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6) « 最前 ... 24 25 [26]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賴耶,歇即菩提!, 歇阿賴耶即菩提!
無名
發表於: Mon.01/12, 2009 05:17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哈哈!

不回應並不代表空口無憑!
有時不回應是己多次回應
但您看不懂,就不再浪費時間了!

只要末學回應,那有不提理由呢?
不提理由如何論法呢?

前次某學指淨堂不能口說算了!
末學可是指出他不如法處!

可惜您們只看到不能口說算了這句
馬上反脣相稽!

唉!您們如能像末學的態度論法
這幾年下來一定有很大的進步!
至少不會提出:經文上沒有!
這句外行話!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廣結善緣
發表於: Mon.01/12, 2009 06:0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57
會員編號: 65
註冊日期: 03/24, 05


覆無名

南無阿彌陀佛

硬凹而不知自省,廣結善緣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物上,也懶得再回應了,您請自己慢慢玩吧! laugh.gif

南無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羅丹
發表於: Mon.01/12, 2009 06:1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Mon.01/12, 2009 05:17 pm
  哈哈!

不回應並不代表空口無憑!
有時不回應是己多次回應
但您看不懂,就不再浪費時間了!

只要末學回應,那有不提理由呢?
不提理由如何論法呢?

前次某學指淨堂不能口說算了!
末學可是指出他不如法處!

可惜您們只看到不能口說算了這句
馬上反脣相稽!

唉!您們如能像末學的態度論法
這幾年下來一定有很大的進步!

至少不會提出:經文上沒有!
這句外行話!



唉~~這種心態.......這應該是大部份網友對近日 無名貼文感到不解的終極答案吧。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Mon.01/12, 2009 08:4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黃牛已開新帖.故刪去此文. biggrin.gif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Wed.03/16, 2016 03:23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Mon.01/12, 2009 02:58 pm

轉前五識成所作智。=一,二地
六識成妙觀智=三,四地
七識平等智=五,六地
藏識大圓智=七,八,九,十,十一地
無明識成法界智=佛地

這是末學首次標上幾地。也是忽然悟入的。
剛好每轉一智是二地。且五,六地正是末學一向
宣稱的阿羅漢,辟支佛是五六地菩薩。可見末學
未誤判。否則一定與末學以前貼文衝突。

佛經也沒直說阿羅漢,辟支佛是五六地菩薩。
是末學依其他經文及佛理研判。也有人判阿羅漢,辟支佛
是十地菩薩,甚至有祖師大德判阿羅漢,辟支佛不及初地,
或不及信位菩薩。

末學曾引經文與這些人辯,末學不會說他們非出自佛經!
如果佛有直說,就不用判,不用論了!所以不要講外行話,
否則您們在此辯了半天,只不夠是幫蕭居士在反宣傳!
愈辯他知名度愈高!因為人家看得出您們那理是在辯法?
根本是黨同伐異而已!連何謂辯法都不知!

您們如認為末學誤判,應提出正確的答案,或引祖師大德
的答案與末學辯。如此才是真辯法,可豎立起權威!有權威
始可打垮外道蕭居士!否則誰曉得大家在吵什話?

不要只顧辯論技巧,什麼經文中沒有?末學就不相信祖師大德有?
至少末學不會創造新名相,甚至把佛法搞成一種哲學。那麼重視
經文,您們常稱的藏通別圓,又是那部經的經文中有?

論法要正心誠意,才能與法相應!否則真是戲論呢?

阿彌陀佛!


經過數年的檢視
如此十地菩薩的判位是符合法理的

本來轉識成智的順序
就是菩薩成佛的次第
雖然經上沒說明如此
但符合法理

除非不懂法理
又不肯用心思維
否則法理是很明顯的

佛在經中沒有說明
主要原因了義經
均是說給無學及大菩薩聽的
很簡單的基礎法理就不用在重複了

另一個原因,有些經文看不懂
佛是讓弟子們去思維悟入的

一般人均喜歡檢現成的去讀論著
因此喪失了起疑思維經義的寶貴契機

觀音菩薩說: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現代人均重多聞,因而喪失了思修的程序
不用談入三摩地了!

其實五個轉識成智的秩序代表五智
也可以連上金光明經的滅三心獲法身
起事心,依根本心,根本心
如果懂得法理就很清楚此三心
是代表那三識
佛經文中也沒有交待
但如果依義不依語
自然就能了解
因為不知義,只對文字
當然也就不知了!

而且這五識也可對上四住地及無明住地
經文中佛也沒說明
如果知文義自然也就可劃上等號
或加上說明,而且諸經中套用不會有矛盾

如果我們判錯了義思
在此經可用到了別部經必發生衝突
即知自己判錯了!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6) « 最前 ... 24 25 [26]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