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5) 1 2 [3] 4 5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葛印卡禪師是附佛外道嗎﹖
沒解渴•嘿
發表於: Mon.02/15, 2010 10:40 pm








有些解說:外道,是心外求道,與心內求區別的。


blink.gif
Top
靜明
發表於: Tue.11/13, 2012 02:2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轉貼

從不當習慣中解脫葛印卡 (葛印卡老師於1989年在法崗(Dhamma Giri)「內觀幫助戒癮與健康」研討會的閉幕演講。)   朋友們,你們都參加了這一次的內觀十日課程。這是patipatti,是法(Dhamma)的實修層面。如果沒有法的實修經驗,理論層面也很難清楚了解。當然,不用期望在十天內就非常深入的體會法,但是你應該可以約略了解這條道路,對於自然法則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

我不斷的強調這個法指的不是佛教宗派的法,不是印度教的法,不是耆那教的法,不是回教,基督教,或拜火教的法。法就是法。如同佛陀就是佛陀。不僅是哪一個人成了佛陀。任何得到完全解脫的人都是佛陀。  什麼是完全的解脫呢?完全的解脫,指的是經由直接的經驗,徹底明了最究竟的真理。當一個人完全解脫了,這個人並不因此就得成立一個教派,或是宗教。這個人只是說明了他親身體驗到的真理,每一個人都能明了的真理,也是能讓人脫離所有痛苦的真理。  普遍共通的法—緣起法則. (Yo paticca samuppadam janati so dhammam janati; yo dhammam janati, so paticca samuppadam janati.)佛陀清楚的告知眾人:懂得緣起法則的人就懂得法,懂得法的人就懂得緣起法則。緣起法則從來都不分派別。它不是只適用於某個特定的團體,特定的階級,特別的膚色,某個國家,或是只發生在某一個時間或某一個年代。這個法則是普遍共通的,沒有差異,也沒有區別。自然法則是這樣的,任何人一旦在心裡生起負面情緒,心就會影響物(身),身體這物質架構內產生的反應,便讓你情緒激動,使你非常不快樂,非常痛苦。  你可能自稱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耆那教徒,或是佛教徒。你可能自稱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緬甸人,或是美國人,俄國人。但只要負面情緒在你心中生起,自然的法則就是,你勢必會痛苦。沒有人能幫你從痛苦中解脫。然而,如果你心中沒有生起負面情緒,你會發現你就沒有痛苦。一個沒有煩惱的心,純淨的心,自然而然的充滿了慈愛,充滿了悲憫,充滿了共鳴的喜 ​​悅,也充滿平等心(也就是慈悲喜捨)。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Tue.11/13, 2012 02:3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轉貼

 如果有一種練習,一個技巧,或一條路能讓我們改變心的習性模式,讓心純淨起來,將那些負面情緒,煩惱通通沖洗乾淨,那麼照著修行的人自然能脫離痛苦。一個人叫什麼名字,屬於什麼族群都沒有關係。法則就是法則,是普遍共通的法則。  這就是佛陀所覺悟的,也是他教導眾人的道理。佛陀從不對某一種哲學有特別的興趣。大部分的時候,哲學是由那些玩弄想像力或智力遊戲的人發明出來的。哲學也會由那些在正道上走了幾步的人發展出來,他們從那些經驗整理出了一種哲學,然後他的信徒們便盲目信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這是由想像、智力遊戲或僅有部分實相經驗而創造出來的信念。任何覺悟的人都會了解這些的。所以,他並不會因自己已徹底了知或完全解脫就堅持人們得接受他所說的一切。你必須親自體會真理,而這裡提供的就是能讓你親身體驗真理的過程。你已開始走在這條正道上,對於你親身體驗到的一切,你都要接受,並且一步一步地,以開放的心,繼續在這條正道上體驗更深的真理。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11/13, 2012 08:39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是外道,非附佛!
人家又不自稱佛教,佛弟子!

只能說是世間禪,非究竟佛禪!

佛道是無生道,不生不滅,無修無証,縛脫無二!
回復本來面目而己,眾生本來成佛!

有修有証,有解有脫均非佛道,是世間道,有為道!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8:02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 葛印卡老師答--
問:葛印卡老師,請您扼要解說一下什麼是內觀﹖

答:內觀是對身心現象每一剎那的運作,作客觀的觀察;它是一種如實體驗真理的智慧。內觀禪修便是在實證的層面上,客觀觀察自己的實相的一個修行方法,觀察它的如實面目,而不是它的表相。

問:內觀修行的目的何在﹖

答:其目的是淨化內心,生起愛心與慈悲心去幫助他人。為了這目的,禪修者必須體驗自己身心現象的真理,唯有如此他才能發展出智慧來滅除貪瞋的習性,以及對「我」、「我所有」、「我的靈魂」的假相及錯覺。

問:當練習內觀時,為何禪修者往內觀察自己的身心現象,而不往外觀察宇宙的真理?

答:往外嘗試觀察真理,他容易落入只是理性思考的陷阱,但是當他往內觀察,可以直接體驗真理。往內直接體驗真理比往外容易。內在的真理與外在的真理是一樣的,在《相應阿含》的Rohita 經中,佛陀明白地指出我們的身軀內就存在著整個宇宙。

問:很多宗師都聲稱他們的方法能淨化心靈,那麼內觀法門的特殊處何在﹖

答:沒錯,許多方法確實可以淨化心靈到一個程度,但是內觀可以使人到達心的最深層面,去根除「隨眠煩惱」─內​​心深處的不善習氣,潛在的煩惱。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8:03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問:您強調佛陀重要的發現是觀察身上感受的內觀法門,有經上的證據嗎﹖

答:有的。《四念住經》、《緣起經》、《雜阿含經》中的「受相應」,都是含括內觀精華的重要經典。佛陀之前及以後的印度宗師們,都教導人們要走出慾望的誘惑。每人都承認對「感官對象」執著是一種真正的束縛。但是佛陀更進一步探索有關痛苦生起的真理,他發現人們實際的執著,不在「感官對象」,而是當感官對象與感官接觸時產生在身上的「感受」,人們的貪、瞋習性反應是依緣於「感受(的樂或苦)」。因此,人們要解決的,不只是感官與它們的各別對象,還要解決這二者接觸所合成的「感受」。對感受必須警覺,不要生起貪瞋的習性反應。這點在佛陀的緣起開示中,說得很明白。

依據《緣起經》,六根與各對象間被忽略的關鏈「感受」,以及「貪愛」的習性反應,是佛陀獨特的發現。在他之前,沒有人想到「感受」是「貪愛」的最接近的原因,這是佛陀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麼當他體驗到與「感受」相關的真理時,他宣稱他的慧眼打開了(Nana Sutta)。

佛陀的主要教導在於八正道,關於這點,他對我​​們清楚地解釋說:八正道是體驗連繫整個感受的真理(Vedana Panha Sutta)。同樣地,四念住是佛陀對禪修的主要教導,在此他要我們修習四念住去體驗連繫整個感受的真理(Vedana Sutta)。在修習四念住時,他要我們維持「精勤、覺知、時時澈知無常」,對「澈知無常」的解釋,他明白指出禪修者在體驗其他實相時,必須不斷覺知到「感受」的生起與消滅。

以上這些引據足以證明覺察到「感受」,對禪修者而言非常重要,並符合佛陀的教導。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8:11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轉貼

各位女仕、先生、正法的愛好者,讓我們了解正法是什麼﹖ 正法的純淨本質是什麼﹖ 正法的共通本質是什麼﹖ 正法的精髓是什麼﹖ 若不能明白這些基本問題,如何能正確實踐正法呢﹖ 若不能正確實踐,如何從正法中得到助益﹖ 沒有實踐的正法,只是理智上聽聞爭辯的議題,頂多不過是知性娛樂的題材,並不能使我們自正法中獲益。惟有實踐過的正法,才是正法。那麼該實踐什麼呢﹖

首先一定要清楚地明白什麼是正法!正法的定義本來很簡單,但卻變得非常複雜。簡單來說,正法就是自然的法則,就是要培養一顆純淨的心。發展不淨的心則是違反正法的。有正法的地方,就有幸福、平和、滿足。沒有正法的地方,就只有悲傷、騷亂、不安。心變得純淨時,所產生的行為便是良好的、健康的,對自己和別人都有助益,我們稱它為戒(Sila)。


正法就是自然的法則,就是要培養一顆純淨的心。

正法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快樂,也帶給自己和他人幸福、平靜、和諧。因此,若我們依戒實踐純淨的正法,那麼不僅得到快樂,也得到幸福,因為那是一種美好的行為。若心思變得不純淨,就會因濁念而痛苦。貪愛、執著、憎恨、憤怒、忌妒、傲慢、慾望等情緒便自心中生起,心變得非常不純淨。不淨的心只會以其不恰當的行為引起不快樂,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悲傷,不僅自己受苦,也將苦難帶給他人。不淨的心產生的行為只會帶來苦難、悲傷和難受。

人們遺忘了正法這個簡單的意義,卻拘泥於宗教儀式,誤以為那是正法,或誤將一些慶典、禮儀、特別穿著、社會習俗、哲學信念視為正法,根本不明白正法的真正意義。不明白正法的意義,就不能將它應用在生活上,若沒有應用正法在生活上,或反應在行為上,將只是藉正法之名自欺欺人。正法只有應用在生活,反應在行為才有助益。否則正法就只不過是論法的書籍、宗教經典、或是像目前這一系列的講演。不能應用在生活、反應在行為,實在是件大不幸。若能實踐正法,生命就有平靜和諧。不實踐正法,僅是談論傾聽,如何得到平靜和諧呢﹖ 曾有位偉大的聖者說,人們只是談論正法或傾聽正法,就好像有些人沈迷於談論,有些人沈迷於傾聽,這是沒有幫助的。正法只有在真正實踐時才能成為正法,只有正法的實踐才能帶來助益。談論正法僅能驅使一個人熱切實踐正法。但如果僅滿足於傾聽法的談論而不真正實踐,還有甚麼比這更不幸﹖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8:11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看了幾篇葛印卡老師的文章

覺得很好啊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3:21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靜明師兄:

既知家在那,就快回家吧!

您老母在等您,不要貪玩,
沿路逛,櫃窗五花八門,是很艶麗的,
均是貪瞋痴的魔考!

您雖然很精進,但天就快黒了!
快回家吧!勿再蹉跎時間了!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日誌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4:4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呵......

尋我都不可得;何處是家?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4:4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天地為家 萬華莊嚴

心 不染著 如實知 如實見

biggrin.gif
PMEmail Poster
Top
日誌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5:0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引用
天地為家 萬華莊嚴

心 不染著 如實知 如實見




靜明~

呵.....一句合頭話 萬劫繫驢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見什麼見?無見乃是真莊嚴

無見乃是如實知 如實見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5:1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你喜歡怎麼解都好
PMEmail Poster
Top
日誌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5:1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呵....

有我可解嗎?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Wed.11/14, 2012 05:16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都好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5) 1 2 [3] 4 5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