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深度的問題
假老和尚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0:08 am
|
|
請問, 為什麼第一段的佛經說『法身不離心意識』 為什麼後三段的佛經卻說『法身離心意識』
呵呵呵....這麼淺的問題都搞不懂... 因為第一段的佛經是從聖義諦『真如的角度看世間心意識』而做開示...所以說『法身不離心意識』這是講宇宙實像、理論真理。 所謂煩惱即菩提,眾生皆有佛性,所謂三乘大小皆一佛乘也。
因為第二段的佛經是從世俗諦『世間心意識的角度看真如』而做開示....所以說『法身離心意識』這是講個人境界、功夫實修。 所謂佛性難可了知,一切眾生乃至九地菩薩摩訶薩,只能聞佛陀教法,隨順契經以信故知..
”引用 | 因為太多人不懂為什麼。所以辯論時經常胡說八道,還自以為沒錯 回答不出這麼有深度的問題,你們就要相信我說的沒錯:你們的辯論真的都是一派胡扯。還辯得挺起勁的。真是太爆笑了 |
只有像爆笑老蕭集團這種浮誇不實之鳴師糕徒會搞不清佛經中,就聖諦或俗諦角度之佛法分別論述,卻兀自愚蠢搞笑於經中自取所需隨意瞎掰狐扯,所以會狐搞甚麼『妄心找真心』『真心是植物人』等等爆笑邪法..騙一些沒有智慧的徒子圖孫跟他一起毀經謗佛..... 因為蕭家班不懂真佛法。所以辯論時經常胡說八道,還自以為沒錯... 居然連這麼淺顯的基本佛教問題,爆笑老蕭利用腦筋急轉彎,胡掰亂解,你們蕭家班受蕭毒害而不知,跟人辯論佛法真的都是一派胡扯。還辯得挺起勁的。爆笑老蕭與蕭家班真是太爆笑了... 此心清淨難可了知, 此心受煩惱污染亦難可了知....佛法僅此一心,若持兩心論即是外道邪說....
|
|
|
立言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0:25 am
|
|
”引用 | 假老和尚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0:08 am 請問, 為什麼第一段的佛經說『法身不離心意識』 為什麼後三段的佛經卻說『法身離心意識』
因為第一段的佛經是從聖義諦『真如的角度看世間心意識』而做開示....這是講宇宙實像、理論真理。 所謂煩惱即菩提,眾生皆有佛性,所謂三乘大小皆一佛乘也。
因為第二段的佛經是從是俗諦『世間心意識的角度看真如』而做開示....這是講個人境界、功夫實修。 所謂佛性難可了知,一切眾生乃至九地菩薩摩訶薩,只能聞佛陀教法,隨順契經以信故知..
只有爆笑老蕭這種鳴師會搞不清佛經中,就聖諦或俗諦角度之佛法分別論述,卻兀自愚蠢搞笑於經中自取所需隨意瞎掰狐扯,所以會狐搞甚麼『妄心找真心』『真心是植物人』等等爆笑邪法..騙一些沒有智慧的徒子圖孫跟他一起毀經謗佛..... 因為蕭家班不懂真佛法。所以辯論時經常胡說八道,還自以為沒錯... 居然連這麼淺顯的基本佛教問題,爆笑老蕭利用腦筋急轉彎,胡掰亂解,你們蕭家班受蕭毒害而不知,跟人辯論佛法真的都是一派胡扯。還辯得挺起勁的。爆笑老蕭與蕭家班真是太爆笑了... |
呵呵,說錯嘍!
|
|
|
假老和尚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0:27 am
|
|
呵呵...在偶面前你立言就是想放個屁都不敢暢快大聲...
”引用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六十九》 ..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
呵呵呵....蠢蕭家班,佛經明明說: 『 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 ..偏偏爆笑老蕭為了迎合自創邪法『妄心找真心』,竟然騙你們上面一行文字都是在講『 真如不能觸六塵』對不對? 醒醒吧..連這種三歲小孩都可讀懂的經文,爆笑老蕭讀佛經學卻是心地不老實,連最淺易明白的經文他老蕭為了迎合自創邪法腦筋急轉彎,都可以私自,硬ㄠ~硬轉~硬掰~~而就是有一些可悲蕭家班份子,會信他這一套狐扯...
|
|
|
立言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0:55 am
|
|
”引用 (假老) | 呵呵呵....蠢蕭家班,爆笑老蕭騙你們上面一行文字 『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 ..都是在講『真如不能觸六塵』對不對? 醒醒吧..連這種三歲小孩都可讀懂的經文,可悲蕭家班的腦筋急轉彎份子,爆笑老蕭讀佛經學心地不老實,連最淺易明白的經文他老蕭為了迎合自創邪法,都可以私自,硬ㄠ~硬轉~硬掰~~而就是有一些笨蛋會信他這一套狐扯... |
錯!醒醒吧...可悲假老,讀不懂經文還要賣弄錯誤知見,真是沒救嘍!
|
|
|
假老和尚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0:58 am
|
|
”引用 | 『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 ..都是在講『真如不能觸六塵』對不對? |
呵呵...立言,您是說爆笑老蕭講錯了?還是佛經講錯了?還是您大附法對這麼簡單的經文另有解讀? 您真的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只能在那裡錯!錯!對!對!的狗吠火車嗎? 爆笑老蕭曲解佛經,要不要偶拿他的著作出來作證啊...
|
|
|
日誌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1:26 a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
”引用 | 因為太多人不懂為什麼。所以辯論時經常胡說八道,還自以為沒錯 回答不出這麼有深度的問題,你們就要相信我說的沒錯:你們的辯論真的都是一派胡扯。還辯得挺起勁的。真是太爆笑了 |
paa 你這叫做預設立場~ ”引用 | 每天在相同類似問題辯來辯去,如果有點煩。就來點新鮮又有深度的 下面這個問題的深度很深。
請問, 為什麼第一段的佛經說『法身不離心意識』 為什麼後三段的佛經卻說『法身離心意識』
|
這問得不算深!
簡單的說:
心意識是法身所顯,但法身本身是離心意識 。
佛說因譬喻而得解..
比如燈與光
光是燈顯,但光不是燈。
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九
天王當知!真如名為無異、無變、無生、無諍,自性真實,以無諍故說名真如;如實知見諸法不生,諸法雖生真如不動,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清淨不變如虛空無等等,一切三界無有一法所能及者,遍有情身無與等者;清淨離垢本來不染,自性明淨、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識非心意識,性即是空、無相、無願;遍虛空界諸有情處一切平等,無量、無邊、不異、不別;非色、受、想、行、識,不離色、受、想、行、識,非地、水、火、風大,不離地、水、火、風大;無生,不離生;雖逆生死,不順涅槃;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
|
|
假老和尚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2:24 pm
|
|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不在心意識對凡夫而說,真如法身,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故說:『真如不在心意識。』 不離心意識對聖人而說,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故說:『一切法不離自性真如而存有。』
|
|
|
日誌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2:44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
”引用 |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不在心意識 對凡夫而說,真如法身,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故說:『真如不在心意識。』 不離心意識 對聖人而說,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故說:『一切法不離自性真如而存有。』 |
假老 錯~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這是對法身與心意識觀察! 無關凡聖!
|
|
|
日誌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12:49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心意識
此心是謂阿賴耶識
足可證明立言與正覺說法是錯誤的。
心
心的梵語是“質多”。義為“集起”。就是積集種種善業和不善業的“習氣”所在。習氣是種子的異名。我們的內心,平日受外來的六塵緣影所熏習,遺留下來的習氣種子在心內,便積聚一起,含藏不失,亦不滅壞,將來遇到外緣的激發,又會生起現行的果法。所以在唯識學上,把這心名為“阿賴耶識”就因它有含藏受熏的種子功能,永遠不會失壞,因此得名為心。
|
|
|
立言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02:31 pm
|
|
”引用 (日誌 發表於 Wed.05/02 @ 2012 12:49 pm) |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心意識
此心是謂阿賴耶識
足可證明立言與正覺說法是錯誤的。
心
心的梵語是“質多”。義為“集起”。就是積集種種善業和不善業的“習氣”所在。習氣是種子的異名。我們的內心,平日受外來的六塵緣影所熏習,遺留下來的習氣種子在心內,便積聚一起,含藏不失,亦不滅壞,將來遇到外緣的激發,又會生起現行的果法。所以在唯識學上,把這心名為“阿賴耶識”就因它有含藏受熏的種子功能,永遠不會失壞,因此得名為心。 |
呵呵,是嗎? 那甚麼叫做『不離心意識』啊? 足證日誌無真知卓見也!
|
|
|
日誌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02:36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4,357
會員編號: 3,652
註冊日期: 02/20, 10
|
”引用 | 呵呵,是嗎? 那甚麼叫做『不離心意識』啊? 足證日誌無真知卓見也! |
立言 可見你 無知不能理解我的話! 佛說因譬喻而得解.. 比如燈與光 光是燈顯,但光不是燈。 光豈離燈而有?
|
|
|
立言 |
發表於: Wed.05/02, 2012 02:55 pm
|
|
若無心哪來法身? 所以說你日誌與淨堂皆不懂阿賴耶識密嚴義也。
《紫柏尊者全集》卷22:「又莫若識汝之本有心。識得本有心。雖復輿臺走卒。軒冕莫若也。如未識之。急須識取。」(CBETA, X73, no. 1452, p. 334, a20-21 // Z 2:31, p. 508, c8-9 // R126, p. 1016, a8-9)
|
|
|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追蹤主題
當主題有新回覆並且您不在論壇上活動時,接收電子郵件的通知。
訂閱這個討論區
當有新主題被發表於本討論區並且您不在論壇上活動時,接收電子郵件的通知。
下載/列印 本主題
以不同的格式下載本主題,或檢視友善列印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