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6) 1 [2] 3 4 ... 最後 »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任運不一定代表正確的修行方法
淨堂
  發表於: Fri.03/22, 2013 05:2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任運】

(術語)猶言自然,任法之自運動,而不加人之造作之義也。行事鈔上二之一曰:「人所至處任運界起,故曰自然也。」同資持記曰:「不假造作故曰任運。」止觀五曰:「一念具十法界,為作念具,為任運具。」


圓覺經說:這是[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PMEmail Poster
Top
日誌
發表於: Fri.03/22, 2013 08:3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呵~

淨大兄是你有病..

無名大兄也有病..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22, 2013 11:09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誰不知不造作稱任運?

佛說這是四病之一!

如何離這四病呢?

只論法勿論人!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Fri.03/22, 2013 11:58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有師兄認為任運即隨順覺性!
其實是不同的!

如果是相同,佛就不會又說任是四病之一!

問題出在那裡?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慈憫心
  發表於: Sat.03/23, 2013 12:59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305
會員編號: 83
註冊日期: 05/06, 05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Fri.03/22, 2013 03:49 pm 
禪宗之任運應來自圓覺所云之四病
止作任滅!

無名   發表於: Fri.03/22, 2013 11:09 pm  
誰不知不造作稱任運?
佛說這是四病之一!
如何離這四病呢?
只論法勿論人!
阿彌陀佛!

無名   發表於: Fri.03/22, 2013 11:58 pm
有師兄認為任運即隨順覺性!
其實是不同的!
如果是相同,佛就不會又說任是四病之一!
問題出在那裡?
阿彌陀佛!



不是看到『任運』有個『任』字,就稱它為任病的!
這樣實在是很草率,難道下面都是『病』嗎?
竟然說禪宗所說的「任運」,來自於「任病」,暈倒!
禪宗祖師,包含虛雲、宣化等禪師,是笨蛋嗎?
會把經典當中的病當成佛法在修持?

虛雲和尚常常談任運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7〈3 相應品〉:「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與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畢竟不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任運現前無間無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5:「世尊!我昔初學作意現入此三摩地,非於今時復更作意現入此定。如善射夫初學射業,注心麁的方乃發箭,久習成就能射毛端,不復注心在彼麁的,隨所欲射發箭便中;如是我先初學定位,要先繫念在不思議,然後乃能現入此定,久習成就,於此定中不復繫心任運能住。所以者何?我於諸定已得善巧,任運入出不復作意。」

《佛說寶雨經》卷3:「「云何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無功用。應知菩薩無功用智亦復如是,於一切境智起無礙。是名菩薩[7]於無功用智得圓滿。」(CBETA, T16, no. 660, p. 296, c3-7)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1:「如來在中安住金剛三摩地。不加功德諸力自在。任運清涼坦然安泰。平等清淨常樂我淨。」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7〈4 演一切賢聖入法見道顯教修持品〉:「修學三密三摩地者。是名無功用定。住是三昧得名純無漏道。證入金剛聖性運通。無為自在神力無相。無功用任運成就。得登佛地進成菩提故。」

《梵網經》卷1:「若佛子。獨大乘心者。解解一空故。一切行心名一乘。乘一空智。智乘行乘。乘智。心心任運任用任載任一切眾生。度三界河結縛河生滅河。行者坐乘任用載用。智心趣入佛海。故一切眾生未得空智任用。不名為大乘。但名乘得度苦海。」(CBETA, T24, no. 1484, p. 1000, a10-15)

《瑜伽師地論》卷31:「云何為捨。謂於所緣心無染污心平等性。於止觀品調柔正直。任運轉性及調柔心有堪能性。令心隨與任運作用。云何捨相。謂由所緣令心上捨。及於所緣不發所有太過精進。云何捨時。謂於奢摩他毘鉢舍那品所有掉舉心已解脫。是修捨時。如是名為應時加行。云何名為解了加行。謂於如是所說諸相。善取善了善取了已。欲入定時即便能入。欲住定時即便能住。欲起定時即便能起。或時棄捨諸三摩地所行影像作意思惟。諸不定地所有本性所緣境界。如是名為解了加行。云何名為無厭足加行。謂於善法無有厭足修斷無廢。於展轉上展轉勝處。多住希求。不唯獲得少小靜定便於中路而生退屈。於餘所作常有進求。如是名為無厭足加行。」(CBETA, T30, no. 1579, p. 456, b8-24)
PMEmail Poster
Top
Michael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1:30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49
會員編號: 4,826
註冊日期: 09/27, 12


”引用
慈憫心  發表於 Sat.03/23, 2013 12:59 am

不是看到『任運』有個『任』字,就稱它為任病的!
這樣實在是很草率,難道下面都是『病』嗎?
竟然說禪宗所說的「任運」,來自於「任病」,暈倒!
禪宗祖師,包含虛雲、宣化等禪師,是笨蛋嗎?
虛雲和尚常常談任運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7〈3 相應品〉:「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與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畢竟不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任運現前無間無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5:「世尊!我昔初學作意現入此三摩地,非於今時復更作意現入此定。如善射夫初學射業,注心麁的方乃發箭,久習成就能射毛端,不復注心在彼麁的,隨所欲射發箭便中;如是我先初學定位,要先繫念在不思議,然後乃能現入此定,久習成就,於此定中不復繫心任運能住。所以者何?我於諸定已得善巧,任運入出不復作意。」

《佛說寶雨經》卷3:「「云何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無功用。應知菩薩無功用智亦復如是,於一切境智起無礙。是名菩薩[7]於無功用智得圓滿。」(CBETA, T16, no. 660, p. 296, c3-7)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1:「如來在中安住金剛三摩地。不加功德諸力自在。任運清涼坦然安泰。平等清淨常樂我淨。」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7〈4 演一切賢聖入法見道顯教修持品〉:「修學三密三摩地者。是名無功用定。住是三昧得名純無漏道。證入金剛聖性運通。無為自在神力無相。無功用任運成就。得登佛地進成菩提故。」

《梵網經》卷1:「若佛子。獨大乘心者。解解一空故。一切行心名一乘。乘一空智。智乘行乘。乘智。心心任運任用任載任一切眾生。度三界河結縛河生滅河。行者坐乘任用載用。智心趣入佛海。故一切眾生未得空智任用。不名為大乘。但名乘得度苦海。」(CBETA, T24, no. 1484, p. 1000, a10-15)


慈憫心仁者

請仔細看看您引用的六部經, 是什麼在「任運」; 也請看看任運前面是什麼

1.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任運
2.於諸定已得善巧........任運
3.無功用智........任運
4.金剛三摩地........任運
5.金剛聖性運通........無功用........任運
6.乘一空智........乘智........任運

不好的, 難道也要任運嗎??
舉例:
”引用
Michael  發表於: Tue.03/19, 2013 08:19 pm
譬如車子駛向大海, 任此車運之, 任其繼續駛向大海, 而不另外加以干涉,
此車則墜入大海


您批判他人僅取『任』字
末學覺得僅取『任運』二字也需要小心適不適當 laugh.gif
PM
Top
慈憫心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1:42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305
會員編號: 83
註冊日期: 05/06, 05


”引用
您批判他人僅取『任』字
末學認為僅取『任運』字也需要小心適不適當



上面,我所談的『任運』,都是指佛法當中、或禪宗所談的任運
台壇的主題也是,包含禪師們所談的任運,都是屬於佛法層次

至於您所說的撞車云云,其實我沒這樣說,也沒有這意思。

當要撞車時,對於修行人來說,是『任運的踩煞車』。

就如同,一個球飛過來,人見到了會「任運」的躲避它
不躲避它,反而不是任運

所以,您舉的例中,踩煞車才是任運

不過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的重點是,對於禪宗的任運,沒有理解之前,貿然的批評為「任病」,這是不當的,而且會有毀謗禪法的問題。

這地方,作為佛弟子的,不可不謹慎。

您們那裡幾點?我要先休息了。

PMEmail Poster
Top
Michael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1:43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49
會員編號: 4,826
註冊日期: 09/27, 12


慈憫心仁者

現在下午1:46
晚安
Have Sweet Dreams Tonight laugh.gif
PM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2:19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
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二者任病,若
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
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
:『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
病。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
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離四病者則知
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
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
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
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
愛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
,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
邪見。」


為什麼圓覺稱任為病?
如何離四病?佛有解說!

每部經的任運是否定義不同,
禪師法師的定義是否也不同?
差別在那?

佛說經典會自相矛盾嗎?
當然不會!

生死大病,各階段用藥不同,
如果禪說一悟入佛地,無漸次,
才有可能造成同病異藥,諸經互違!

問題在無漸次!而非佛說相違!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Michael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4:36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49
會員編號: 4,826
註冊日期: 09/27, 12



感謝無名仁者分享四病的經文 laugh.gif
PM
Top
慈憫心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9:11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305
會員編號: 83
註冊日期: 05/06, 05


”引用
abelshu 發表於: Fri.03/22, 2013 04:28 pm
您列舉的依據,好像沒有一本是佛經啊!
圓覺經倒是說: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圓覺經強調的在於善知識的重要性。
圓覺經云:『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所謂"善知識",就是指善緣的意思。眾生雖然本具佛性,但佛性無法自然認運顯現,
如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
也就是佛性必須有適當緣才能顯現,這個適當緣,就是圓覺經說的善知識。
任運 就理論來說是無法顯現佛性的,因為"緣"不具足故。



禪宗所說的「任運」就是善緣,不僅是善緣,而且是清淨之緣。

佛性正是任運顯現。正任運當下,體用一如、寂照一如。就是顯現佛性。

所以,祖師說:「不識本心(佛性),學法無益」,要在哪裡認識本心?要在「任運自然」,隨緣無心無礙下認識本心,有體有用。

《佛說寶雨經》:「「云何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無功用。應知菩薩無功用智亦復如是,於一切境智起無礙。是名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如來在中安住金剛三摩地。不加功德諸力自在。任運清涼坦然安泰。平等清淨常樂我淨。」


禪宗及大手印所說的「任運」,就類似上面的經文,「菩薩無功用智亦復如是,於一切境智起無礙」,所謂「見聞覺知無障礙,聲來聲去本三昧」,安住於無功用根本智,任運自然、隨順解脫。

「不加功德諸力自在。任運清涼坦然安泰。平等清淨常樂我淨」。

至於《圓覺經》所談的「任病」,那仍是一種「造作」,是刻意放任,想透過刻意放任而「求圓覺」,那麼,禪法所說任運不是病,它是清淨自然無欲的,二者有別。

刻意的放任,如同有人說「煩惱即菩提」,於是,他就刻意放任自己起煩惱,不斷煩惱,飲酒食肉,故做疏狂,宣稱無礙菩提,宣稱本自解脫,這樣就是「因法生執」,錯誤的理解佛法了。

太過與不及,都不是中道,而禪宗任運是中道,依循身心自然的軌則,饑來吃飯睏來眠,心當中沒有罣礙,那麼,清淨佛性,何時不顯現呢?



參考參考∼

http://tw-buddha.com/forum3/index.php?show...20&#entry555475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Sat.03/23, 2013 10:11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古德說:

去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日誌'慈憫心是被任運給玩了'著魔了
laugh.gif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Sat.03/23, 2013 10:18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慈憫心  發表於 Sat.03/23, 2013 12:59 am

不是看到『任運』有個『任』字,就稱它為任病的!
這樣實在是很草率,難道下面都是『病』嗎?
竟然說禪宗所說的「任運」,來自於「任病」,暈倒!
禪宗祖師,包含虛雲、宣化等禪師,是笨蛋嗎?
虛雲和尚常常談任運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7〈3 相應品〉:「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與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畢竟不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任運現前無間無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5:「世尊!我昔初學作意現入此三摩地,非於今時復更作意現入此定。如善射夫初學射業,注心麁的方乃發箭,久習成就能射毛端,不復注心在彼麁的,隨所欲射發箭便中;如是我先初學定位,要先繫念在不思議,然後乃能現入此定,久習成就,於此定中不復繫心任運能住。所以者何?我於諸定已得善巧,任運入出不復作意。」

《佛說寶雨經》卷3:「「云何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無功用。應知菩薩無功用智亦復如是,於一切境智起無礙。是名菩薩[7]於無功用智得圓滿。」(CBETA, T16, no. 660, p. 296, c3-7)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1:「如來在中安住金剛三摩地。不加功德諸力自在。任運清涼坦然安泰。平等清淨常樂我淨。」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7〈4 演一切賢聖入法見道顯教修持品〉:「修學三密三摩地者。是名無功用定。住是三昧得名純無漏道。證入金剛聖性運通。無為自在神力無相。無功用任運成就。得登佛地進成菩提故。」

《梵網經》卷1:「若佛子。獨大乘心者。解解一空故。一切行心名一乘。乘一空智。智乘行乘。乘智。心心任運任用任載任一切眾生。度三界河結縛河生滅河。行者坐乘任用載用。智心趣入佛海。故一切眾生未得空智任用。不名為大乘。但名乘得度苦海。」(CBETA, T24, no. 1484, p. 1000, a10-15)


佛是說真心在任運

任運也不是慈憫心所瞎扯的不造作

而是有在造作

*[真心若不造作,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wink.gif

慈憫心這人完全錯解佛意

真是依文解義 (入魔)

三世佛冤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Sat.03/23, 2013 10:27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佛陀明明說:任運是真心有在運作,但不像攀緣心一樣的對境起分別妄念,此名為[真心的無功用智]

慈憫心卻亂解成:讓攀緣妄心不造作(他認為任運就是攀緣妄心不造作)

慈憫心自己墮到任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就是圓覺經所說的:任彼一切,[隨諸法性])去了

真慘
biggrin.gif
PMEmail Poster
Top
日誌
發表於: Sat.03/23, 2013 08:2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引用
真心若不造作,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六祖云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那部經上說真心若不造作,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差很多...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6) 1 [2] 3 4 ... 最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