐居士云:「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

所謂神通妙用再正常也不過了,你能運水、你能搬柴,就是你如來所顯現的神通妙用,所以你不能說一位明心見性者因為不具足十力,他的神通妙用不是佛的境界,所以佛十力是妙用,運水搬柴也是妙用,同樣都是佛的境界,你怎能在這堬ㄔ秅嬪O心,有了高下分別見。

PMEmail Poster
Top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5:0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78
會員編號: 4,802
註冊日期: 08/14, 11


末學為大家解說觀世音耳根圓通章與禪宗修證不同之處: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琲e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我們看耳根圓通章堜珨﹛A觀世音菩薩用聲音這個所緣,慢慢次第往上做功夫,由「入流亡所」開始,到達「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於能聞、所聞,亡所之後便落入能覺所覺,再亡所之後,便落入能空所空,這是最後一道關卡,再往上便是「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這是次第做功夫的過程,然而禪宗的修證並沒有次第,言下頓悟便證「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未悟以前聲音處處是障礙,悟後聲香味觸常三昧,三祖云:「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所以禪一開始就要你從見聞覺知處去認本心,一證本心,即是「生滅既滅」的境界。

聲音的本身並無過錯,是你在聲相上生起好惡之心,道信禪師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若不起,真心任遍知】

如果你是一個上乘根機者,聞法便一超直入如來地,如果你是漸教根機者,便破染心次第而修。
PMEmail Poster
Top
秋柔
發表於: Fri.03/08, 2013 05:3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78
會員編號: 4,802
註冊日期: 08/14, 11


所以為什麼末學說禪沒有入手處,因為給你一個方法修,那這個方法最終還要被超越,比如「入流亡所」,給你這個法,那這個法本身還可以再超越,你一超越,又會落入另一個法,又要再超越,你在這婺角J迷悟的圈套,修到最後才發現其實本來就沒有迷,也不用求悟。

那禪不叫你走彎路,直接就告訴你,你本來就沒有迷啊,還修什麼?一起念而修,就落入了迷悟的圈套堙A諸位大德,末學現在講的是上乘心法,請勿謗上乘法,不然末學真的罪過。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7) 1 [2] 3 4 ... 最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