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明論淺說《圓覺經》第一章, 圓覺為徹悟之本覺,明覺是明白而不透徹的覺性,【無明】則是毫無明覺之狀態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1:57 am








明論淺說《圓覺經》

文殊師利菩薩 第一章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
名為【圓覺】,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
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
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就修行上來說,因地是起修之地,果地則為修行證悟後的成果。因為由淺入深,自心之迷相有許多層次,所以這一次第的成果,又成為更深悟境之因地。譬如在學校唸書,一年級是晉升二年級的因地,二年級既為一年級之果地,也是三年級的因地。

圓照清淨覺相,即為成佛之最高因地,故稱為無上法王。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0 am








在《楞嚴經》中,
佛陀開示第一義法門:
「阿難,汝今欲令 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
應當先擇死根本,
依不生不滅圓湛性成,
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圓覺
圓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果對照這二段經文,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覺,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得圓明覺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就知道澈悟圓覺之無生滅性,是修佛最高次第的悟境。

入迷心有五層迷障,稱為五蘊或五陰。
在圓覺因地,五陰滅盡,毫無迷障,因此「清淨」;
見聞覺知妙德瑩然,遍照十方,如此佛心,名為「真如」;
佛心了了精明,圓滿湛然,即是「菩提」;
在迷障滅盡之後,各種妄相皆入於寂滅,因而顯現「涅槃」。

當佛心恢復其本來面目,即是本心了。所謂清淨、真如、菩提、涅槃,都是用來描述本心的言詞。所有學佛人,皆應以回歸本心為彼岸,而梵語「波羅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1 am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陀成就之前,最高次第的法行因地為何?

《般若心經》說:
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可以成就【諸法空相】。
【諸法空相】就是【圓照清靜覺相】,大乘修行者一旦五蘊幻滅,就澈悟圓覺了。
圓照清淨覺相是無上法王,一切的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都因為滅盡【無明】,澈悟圓覺而自然流出。

但是無明滅盡,並非永斷
所以,佛陀說:
當我教授菩薩的時候,會告訴他們,圓覺就是成佛因地。
大乘菩薩在圓覺因地,永斷無明,這樣圓滿地完成果地修證,就能夠成佛了。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2 am








文殊師利菩薩
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
大乘菩薩如何發心,才能夠遠離修行諸病,和佛陀一樣成就呢?

佛陀回答:
「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
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
由妄執故,非為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

圓覺為徹悟之本覺,
明覺是明白而不透徹的覺性,
無明】則是一種毫無明覺之狀態。

我們將空幻的六塵緣影妄認為真實,如此迷相,稱為【自心相】;
又將四大假合之幻身,迷為有血、有肉、有生死的身體,這就是【自身相】了。
如此無中生有的妄想,讓佛心毫無明覺,因此困在生死因緣中輪轉,因此稱它為【無明】。


在《楞嚴經》中,佛陀說:
「色心諸緣,唯心所現。汝身汝心,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在做夢的時候,
夢境裡面的山河大地,身心二相,當然都是做夢者自心的空想現象。
如果
我們迷此夢境空想為真實,如此錯亂迷失的真實感,讓我們喪失明覺,乃至於毫無明覺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3 am








富樓那問:「人為什麼生妄想,自陷於輪迴苦海呢?」
佛陀舉例說明:
「有個年輕女子,每天早上都喜歡照鏡子,看自己的美貌,甚至迷惑於鏡中影像。某一天,她迷失神智,突然見不到鏡中面貌,便錯認為丟失了頭,因此她無故狂走,到處找自己的頭。一直到神智恢復清醒,她才發覺頭還存在,並沒有遺失。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讓她到處去找頭呢?」

「那是她自心發狂,滋生了妄想。」

「是的。一切妄識本起無明,展轉相因,積迷難返; 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佛陀說:
「悟道者面對人生,
就好像清醒人談夢中情節,
他心裡雖明白,也不能回到夢中,拿出任何東西。
所以他無得無失,只是不發狂而已。」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4 am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圓覺經》及《楞嚴經》
這二段經文,都說出同一個重要的修行方向:
學佛是要讓自心從迷夢中醒過來,並不是在夢裡面找出佛性。
如果斷除滅絕這個夢,更難甦醒;
至於修成夢裡面的好人、聖人,仙人,都還是妄想迷夢,和成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藉由女子找頭的譬喻,
佛陀進一步說明,修行成就時,無得無失的道理:

「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當我們不發狂,
夢醒了,【佛】便自然呈現出來,並非修得一位佛;
那位正在做夢的佛,迷在美夢裡面,佛性並未消失呀!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4 am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 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 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空華】為夢中之幻化景物
,在睡夢中雖然有實景實物的覺受,
但清醒之後,便知道是夢幻一場,了無得失。


「知虛空者,即【空華相】。」
如果用意識來認知虛空,
就好比在夢裡找到的佛性或虛空,那麼還是妄想,稱為【空華相】;

「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因為夢境源自於真心,所以斷絕夢境知覺,離佛更遠
在圓覺修行的大乘菩薩,澈悟人生世界為空華夢境,自然就不會困在因緣中輪轉,也不會被夢裡面的生死困擾了。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5 am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biggrin.gif
Top
圓覺居士
發表於: Thu.02/07, 2013 02:06 am








了達是透徹地覺照。
我們必須先恢復明覺,觀見自心之迷,
然後依覺觀幻,經過頓悟漸修的離幻修行,直到幻滅,才能「了達無明」。

那麼,【無明】究竟是什麼樣的入迷狀態呢?
回顧默片時代,
黑白電影的虛假十分明顯;
加上對話,有了配音,就多些真實的感覺;
彩色寬銀幕,結合環繞音效,在腦海的印象中,真實感更清楚些;
近年來流行3D立體電影,那真實感便強烈多了。真實感愈深,明覺愈淺,乃至於毫無明覺。

將聲音和影像分開,
我們很容易明白它的空幻本質,
如果將影音合併起來互相印證,再經過意識的編織,便可以強化真實感。
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真實感卻比電影或夢境精密千百倍,
讓我們妄認世界堅固,肉身存在,這樣無中生有的錯覺認知,造成【無明】。


假如我們堅持人生經驗,便看不到自心之迷相,如此毫無明覺,稱為眾生;
菩薩證悟,
只是恢復明覺,明白了心迷的狀態,
因此才得以依【覺】觀心,開始滅渡自心之迷。

佛陀說法,是為了渡化眾生皆成佛道;我們學佛,當然希望和他一樣成就佛性。
所以澈悟圓覺為修行的總方向,然後以圓覺為因地,【 覺】遍十方界,永斷無明,即得成佛道。

biggrin.gif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28, 2015 04:17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陀成就之前,最高次第的法行因地為何?

《般若心經》說:
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可以成就【諸法空相】。
這【諸法空相】就是【圓照清靜覺相】,大乘修行者一旦五蘊幻滅,就澈悟圓覺了。
圓照清淨覺相是無上法王,一切的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都因為滅盡【無明】,澈悟圓覺而自然流出。

但是無明滅盡,並非永斷。
所以,佛陀說:
當我教授菩薩的時候,會告訴他們,圓覺就是成佛因地。
大乘菩薩在圓覺因地,永斷無明,這樣圓滿地完成果地修證,就能夠成佛了。

⋯⋯⋯⋯⋯⋯⋯⋯⋯⋯⋯⋯⋯⋯⋯⋯⋯⋯
請教師兄:

既然是:

無明滅盡,為什麼並非永斷?
不同嗎?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