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如何依止善知識
張天茵
發表於: Sun.09/23, 2007 10:14 pm








請法師開示:經典上要求要“視師如佛”不能有絲毫懷疑.那既然師是佛,師就應該明白我心裡所想所求.可是如果我不鼓起勇氣說出來,師父卻不會知道我的問題解答我的問題.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如何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呢?
師父回答:《菩提道次第略論釋》中說:視師如佛,是說視師所做,如同佛所作之事業。又說:「佛如紅日當空,師如聚火之鏡。日光雖盛,非假鏡不能燃物。佛力雖大,非假師不能利生。佛所作之事業,今師亦能作,師寧非佛耶?」故你首先必須具有智慧,抉擇如法之師長,不可隨便依止。博多瓦之《藍犢集》有云:「切不可隨便依止,必先經觀察,於觀察已,既以為師,即應如法依止,此為種未來不離師因之要決。」師長必須要有能力教導學生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在《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以上是抉擇師長必須先有的認知。《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科判以依止善知識為首要,此是以量的增長為主,因此,現在有很多漢地對藏傳有興趣的人,本身對抉擇師長的智慧相當匱乏,但卻依著《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科判而去依止善知識,違背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引《四百論》所說的能依學者(學生)之相,即是若無簡擇善說正道,惡說似道,此二事之慧力,則猶非其器。由此可了知,欲為學生,必須先學習學生之相,故以學習的角度而言,不一定一開始就須依止。如藏傳的僧伽教育,一開始並非以依止善知識為主。然而,在學習佛法教育到達某一程度之後,須要在識體之量上增長時,則定須依止如法之善知識。總之,若以學習之角度而言,非必定要操一開始時就依止善知識,若以量增長的角度而言,則須如《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中所引而依止善知識。時下有很多處所,一開始即以依止善知識為主要的教導,但對於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包括戒律的抉擇都只略略的帶過,大喇嘛曾於《樂空雙運》一書中提到:「近今一些學密者及傳授密法者,頗喜在忽略種種基礎下(如上面所說),動輒強調「視師如佛」的規條及違犯此誓約的過患,至令正邪不分,是非莫辨;盲信加持之風日長,正智法炬之光漸晦。此舉除招世間所詬病外,更讓無德欺詐之輩有機可乘,實令衛道賢者所憂。雖知視師如佛,於顯教經律而言,實為通過對四諦等的認知後(如上所答),從而引發出對傳授滅苦之道者的一種純淨、謙遜的受學心態,若心態偏執驕慢、桀傲難馴,便如容器之不潔,難獲法雨甘霖之益──此即上面所說之非學生之相。 於密教而言,此乃是依果位清淨見所施設的調心方便之一。彼有助行者對治自心的貪、瞋二邊庸常執見。由此而安立的真言密法修持,乃重於認知一切有情本心皆是平等一如、本來清淨且具足成佛的一切功德生源的自性空明心。三界有情既有如是之德,何況早我發心,先我入道的師長?故爾此實為順見起修的必然去向。
但現今世人卻視此為一規條誓約,用帶有濃厚極權主義色彩的心態來遵行(即貪著名利),那便盡失密乘三昧耶的根本意趣。戒體戒相皆不明瞭又談何學戒守戒?見行兩失,又如何成辦世出世之功德?因各三昧耶戒的性格是與本尊中圍的性格皆一氣相連,故若不明或毀犯諸三昧耶,即是對本尊瑜伽的見行有偏差!故「視師如佛」不論在顯在密均有別於宗教神權規條,而是調心修持之方便。有鑒於此,特節譯大喇嘛對此法要的教誡,願讀者能深思體味個中理趣。」此即如上面我所說的,若善知識對於學生,於顯教、密教之教理皆無教導,或只是略略帶過,此種依止並不如法。
書中又云:「所謂如教奉行,顧名思義,就是要我們依師長的話實踐。但是我們如果遇到上師要我們做的事情,我們不樂意做:或者上師說的話不如理、不合教量,這時我們就必須以正理和佛陀之正見來做抉擇取捨的標準。如果上師所說的教誡違背了這個標準,我們則要加以拒絕,因為這是佛陀親口告誡我們的。如果你對上師說的話感到懷疑,那就必須先很善巧的把這個疑問弄清楚,然而這種做法在無上瑜伽密中是非常敏感的。因為修學無上瑜伽密的先決條件,就是學生必須無條件的服從上師。但是即使是無上密續中所說的無條件服從,也只是在特別的意義下進行。假若上師指著東邊告訴你要向西邊走,這時當學生的人必須毫無選擇的加以抗議。但是態度仍必須非常的恭敬和婉轉,否則就不是回謝上師大恩的正當方式了。」,現階段又有謂:學生什麼都不必學,只要對師長身口承事、錢財供養,則師長成佛,學生跟著成佛。如果這樣說合理的話,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旁邊如法依止的學生,為何沒有成佛呢?
以上所說,不如法的情況,都是為了名利,若依止則有大過失。不可不慎!若仍然執意要依止的話,也要問一下自己是否有如同密勒日巴大師一般的根器!故所謂的獅子能跳的,兔子不要學。
由你所問的問題,我建議你先加強顯教教法的學習,尤其是《菩提道次第》的學習,我想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