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 1 [2]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什麼是根本智?什麼是後得智?, 統一名相的重要!
無名
  發表於: Wed.01/30, 2013 12:18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楞伽三種版本,

除了菩提留支譯為根本智外,
其餘宋本及唐本均譯為智慧!

顯而易見菩提留支是受玄奘的影響!

不過末學以為楞伽幾乎是為五法而說!
名,相,分別,如如,正智!

前三法等同心意意識,後二法如如,正智才是圓成實!

依法理譯,應譯為如如正智,比單譯智慧要能契合
楞伽法理!

所以根本智毫無疑問,指的是如如正智!
較容易懂!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Wed.01/30, 2013 08:07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根本智是般若系經典的名相
玄奘大師系統經論中的名相

在楞伽經中末學還是認為
應譯為如如正智較能契合
楞伽五法!

行者始知須依諸佛正智而非依
藏識阿賴耶!

譯成根本智或智慧,經文中均未提及
突然出現!行者不知其含義,無從入手!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Wed.01/30, 2013 08:18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所以簡單說;

楞伽法門是轉所依,
不依凡夫的藏識阿賴耶修行
而依無分別的諸佛如如正智!

慢慢就能逐漸轉識成智
而証得;

成所作智
妙觀察智
平等性智
大圓鏡智
法界體智

而玄奘般若法相系統
將如如正智譯為根本智,
而諸菩薩慢慢逐一証得五智
譯為後得智!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01/31, 2013 01:13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為方便後學的學習,應該儘量同一名相,
儘量使用大家所熟知的名相
不要創新名相,唯除為了解說方便!

像根本智後得智,大家偶而用用,
但用了那麼久,各說各話,
好像沒人知道其真實義!

末學自信佛理清楚,但對此二名相就是不懂,
結果趁此討論釐清了其真實義!

這不止是名相的問題,涉及法理及修行問題!
弄不清,既不知法理,也不知如何修行?

所以有不少人佛法說得頭頭是道,
但請教其如何入手修行?如何運用?
就說不出口了!

究其原因博學多聞戲論名相而已,
不通法理!當然不知如何運用與修行?

其實佛每說一部經均含法理及事修兩部份!
這才說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悟是法理,入是事修!

不過連悟法理都不容易,除非您真一門深入!
而不止是東抄西抄,引名相戲論而己!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01/31, 2013 01:29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有些人著作等身,婉如佛學大師或泰斗

只要聽他說幾句,就曉得他根本不懂佛法拾人牙惠!
充門面裝好看爾!

真懂佛法的人,就不敢賣弄其雕虫小技,頂多只取著疏
解說經典而己!不敢對佛法著墨太深!

經典中有恆河眾大菩薩,但唯佛一人說法,但問法都須
佛允許,不用說說法了!

所以說有興趣學佛,不要當文抄公,一步一腳印,
不在多,連經中一句偈都可修行一輩子!

不要放棄佛給每人開示悟入的機會!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01/31, 2013 07:36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何謂根本智與後得智?
根本智,又名根本無分別智,乃是諸智的根本,契證真如妙理之智,是任運徹照法體,契會真理,又名如理智、實智、真智。
《成唯識論》卷十云:「緣真如故,是為無分別」。

至於後得智,又名無分別後智,即是在得到無分別智之後所起的慧用。
根本智,非能分別,亦非所分別,後得智為所分別及能分別。
根本智為如理智,後得智為如量智,
佛陀成等正覺是根本智,
佛陀成佛後起大慧心救度眾生所用者為後得智。

真諦譯《攝大乘論》卷十二云:「根本智不取鏡,以境智無異故,後得智取境,以境有異故;根本智不緣境如閉目,後得智緣境如張目。」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即是後得智,不是根本智,故謂「變相觀空唯後得」。


攝論算是不錯,己能知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如法說,並知判其為後得智!
末學也是如此判!

但把根本智判為無分別,後得智判為有分別!
同是佛智怎能有二法呢?

沒有佛說依據,算是自圓其說,自我推論,法理上是不通的!
都是頭上按頭,無事忙!如果佛智能分有別與無分別,
佛早說了!

只能說不會佛意,自己猜想!

像諸佛五智不是說得那麼清楚嗎?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01/31, 2013 11:1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以佛理的觀來看此二智,
末學以為諸論師都搞錯了方向!

他們分不清什麼是禪法,諸佛自內証聖法?
與菩薩藏六波羅蜜六度行法有什麼不同!

他們大雜泮,把所有法門混在一起論,
真論得天昏地暗!

怪不得有論師弟子仍抱著阿賴耶宗不放?

不識不依正法非佛之過!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01/31, 2013 02:45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末學一直以為菩薩行法與禪法的修行是不同的!

禪門是頓法,菩薩六度萬行是漸修,
理路入手修行是不同的!

在中土比較重視禪法,因此談到修行,
主要是以禪法為中心,反而忽略了菩薩行法不同在那裡?

幾乎所有的修行均是以禪理為方向!
末學慢慢地發覺是有𣎴同的,不要兩者搞混了!

譬如根本智與後得智應該是分別討論,而不應該放在一起!

簡單說,末學以為禪法是依根本智,無分別智修行!

而菩薩法是依後得智,不能說是分別智,應說般若智佛智修行!
菩薩法是以般若智佛智照見一切法,照境而不住境!有色聲香味觸法,
但不住,並不離心意意識!但這卻是禪法的要訣!

所以末學認為談法門論修行,比討論名相有意義!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budgood
發表於: Fri.02/01, 2013 12:1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96
會員編號: 731
註冊日期: 06/30, 08


根本智是認識如所有性(真諦)的心識(部分);後得智是識盡所有性(俗諦)的心識(部分)。在佛的四智或菩薩的二智上是否可以安立同時安立根本智和後得智,要看該智能否真俗並觀。如佛的妙觀察智可以真俗並觀,這是既有根本智也有後得智。初地菩薩的妙觀察智不可以真俗並觀,若非處於滅盡定等無心位,妙觀察智相應心品要麼是根本智要麼是後得智。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2/01, 2013 02:15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禪者只是依根本智修行,但不表示其己具根本智!

根本智就是本心智,真如智,唯有二空始証得,
八地始具,八地已圓滿四智等同佛!

沒錯!菩薩地是一地地慚修而上,因此除非証八地,
否則均是後得智!成所作,妙觀智,平等智!

至四智圓滿始同時具有根本與後得智!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 1 [2]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