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14) 1 [2] 3 4 ... 最後 »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儒家學說跟佛法的關係之一, 請以學理討論,勿以漫罵對之
無名
發表於: Fri.10/05, 2012 12:05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佛說的本心並非善惡之心。

這是佛法最主要的重點,也是與其他學說或聖教最大的不同!

佛法的本心,非指性本善或性本惡!

本心是不動,不起,離分別,平等心,覺心!無相,無形
非文字言語所能道斷!因為所有的文字思想均是分別,比較
而產生。如果沒有正負,大小,陰陽,濃淡,染淨等二法
是無法產生!

所以本心幾乎是美學所言的直覺,有覺知性,但不加分別判斷!

譬如說,我們在看一幅美女的畫像,尤其是裸像!
對小孩而言只是一副畫,沒有任何聯想!

但愈大的人,生活經驗愈豐富的人,看起此畫,就會有很多過去經驗的連想!
這些就稱為是識想!

本心就是沒有連想,沒有識想,所以本心自在,不起心動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般常言心如援猿,或心猿意馬!表示心動不己!

只要我們心一動,則會改變我們的四大!且心一動則產生作標,
產生了時間為空間。這叫數!一有數就有命運,依此數生辰八字,
就可算流年八字!

常說修行人算命算不準,因為心常定而不動!而且心常止不動,
也能超越時空!阿羅漢為何可活幾萬歲,因不動心的緣故!

所以您想長生不老,無病長壽!要習定,讓心止靜!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Fri.10/05, 2012 01:5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無名大德您好:本人首先感謝您對佛的本心說明的非常清楚而且明白,也補齊本人對之前所說不足之處!但在此,本人還是得為之前所說的一段話要做個補充與說明,也藉此讓您了解為何本人會說出這段話的原因所在.
其實孔子在講這句性相近習相遠時,他並沒有將所謂善惡之念放在其中!也就是說並無分別之意.之所以會有善惡之分,那是因為後人修習了孔子的學說,再加上自己的意識(不管是有心或無意)之後,才有所謂的善惡之說!例如: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惡........就是如此!而佛法的狀況,也有幾分類似,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時,也沒有把分別之念放進去.但是他的弟子或後世子弟在修習時,也加入了自己的見解(不管是有心或無意),才造成宗派之分.就這點來看,古今中外皆同.以上說明,還請無名大德您參照.如有不足或漏失錯誤的地方,還懇請您加以糾正!再次謝謝您的意見.
至於您所發的文最後有一段話,正好跟本人最近所想的一段話有所呼應,也是本人今日想拋出來,和大家討論的一個修行觀念上的問題.這句話是: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歡迎各位大德,對此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歡迎各位大德,對之前的問題繼續討論.
PMEmail Poster
Top
下下人
發表於: Fri.10/05, 2012 04:4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382
會員編號: 806
註冊日期: 07/22, 08


”引用
zza999 發表於 Fri.10/05, 2012 01:52 pm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此句話 頗有含義噢!

下下人 就是這樣啦 笑微微.. 哦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Fri.10/05, 2012 10:0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首先,本人先澄清一下,這句話是孔子說的,非本人所創.至於這句話的原意是:當一個人如果過於樸實,缺乏裝飾,就容易流於粗俗而不講理;而過於裝飾,缺乏樸實,就容易陷入虛華而不實在!只有當兩者同時注重,達到平衡的人,方能稱為君子.
講到這裡,其實這句話對佛法的修行,有許多可觀察自省的層面,在此還請各位大德提出建議或看法,互相討論.先謝謝各位.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Sat.10/06, 2012 10:20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孔子講這句話,其實點出了許多人修習證法的通病----偏執一方落兩邊.
有許多人在修習證法時,常常執自己喜歡熟悉的那一部份,去探討說明所有的一切;而對別人所提出修正的意見,或另外的角度所看到的部分,卻不是那麼願意的去接受理解.因此,到最後非常容易變成各說各話,毫無交集;甚至起爭執,結下惡緣!這些其實對修行來說,都不是好事!所以本人認為修習證法,應廣開大門,多聽聽其他大德的意見;並身體力行,努力實證,讓自己的修為能更上層樓,漸臻完美,這才是真正的修習證法.(當然這些話也是提醒自己須努力的方向)
當然,以上所說,都只是本人的意見與看法,如有不足或需修正之處,還請各位大德不吝提出批評指正,在此先謝謝各位大德!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Sun.10/07, 2012 02:1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前幾天,看到這裡有些人在吵皈依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存在了許久,有人說未皈依三寶,不是佛教徒;也有人說只要依佛所說,努力修行,就是佛教徒!到底事實為何,本人覺得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說了才算數?唉!不知道!
這讓本人又想起兩段話,第一段是韓愈在師說裡的說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第二段是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兩段話對佛法的修行有何關聯和幫助,值得深思.歡迎各位大德,對此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歡迎各位大德,對之前的問題繼續討論.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Mon.10/08, 2012 09:27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今天早上,看了淨空法師講解地藏經的播出,發現他其中有一段話,對孔子說的性相近習相遠解釋得相當清楚,也說明了孔子的本心和釋迦牟尼佛的初心是相近的.詳情請看----地藏經,淨空法師講解,第23集.
P.S.:本人不會做網路連結,亦無法馬上將全文記下,故請各位大德若有興趣,請自行尋找.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Mon.10/08, 2012 08:2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到底該不該皈依?坦白說,本人認為是應該比較好.但該皈依誰,其實是有學問的!有人說:皈依三寶,以佛為師即可;也有人說:找尋一位有名的高憎大德皈依即可.到底誰對,可能要分階段說明會比較好.
對初學者來說,找一位高憎大德皈依,會讓修習佛法的起步過程會比較順利,也會比較容易受到完整的訓練.經由訓練的過程中,選擇自己想修習的法門一門深入,會比較容易證得佛法.因此,韓愈所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此時,就非常重要!選擇指導的老師,可以此為準.
至於有底子的人,則可以經由和同修大德的討論與互相觀摩,就可讓自身的修為更加精進,讓自己往證得佛法的目標,更進一步.這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非常好用!因每位大德都可以是自己學習的對象,都有長處可讓有志之人學習!所以孔子的這句話在此就能發揮其用!
以上所述,僅只為本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或需修正之處,還請各位大德不吝提出批評指正,在此先謝謝各位大德!也歡迎各位大德,對之前的問題繼續討論.
PMEmail Poster
Top
fathorse
發表於: Mon.10/08, 2012 09:08 pm








回來討論那個 "一" 吧

隔壁那位雖說有些 " 路上狗屎注意" ,但引述的楞嚴經經文卻很合題

論語的 "吾道一以貫之" ,用楞嚴經的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來比對,有明顯的一致

但翻成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琢磨起來,意境就差多了
Top
zza999
發表於: Mon.10/08, 2012 09:4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fathorse大德:您好!就您所引用之楞嚴經經文來比對,的確,"吾道一以貫之"和這段經文所述,確實有相當雷同之處.以孔子的本心而言,只要有心肯努力,確實可以用很多方式去得到答案,而楞嚴經這段,也說明了佛法的得證,一樣只要有心肯努力,有許多方式去得證!本人這樣說吧!吾道一以貫之的那個"一",它是個目標,也是個過程,更是一個境界!不知您以為然否?還懇請回覆,謝謝您!也歡迎各位大德,對此問題能繼續賜教.之前的問題也歡迎繼續討論!
PMEmail Poster
Top
牛黃
發表於: Mon.10/08, 2012 10:2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523
會員編號: 4,763
註冊日期: 08/02, 10


有云:心要虛;虛則義理來居。

如何做到虛?以正心、誠意為起點,也就是以清淨身口意為先。
『吾道一以貫之』的『一』字或可做動詞解,即收攝身心之意。收攝身心即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虛也。心虛然後臨事時道理就顯發出來了,便能應世濟物。


所謂『天命之謂性』。『天』在原始中國即是『上帝』,此上帝非盡然就是耶教的上帝義,而是類似具備意志的某種力量。倘若不以宗教立場來看『天』,它就類似道家的『道』。不管何種看法,『如何知天』是一個重要課題。能夠知天即能『吾道一以貫之』。

儒家的『天』或『天命』還是『一』是否就是佛家的真如、本心、佛性、法性、如來藏............呢?孔夫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此,孔夫子取其相用,不從體上去定義,就如不去定義『仁』是什麼一般。這就像佛家說的--『說似一物即不中』。本體是一,不能說這家的本體與那家不同。否則,不是通通錯就是只有一個對,不會是通通對的。或許有一個形而上的本體是各家所共同的,但是也只能說到這裡。倘若要進一步去比較的話,以佛釋儒是必然的結果。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Mon.10/08, 2012 10:5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牛黃大德您好:謝謝您從儒家和道家的角度,解釋吾道一以貫之的"一".的確,這個"一"它所包含的意思實在太多,可為動詞,亦可為名詞,亦可代表一切.基本上是無法去定義它!就像您所引用佛家所說:"說似一物即不中"一樣,看似有眉目,實是無所得!這個"一"真的很難去界定.所以本人把為何把它當成是一個目標,一個過程甚或是一個境界,原因在此.為何會把它跟釋迦牟尼佛所提到的初心等同,也是如此.這點還希望您能了解!如有不周之處,請您不吝指正!謝謝您!也希望您能多提供看法與意見,再次謝謝您的提點與指教!
PMEmail Poster
Top
fathorse
發表於: Mon.10/08, 2012 11:26 pm








”引用
孔夫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牛黃師兄引的很精闢啊

讓個人想起陰符經的『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以及楞嚴經卷九的『當住此處入三摩地』

zza999 師兄

一何言哉? 把天換成一......就 laugh.gif
Top
zza999
發表於: Mon.10/08, 2012 11:4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fathorse大德:您好!您的看法本人認同,將一改成天,應該會更清楚吧!也許很多事,真的是勢,不可去盡;話,不可說盡!有些事還是讓它模糊點會好些.畢竟人會隨著經驗與修行的增長,而更加精進.等到了另一個程度,再看待這個"一",又會有新的不同見解.謝謝您!也希望您繼續提供對這裡所有議題的看法或指正!再次的感謝您!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Tue.10/09, 2012 12:36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講到這裡,又讓本人想起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在此提出來,討論這句話對佛法修行有何重要意義!這句話是孔子對子路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歡迎各位大德提出意見,共同討論.謝謝各位!之前的問題也歡迎繼續討論!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14) 1 [2] 3 4 ... 最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