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 [1] 2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世間即五取蘊
靜明
發表於: Mon.11/05, 2012 10:47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世間即五取蘊
在《相應部.2相應.26經》,佛陀說到眾生無法藉由旅行(gamana)看見、了知、到達世界的盡頭。然而,若不到達世界的盡頭,又無法令苦滅盡。經文接著說「友!就此一尋、有想、有意之身,我教示世間、世間之集起、世間之滅、趨向世間滅的道路。」 緊接其後,即是偈頌。其實,從經文的脈絡中,已隱約可看出「世間」乃指涉含蓋身、心二層面的五取蘊身。然而,註釋書更明確地點出這一點。
《相應部註》(Spk I 109)解釋經文中的「世間」為「苦諦」:Lokanti dukkhasaccaṃ。此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到,苦諦在《尼柯耶》中,常意指「五取蘊」 。再者《相應部疏》(Spk-pṭ I 159)也解釋「有想、有意之身」即是指「五蘊聚集」(pancakkhandha-samudāya)。有趣的是,與《相應部.2相應.26經》對應的《雜阿含經.1307經》,直接在經文中說明「世間」的義涵,也就是:「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顯然《雜阿含經》的經文與《相應部註》及《相應部疏》的註解,是一致的。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at.11/17, 2012 01:52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靜明 發表於: Mon.11/05, 2012 10:47 am 

世間即五取蘊
在《相應部.2相應.26經》,佛陀說到眾生無法藉由旅行(gamana)看見、了知、到達世界的盡頭。然而,若不到達世界的盡頭,又無法令苦滅盡。經文接著說「友!就此一尋、有想、有意之身,我教示世間、世間之集起、世間之滅、趨向世間滅的道路。」 緊接其後,即是偈頌。其實,從經文的脈絡中,已隱約可看出「世間」乃指涉含蓋身、心二層面的五取蘊身。然而,註釋書更明確地點出這一點。
《相應部註》(Spk I 109)解釋經文中的「世間」為「苦諦」:Lokanti dukkhasaccaṃ。此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到,苦諦在《尼柯耶》中,常意指「五取蘊」 。再者《相應部疏》(Spk-pṭ I 159)也解釋「有想、有意之身」即是指「五蘊聚集」(pancakkhandha-samudāya)。有趣的是,與《相應部.2相應.26經》對應的《雜阿含經.1307經》,直接在經文中說明「世間」的義涵,也就是:「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顯然《雜阿含經》的經文與《相應部註》及《相應部疏》的註解,是一致的。

追根究底,五受陰就是 六根對應六塵所生的觸•受愛取.....,這就是『世間』

所以只要滅內六入•外六塵,便無世間,無苦


《雜阿含經 卷第九 (230)》
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無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

《增壹阿含經 卷第三十一(3)》
外六塵內六入。即知此盛陰之本末

以知內外六 當念盡苦際
是故當求方便滅內外六事



內六入 外六塵,是五蘊之本末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11/17, 2012 06:52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您要如何滅內六入,外六塵?
說說看?

而且五蘊是根本,就算滅十二處。

十八界七大五蘊仍存,如何滅世間?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at.11/17, 2012 06:3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Sat.11/17, 2012 06:52 am

您要如何滅內六入,外六塵
說說看?

滅根塵的方法,就是你無名最排斥的方法 - - - 禪定 或 止觀

《達摩多羅禪經》欲破諸入山者。當修二法。所謂止 觀。

”引用
而且五蘊是根本,就算滅十二處。

十八界七大五蘊仍存,如何滅世間


滅了諸入,十八界七大五蘊便無從生起

你竟然這種事都不懂。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11/17, 2012 07:55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末學何時排斥止觀?
有時是在分別菩薩的三昧
與二乘禪的不同,對一般這是太深了,
難怪您誤解!

滅了十二處,十八界無從升起,
七大,五蘊仍存!

其實不叫滅,叫定伏不起而己!

既稱內六外六是四大造,根塵不偶四大並未消失!
十二處算是依他起!七大五蘊才是遍計!

您分不清是先有五蘊七大,還是十二處?
根本未會經義!

法理不通死抱文字!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Thu.12/06, 2012 03:3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Sat.11/17, 2012 07:55 pm

滅了十二處,十八界無從升起,
七大,五蘊仍存

沒了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還會有五蘊?????

《雜阿含經 卷第八(211)》
於彼入處。當覺知。若眼滅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法想則離。佛說當覺六入處。

《雜阿含經 卷第九 (230)》
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縁生受。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無耳鼻舌身意 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縁生受。内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
亦不施設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處滅則觸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故。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所謂空性離於。無相無境界。越諸戲論。等虛空無邊一切佛法。



根據上面佛經,無(or離)眼耳鼻舌身意,就等於入了『空性』
也就是說,沒了眼耳鼻舌身意,五蘊亦無



”引用
其實不叫滅,叫定伏不起而己!

既稱內六外六是四大造,根塵不偶四大並未消失!
十二處算是依他起!七大五蘊才是遍計!

您分不清是先有五蘊七大,還是十二處?
根本未會經義!

法理不通死抱文字!


是你法理不通。不是我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12/06, 2012 03:59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五蘊識乃法識阿賴耶,三界萬法所由來,
那有十二處滅,五蘊跟著滅?

人死了,滅了十二處,難道整個三界跟著消失了?

斷字取義非佛法!瞎子摸象爾!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12/06, 2012 04:33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蕭弟子均是斷字取義!

佛說五蘊身,四大身均是方便說!

表示身體也是五蘊及四大組成!

但不是說五蘊四大即是身體!

五蘊四大是組成三界萬法的基本原素!

這就是不看經只搜尋名相的結果!
認字,但不知義!

重表相,不實在,因地不真。

學佛只為論法辯高下?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Thu.12/06, 2012 05:0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Thu.12/06, 2012 03:59 pm

五蘊識乃法識阿賴耶,三界萬法所由來,
那有十二處滅,五蘊跟著滅?

人死了,滅了十二處,難道整個三界跟著消失了?


只要是眾生,十二入處永遠不會滅。人死也不例外

就是
本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壞,瞬間會有新的眼耳鼻舌身意出生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Thu.12/06, 2012 06:3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佛說五蘊身,四大身均是方便說!

表示身體也是五蘊及四大組成!

但不是說五蘊四大即是身體

五蘊四大是組成三界萬法的基本原素



五蘊四大就是身體。如果沒有身體,就不會有五蘊四大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三世癡行隨身迴轉。有身則行隨。無身則行滅。乃至老死亦復如是。

《中論 龍樹造 鳩摩羅什譯 靑目釋》若無身則無五陰。無五陰則空。

《大莊嚴論經》有身眾苦加 無身則無苦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12/06, 2012 11:24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瞎子摸象!

楞嚴將五蘊七大十八界十二處六入
說得很詳細!好好去深入了解!

玩經文名相戲論浪費生命!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at.12/08, 2012 08:01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Thu.12/06, 2012 11:24 pm 

瞎子摸象!

楞嚴將五蘊七大十八界十二處六入
說得很詳細!好好去深入了解! 

<刪除!>

《自在王菩薩經 卷上》
見緣法者不見無明。不見行。不見識不見名色。不見六入。不見觸。不見受。不見愛。不見取。不見有。不見生。不見老死。若不見如是法者。是名見緣生法。若見緣生法是名見法。


《首楞嚴經》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12/08, 2012 09:0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請問您引這二段經文,
也沒說明?

您是想說什麼?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12/08, 2012 09:31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說實在,如果弄不清法的緣起?
引再多經文均是曲解佛意與謗法!

先有五蘊?先有七大?先有十八界?

給您提示好了,因您不知什麼是五蘊?

先有阿賴耶識?先有六識?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Sat.12/08, 2012 03:0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引用
《自在王菩薩經 卷上》
見緣法者不見無明。不見行。不見識。不見名色。不見六入。不見觸。不見受。不見愛。不見取。不見有。不見生。不見老死。若不見如是法者。是名見緣生法。若見緣生法是名見法。

《首楞嚴經》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

見緣起即見法 見法即見佛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 [1] 2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