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3) « 最前 ... 19 20 [21] 22 23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一切諸佛有[識]嗎?, 無名師兄說諸佛絕對無[識]!
swatn1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6:0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408
會員編號: 422
註冊日期: 09/11, 07




又來硬凹了

就跟你說沒這個大學

你假裝台大比較快

2007才重建

有圖有真相啦

還去那邊讀書....中文連夷都寫錯...忘本啊

還好我是台灣的大學

PMEmail Poster
Top
明覺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6:1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485
會員編號: 504
註冊日期: 01/22, 08


”引用
覺者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5:56 pm
小外道自食炸藥所以氣昏了

聖榕你不能再毀罵貶抑swatn1是〔小外道〕了。

”引用
「若比丘,種類毀呰語者,波逸提。」(《大正藏》卷二十二,頁 634c )(四分律第十一  九十單提法之一(初分之十一)


註:〔毀呰〕就是〔毀罵〕,另作「毀訾」,責備、批評貶抑的意思,「呰」同「訾」,讀作「子」,批評、指責他人的過失。

波逸提是啥?佛光電子大辭典解釋:
”引用
梵語 pāyattika,巴利語 pācittiya 或 pācittika。為比丘、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又作貝逸提、波羅逸尼柯、波逸提伽、波質底迦。意譯墮、令墮、能燒熱、應對治、應懺悔。五篇之一,六聚之一,七聚之一。乃輕罪之一種,謂所犯若經懺悔則能得滅罪,若不懺悔則墮於惡趣之諸過。有捨墮(梵 naihsargika-prāyaścittika)、單墮(梵 śuddha-prāyaścittika)二種。須捨財物而懺悔之墮罪,稱為捨墮;單對他人懺悔即可得清淨之墮罪,稱為單墮。據毘尼母經卷七載,所犯之罪輕微、非斷滅善根之枝條罪、傷善處少,故稱波逸提。又依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卷一下,犯此罪者墮於燒煮地獄,故稱墮罪;又應以功用對治,故稱應對治,或應功用。
 
關於波逸提之配於七聚,有種種異說,如四分律卷十七等將捨墮與單墮合為一聚,置於第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一、八宗綱要卷上等亦合之,置於第四。毘尼母經卷三則分為二聚,以捨墮為第三,單墮為第四。律二十二明了論、四分律疏卷二本等,亦分二聚,配為第四、第五。又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四載波逸提罪之懺法,謂捨墮之懺悔必須於僧眾前行之,單墮則對證即可滅罪。〔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四、卷七、有部毘奈耶卷二十五、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五篇事品、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八、四分律疏卷四本、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一之上、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卷三上〕


上述有提到〔乃輕罪之一種,謂所犯若經懺悔則能得滅罪,若不懺悔則墮於惡趣之諸過〕,聖榕罵人若不懺悔,當墮於惡趣。
PMUsers Website
Top
swatn1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6:2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408
會員編號: 422
註冊日期: 09/11, 07


覺者兄的印度三大寺一路說謊下去

他有學?沒有這個大學學個屁佛法?

所以一問學校

就知道他根本學歷騙人

標準假佛教徒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2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明覺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2:11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5 pm
畫一非羅丹的禪淨班親教師菩薩,有法疑請自向該班親教師菩薩小參請法!


這麼說來,你這個安親班...喔不...是禪淨班的好學生都答不出來,那貴班親教師實在教得很糟糕哦?既然你不肯代羅丹站長去向親教師請教,那當然拉倒。因為就我所知,羅丹站長是不願意去貴班請教的....
ps:抱歉....〔禪淨班〕與〔親教師〕因為〔班〕與〔親〕這二字放在一起會讓人彷彿看到〔安親班〕.....



明覺的人生大事:吃飯、睡覺、拉屎可有人「」以行之???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2 pm

世尊在《雜阿含經》聖教中,何處「強調六識身」的偏見???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不是「六識身」,那又叫甚麼呢? 
蕭平實弟子真會明知故問也。


世尊如是說!

《雜阿含經》卷12: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CBETA, T02, no. 99, p. 85, a16-b19)


非羅丹這麼無明的強調「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六識論邪說!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雜阿含經》卷3: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CBETA, T02, no. 99, p. 18, a10-15)

若無前世造作貪嗔癡三毒有漏「無明」法種及「行陰」法種的熏集異熟,羅丹今生的「六識身」還會再出生耶??!



是甚麼東西在造作貪瞋癡三毒的呢?嗯?
是第七識?還是第八識?? 


1.羅丹今生無「造作」貪嗔癡三毒有漏「無明」業法種的熏集嗎??!

2.羅丹往世皆無前六識,唯今生才有前六識的出生耶??

3.由羅丹的反問,正好刺中六識論的邪見心窩處!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9 pm
”引用
”引用 
喜歡與佛菩薩唱反調的羅丹,請明確說說汝所認為「資糧位菩薩於四加行位」的所證佛法次第內涵實證境界是甚麼??!


資糧位菩薩主要任務就是在積累福慧二資糧,哪能「實證」?
依《成唯識論》,加行位菩薩尚且「未能證實」,況資糧位菩薩?
易言之,所謂「資糧位菩薩於四加行位先斷人我見」一句,根本就是錯誤的!!你竟還隨著羅丹無知地起舞,真有你的~~~~~
資糧位菩薩、加行位菩薩,兩者涇渭分明,焉能混濫?
就好像一個人歷任法務部長、台北市長,乃至最後當上了總統──你能愚昧地說他「法務部長於總統任內」做了甚麼嗎?? 
簡單一喻,破汝蕭家班錯謬、無明之迷執也。


1.資糧位菩薩主要任務就是在積累福慧二資糧,哪能「實證」?

資糧位菩薩不能「實證資糧位菩薩所應證的佛菩提道次第內涵,不能「實證」如來聖教如實演示資糧位菩薩所應證的佛菩提道次第內涵境界,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CBETA, T08, no. 235, p. 750, b27-28)即成非說了,此過失羅丹願意承擔嗎?


2.依《成唯識論》,加行位菩薩尚且「未能證實」,況資糧位菩薩?

若大乘加行位菩薩不能「證實」知如真的如實智,則《成唯識論》卷9:「近見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資糧無加行義。煖等四法依四尋思四如實智初後位立。 (CBETA, T31, no. 1585, p. 49, a29-b2) 即成非說了,此過失羅丹願意承擔嗎?


3.資糧位菩薩、加行位菩薩,兩者涇渭分明,焉能混濫?

《成唯識論》卷9:「近見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資糧無加行義。煖等四法依四尋思四如實智初後位立。

請羅丹大聲地唸誦三遍吧,汝真是愚癡至極!


4.簡單一喻,破汝蕭家班錯謬、無明之迷執也。

因地加行位菩薩能外於因地資糧位菩薩之所攝而另建立之嗎???

復次,羅丹舉了個笨「簡單一喻」來破六識論的「錯謬、無明之迷執也」,何以故?!
羅丹所言「就好像一個人歷任法務部長、台北市長,乃至最後當上了總統」正是六識論之「第六識通通做得了主啦」的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現行寫照境界,這與四尋思四如實智的所證卻是相悖,六識論者如何能如實知加行位菩薩所品嘗的法味呢???
PMEmail Poster
Top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4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187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44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7 pm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Sat.10/09, 2010 08:27 pm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Tue.10/05, 2010 04:47 pm ))))))))
(((((((( 依《成唯識論》,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 ))))))))

不逮正覺菩薩動手,羅丹已先自了矣!

《成唯識論》卷9:
「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有義此中二空二障漸證漸斷。以有淺深麁細異故。有義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由意樂力有堪能故。二相見道。此復有二。一觀非安立諦有三品心。一內遣有情假緣智能除軟品分別隨眠。二內遣諸法假緣智能除中品分別隨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能除一切分別隨眠。前二名法智各別緣故。第三名類智總合緣故。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有義此三是真見道。以相見道緣四諦故。有義此三是相見道。以真見道不別緣故。二緣安立諦有十六心。此復有二。一者依觀所取能取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於苦諦有四種心。一苦法智忍。謂觀三界苦諦真如。正斷三界見苦所斷二十八種分別隨眠。二苦法智。謂忍無間觀前真如證前所斷煩惱解脫。三苦類智忍。謂智無間無漏慧生於法忍智各別內證。言後聖法皆是此類。四苦類智。謂此無間無漏智生審定印可苦類智忍。如於苦諦有四種心集滅道諦應知亦爾。此十六心八觀真如八觀正智。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自證分差別建立名相見道。二者依觀下上諦境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觀現前不現前界苦等四諦各有二心。一現觀忍。二現觀智。如其所應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分觀諦斷見所斷百一十二分別隨眠名相見道。」(CBETA, T31, no. 1585, p. 50, a4-b6)

想知真相者,請自詳讀之!



該解釋而不做解釋,擺明了就是拿經文當擋箭牌~~~~你還要怪羅丹說你「不知所云」嗎?



喜歡胡說瞎扯六識論的羅丹,在《成唯識論》中 玄奘菩薩何處這麼說『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呢???



成唯識論》:「真見道.......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
《成唯識論》「真見道...........實斷二障分別隨眠。」
請告訴羅丹:這是甚麼??????? 


《成唯識論》卷9:
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有義此中二空二障漸證漸斷。以有淺深麁細異故。有義此中二空二障頓證頓斷。由意樂力有堪能故。二相見道。此復有二。一觀非安立諦有三品心。一內遣有情假緣智能除軟品分別隨眠。二內遣諸法假緣智能除中品分別隨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能除一切分別隨眠。前二名法智各別緣故。第三名類智總合緣故。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 」(CBETA, T31, no. 1585, p. 50, a4-18)


再問一次,喜歡胡說瞎扯六識論的羅丹,在《成唯識論》玄奘菩薩何處這麼說『大乘菩薩分明頓斷分別二障」』呢???

PMEmail Poster
Top
fathorse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2:00 pm








”引用
羅丹墮陷於糞坑之中,還待正覺菩薩伸手救度着!


不是伸手要學費嗎?

畫一師兄
該不會是看到老先生脾胃不好 ,今天出來代班滿腦子糞哩吧?
這種骯髒的思想是在下這類魔物的習性,難不成你家正覺想學?

回歸正問
閣下與羅丹師兄引了同一段經文談六識身
只是畫一師兄引的經文長了些
請問從何處可以看出羅丹師兄的無明見 ?
何處又可看出此六識身非彼六識身 ?
Top
明覺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2:1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485
會員編號: 504
註冊日期: 01/22, 08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0 pm  
”引用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2 pm

世尊在《雜阿含經》聖教中,何處「強調六識身」的偏見???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不是「六識身」,那又叫甚麼呢?蕭平實弟子真會明知故問也。

世尊如是說!
《雜阿含經》卷12: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CBETA, T02, no. 99, p. 85, a16-b19)
非羅丹這麼無明的強調「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六識論邪說!

對,《雜阿含經》卷12確實沒有【六識論】乙詞,也沒有【偏見】乙詞,只有【六識身】乙詞,羅丹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的帖子也沒提到【六識論】及【偏見】等詞,所以,畫一你說得真對。
(明覺轉過頭去對著聖榕說....)
聖榕!你看畫一這麼認真的引經據典發表辯正,畫一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簡直是豬哥亮----喔不,是諸葛亮的乘願再來,雖然,他因為無知,不幸履戰履敗,但他精神可嘉,他至少輸得光明正大,我天天都在惋惜他、哀悼他、我家天天為他降半旗默哀三秒鐘(沒看到我的頭貼是鷹旗嗎?),所以你要學習他的運動家精神!
PMUsers Website
Top
fathorse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2:45 pm








唉呀
說不人家老先生只是年齡高了些而表達不清楚
或者年紀大了,打字會抖所以就儘可能省略唄 ~

不過他老人家有個功夫在下是很佩服的
老人家說他那個年代飯菜和糞便互為因果
所以看見新鮮飯菜就如見糞便.......這實在是太厲害了
在下最多可以接受在化糞池旁吃咖哩飯或吃清蒸臭豆腐
這功夫實在令人甘拜下風~

說不定今天吃飯時有對畫一師兄指點過功夫 tongue.gif
Top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1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396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1:32 pm

世尊在《雜阿含經》聖教中,何處「強調六識身」的偏見???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不是「六識身」,那又叫甚麼呢? 
蕭平實弟子真會明知故問也。 



世尊如是說!
《雜阿含經》卷12: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CBETA, T02, no. 99, p. 85, a16-b19)


非羅丹這麼無明的強調「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六識論邪說!


呵呵~~世尊說甚麼?

你舉示這一段 到底想說明甚麼?

依羅丹看,只不過就是拿經文當擋箭牌也~~~~

請告訴大家:這一段經文哪一句提到甚麼「第八識」??

觸目所及,無非【】字,何來「八」? laugh.gif

附佛外道蕭平實弟子,你是在做白日夢嗎??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2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396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4 pm 
”引用
《雜阿含經》卷3: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CBETA, T02, no. 99, p. 18, a10-15)

若無前世造作貪嗔癡三毒有漏「無明」法種及「行陰」法種的熏集異熟,羅丹今生的「六識身」還會再出生耶??!



是甚麼東西在造作貪瞋癡三毒的呢?嗯?
是第七識?還是第八識?? 



1.羅丹今生無「造作」貪嗔癡三毒有漏「無明」業法種的熏集嗎??!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行】即造作、【無明】即熏集也。

佛說「十二因緣」,足矣,何必阿賴耶識!?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此處,佛說「六識」,不說「八」識也。


呵呵~~三世諸佛有關心識開闔之奧義,豈是附佛外道蕭平實及其弟子之流所能窺知一二的呢? cool.gif





”引用
2.羅丹往世皆無前六識,唯今生才有前六識的出生耶??

愚癡!!

你我第六意識時時刻刻生滅不已,何待前後世方知其生滅相耶?

汝等蕭家班之常見邪思,於此可見一斑矣!!




”引用
3.由羅丹的反問,正好刺中六識論的邪見心窩處!


不知所云~~~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3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引用
畫一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1:3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396
會員編號: 606
註冊日期: 04/24, 08


”引用 
羅丹 發表於: Tue.10/19, 2010 03:39 pm
”引用
”引用 
喜歡與佛菩薩唱反調的羅丹,請明確說說汝所認為「資糧位菩薩於四加行位」的所證佛法次第內涵實證境界是甚麼??!


資糧位菩薩主要任務就是在積累福慧二資糧,哪能「實證」?
依《成唯識論》,加行位菩薩尚且「未能證實」,況資糧位菩薩?
易言之,所謂「資糧位菩薩於四加行位先斷人我見」一句,根本就是錯誤的!!你竟還隨著羅丹無知地起舞,真有你的~~~~~
資糧位菩薩、加行位菩薩,兩者涇渭分明,焉能混濫?
就好像一個人歷任法務部長、台北市長,乃至最後當上了總統──你能愚昧地說他「法務部長於總統任內」做了甚麼嗎?? 
簡單一喻,破汝蕭家班錯謬、無明之迷執也。 



1.資糧位菩薩主要任務就是在積累福慧二資糧,哪能「實證」?

若資糧位菩薩不能「實證」資糧位菩薩所應證的佛菩提道次第內涵,不能「實證」如來聖教如實演示資糧位菩薩所應證的佛菩提道次第內涵境界,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 (CBETA, T08, no. 235, p. 750, b27-28)即成非說了,此過失羅丹願意承擔嗎?

也是不知所云~~~~

一、依《成唯識論》,到底哪一句明白言及「資糧位菩薩可實證真見道」??請舉示具體教證吧。不要老是繞來繞去,盡是在自說自話、盡做白日夢也。

二、更怪的是,《金剛經》這一段到底跟資糧位菩薩可否證真見道又到底有啥關係呢?嗯?你這不是竹竿接菜刀,瞎說一通嗎? blink.gif





”引用
2.依《成唯識論》,加行位菩薩尚且「未能證實」,況資糧位菩薩?

若大乘加行位菩薩不能「證實」知如真的如實智,則《成唯識論》卷9:「近見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資糧無加行義。煖等四法依四尋思四如實智初後位立。」 (CBETA, T31, no. 1585, p. 49, a29-b2) 即成非說了,此過失羅丹願意承擔嗎?

請問,難道有「加行」兩字,就代表是【四加行位】嗎? cool.gif

你們蕭家班讀經讀論,難道就註定要如此望文生義、不求長進嗎??




呵呵~~不要藉機斷章取義啦,好好看底下所說吧───


《成唯識論述記》云:「此釋異名。位名加行道。近見道故。即是見道之加行故。舊言方便道。今言加行。顯與佛果善巧差別。因中行未圓足。所行必須加功求後勝果。果上萬行既滿。所行唯是方便利益有情。顯此二別此名加行。然五道中此獨名加行。以近見道故。非前資糧無加行義。顯前資糧亦名加行。對法八說所有資糧皆加行道。有加行道而非資糧。此四善根非資糧道。加功而行初位亦名加行。近見道說獨此得加行名 問資益後果己身之糧。唯初獨名資糧。加功而行求果。四善獨名加行 答資糧遠望大果。最初獨名資糧。加行萬行加功故。初亦名加行 問加功而行萬行。初位亦得此名。四善亦望大果資糧亦通此四 答初位發心最猛。四善不名資糧。萬行加力方行。初位亦名加行 問初位心猛獨名資糧。四善近見獨名加行 答以近見道名加行。初位不得此名。加功萬行方行。初位亦名加行。故於五道中。四善獨名加行者。近見道義。故彼初位不得此名。加功而行。初位亦名加行。此不齊解。若齊解者。此四善根果之資糧亦名資糧 而彼論文依多住外行福智行約最初說 若爾。見道等亦應名資糧 果之資糧故。從增得名但名見道。不可名資糧。故知從增得名。既名加行。不可名資糧。」



───看懂了嗎!?「資糧位」之所以具有「加行」義,是因為要積累福慧二資糧,故需「加功而行」,是在這層意義上名「加行」;但,此加行非「四善根位」(四加行位)之加行義,何以故?四善根位之加行乃因「近於見道」而做加行故,豈可與資糧位之加行全然等同耶???

窺基原文也已經講得非常明白了:「此不齊解」──四善根位的加行、資糧位之加行,是不能夠「並齊解釋」、全然等同的;如果,兩者之加行義完全相同,那麼,四加行位、乃至見道位亦有「資糧」義,即累積悟道、修道、成佛之資糧......難道見道位亦同資糧位耶!?當然不是。


呵呵,蕭平實弟子,你們「引用」經論已經到了「有奶皆是娘」的糊塗地步啦。這是法義辨正嗎?哈哈哈哈哈,依羅丹看,這根本就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下的一堆混話啊。





PMEmail Poster
Top
羅丹
發表於: Thu.10/21, 2010 09:3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引用

3.資糧位菩薩、加行位菩薩,兩者涇渭分明,焉能混濫?

《成唯識論》卷9:「近見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資糧無加行義。煖等四法依四尋思四如實智初後位立。」

請羅丹大聲地唸誦三遍吧,汝真是愚癡至極!

該大聲念誦的是你吧,嗄,蕭家班~~~~~ biggrin.gif

有本事的話,請針對樓上羅丹所說進行詳辨吧。

可別又顧左右而言他、瞎引教證,亂扯一堆。




”引用
4.簡單一喻,破汝蕭家班錯謬、無明之迷執也。

因地加行位菩薩能外於因地資糧位菩薩之所攝而另建立之嗎???
復次,羅丹舉了個笨「簡單一喻」來破六識論的「錯謬、無明之迷執也」,何以故?!
羅丹所言「就好像一個人歷任法務部長、台北市長,乃至最後當上了總統」正是六識論之「第六識通通做得了主啦」的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現行寫照境界,這與四尋思四如實智的所證卻是相悖,六識論者如何能如實知加行位菩薩所品嘗的法味呢???


biggrin.gif biggrin.gif biggrin.gif biggrin.gif

按照你的邏輯,那麼:加行位菩薩是否即「等於」資糧位菩薩呢?

按照你的邏輯,那麼:資糧位菩薩是否即「等於」見道位菩薩呢??

相對於佛果,十地以前菩薩又何嘗不是「因地」;若按照你望文生義式的邏輯,那麼:是否十地前菩薩摩訶薩是不是也「等於」是資糧位菩薩哪?嗄?

蕭平實弟子,你這種讀經讀論的方式根本就是和稀泥.......照你這種瞎掰法,經論又何必廣分「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道位、究竟位」諸位次呢?乾脆通通打成一團好啦。 laugh.gif


附佛外道蕭平實弟子,你今天可得要好好講清楚,別故意裝糊塗啊!! cool.gif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3) « 最前 ... 19 20 [21] 22 23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