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3) 1 [2] 3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阿含》也講【常我】, 並釐清【空】義
無名
  發表於: Tue.12/11, 2012 01:4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paa 兄不錯,己能有自己的思維,
不是照單全收!

不過末那七,也稱執我識,不能生萬法!

第七識執異熟八識為人我!
第七識執阿賴耶五蘊識為法我!

人法二我藏識與七識俱稱為心,
故說心生萬法!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12/11, 2012 01:10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觀察二無我相。何者為二?所謂:人無我相,法
無我相。大慧!何者是人無我相?謂:蘊.界.處離我我所,無知愛業之所生起眼等
識生,取於色等而生計著;又自心所見身器世間,皆是藏心之所顯現,剎那相續變壞
不停,如河流、如種子、如燈焰、如迅風、如浮雲,躁動不安如猨猴,樂不淨處如飛
蠅,不知厭足如猛火,無始虛偽習氣為因,諸有趣中流轉不息如汲水輪,種種色身威
儀進止,譬如死屍呪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機運動,若能於此善知其相,是名人無我智

「大慧!云何為法無我智?謂知蘊.界.處是妄計性,如蘊.界.處離我我所
,唯共積聚愛業繩縛,互為緣起無能作者,蘊等亦爾離自共相,虛妄分別種種相現
,愚夫分別非諸聖者,如是觀察一切諸法,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是名菩薩摩訶
薩法無我智。得此智已知無境界,了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歡喜,次第漸進乃至善慧
及以法雲,諸有所作皆悉已辦。住是地已,有大寶蓮花王眾寶莊嚴,於其花上有寶宮
殿狀如蓮花,菩薩往修幻性法門之所成就,而坐其上,同行佛子前後圍繞,一切佛剎
所有如來皆舒其手,如轉輪王子灌頂之法而灌其頂,超佛子地獲自證法,成就如來自
在法身。大慧!是名見法無我相,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應勤修學。」


此段楞伽經文供參考,除人無法,尚有法無我,均不出五蘊!
十二因緣只談及人無我,故証阿羅漢,辟支佛!

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即出藏識阿賴耶,法無我証八地!
此心即七八識共,稱心,八識心,或如來藏心!

反正先記得有一個法無我!慢慢即能了解!
可見末學沒引經,但不違經義!均依法理而言,
非自已亂說!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Tue.12/11, 2012 01:3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佛陀講五陰四大六入【非我(無我)】,目的是為了讓人知道四大所造物並不是自己,
勿將眼耳鼻舌身意視為自己(我)

所以佛陀不是要人都變成【無我】。而是要人捨棄此身


paa你再看清楚一點: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嗏帝比丘的邪見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我確實聽世尊說過,在生死中流轉的識,是不變的。」
  其他比丘們知道了,紛紛來規勸他說:
  「嗏帝學友!不要這樣說,不要誹謗世尊,世尊不曾這樣說。世尊用各種方法,都在教導我們『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大家沒辦法,只好去稟告佛陀。
  佛陀請人叫嗏帝比丘來當面確認,嗏帝比丘還是那樣說。於是,佛陀便更進一步追問嗏帝比丘:
  「嗏帝!你說的識,指的是什麼?」
  「世尊!就是那能說、能感受、能到處經歷善、惡行而受業報者。」
  「你這個愚癡人啊!究竟從誰那裡聽我這樣說的?我不是用各種方法說明『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嗎?你這個愚癡人啊!我不曾這樣說,而你自己卻作這樣的曲解與誹謗,這會傷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過,會讓你長遠受苦的。」
  於是,佛陀轉問在場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聲回答:
  「世尊!您確實用各種方法教導『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
  「很好!很好!比丘們!你們都記得我所說的『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所以,識隨著所引生的因緣,就有不同的名稱,如從眼睛看見東西所生起的識,就稱為『眼識』;從耳聽聲、鼻聞香、舌嚐味、身觸物、意識法的因緣而生起的識,就分別名為『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就像火,其名稱可以從所引生的燃料來稱呼一樣,如燒木柴的火,稱為木火;燒一捆捆柴的火,稱為薪火;燒乾草的火,稱為草火;燒乾糞的火,稱為糞火;燒穀殼的火,稱為穀殼火;燒垃圾的火,稱為垃圾火。
  很好!很好!比丘們!你們都記得我所說的。只有這個愚癡的嗏帝比丘,顛倒了文句與含義,既誹謗了我,也傷害了自己,更犯下了大罪過。你這個愚癡人!知錯了嗎?」
  受佛陀這般責備,嗏帝比丘內心憂慼,無言地低頭,若有所思。
  佛陀責備過嗏帝比丘後,繼續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你們看到眾生了嗎?」
  「看到了,世尊!」
  「比丘們!你們看到眾生需要依賴食物提供的營養,才能生存嗎?」
  「看到了,世尊!」
  「比丘們!你們看到當食物供給的條件消失了,眾生就會死亡嗎?」
  「看到了,世尊!」
  「比丘們!如果不確定以上說的這一些,那麼就會有懷疑,不是嗎?」
  「的確,世尊!」
  「比丘們!如果以正慧如實見以上所說的這一些,那麼就不會有所懷疑了,不是嗎?」
  「是的,世尊!」
  「比丘們!如果你們對這清淨、明亮的正確知見起了執著:珍愛它、寶貝它、擁有它,那算瞭解我教導過你們的筏喻法:筏是用來渡河,不是用來喜愛執著的嗎?」
  「不算瞭解,世尊!」
  「比丘們!如果有外道問你們:『道友!你們確知這樣清淨、明亮的正確知見,有什麼意義?有什麼用處?有什麼功德呢?』你們應當怎麼回答?」
  「世尊!我們會這樣回答:『道友!清淨、明亮的正確知見,是為了厭離欲貪,是為了離欲,是為了如實知的緣故』。」
  「很好!很好!比丘們!你們確實應該這樣回答。
  比丘們!眾生當生與來生,都需要四種食物來維持與延續生命。哪四種呢?即物質性的摶食,可以生起感受的觸食,求生意志的思食,以及攀緣執取的識食。
  比丘們!這四種食物的需求從何而來呢?其根源的『集』是什麼?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
  那是『愛』!
  愛又是從何而來?其根源的『集』是什麼?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是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這就是從無明而有行,從行而起識,從識而起名色,從名色而起六入處,從六入處而起觸,從觸而起受,從受而起愛,從愛而起取,從取而起有,從有而起生,從生而有老病死、憂悲惱苦。
  因此,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比丘們!有了這樣的知見,還會耽湎於過去,想著:『我過去存在或不存在?我過去是什麼?後來又變成怎樣?過去如何?』嗎?」
  「不會的,世尊!」
  「有這樣的知見,還會飛馳於將來,想著:『我將來會存在或不會存在?我將來會是什麼?之後又會變成怎樣?我將來會如何?』嗎?」
  「不會的,世尊!」
  「有這樣的知見,還會困惑著眼前『我存在或不存在?我是什麼?如何存在?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嗎?」
  「不會的,世尊!」
  「比丘們!有這樣的知見,還會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團、惡意讓如來流血』等五大重罪嗎?還會故意犯戒、捨戒、放棄在僧團中修學嗎?或者,轉向跟隨外道修學、求福、持咒,以求離苦息苦嗎?」
  「不會的,世尊!」
  「比丘們!有這樣的知見,還會有第八次的輪迴受生嗎?」
  「不會的,世尊!」
  「比丘們!有這樣的知見,還會因尊敬老師而說嗎?會因大沙門世尊這樣說就跟著說嗎?還會去追隨其他人為老師嗎?還會獻身於尊奉一般沙門、婆羅門,重返他們的喧鬧討論,以及求吉祥的符號儀式嗎?」
  「不會的,世尊!」
  「比丘們!你們只會說自己所知、所見,以及自己所瞭解的,是嗎?」
  「是的,世尊!」
  「很好啊!比丘們!我以『當生可見證、可直接領受、勸引驗證、向上引導、智者內證』的正法來教導大家,我為大家說的,就是這樣的法。
  比丘們!有『健康』的『精卵結合』,以及有相應的『識』三個因緣俱足了,才會有胎兒。經九個月或十個月的懷孕,嬰兒才會出生。嬰兒出生後漸漸養育長大,生理上諸根也漸漸成熟。
  生理上諸根成熟以後,由於不具正念,對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所以,當眼看、耳聽、鼻聞、舌嚐、身觸、意識時,遇到喜歡的就樂著,不喜歡的就憎惡,因而罪惡的行為就在其中不斷地發生。這樣,從覺受的樂愛,就有了執取;有了執取,就有蓄勢待發的有;然後是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大苦聚集。比丘們!這一切,不都是以具足愛,由愛所繫縛而形成的一連串相接續的嗎?」
  「是啊,世尊!」
  「比丘們!正等正覺的如來,心具正念,對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所以對每一個眼看、耳聽、鼻聞、舌嚐、身觸、意識,喜歡的不會樂著,不喜歡的也不會憎惡。這樣,對覺受不會有樂愛,樂愛止息了,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大苦,也就止息了。比丘們!這一切,不都是以愛的息滅,而達到解脫的嗎?」
  「是啊,世尊!」
  「比丘們!要記住這愛盡解脫的簡要教導,也要記得嗏帝比丘,這個被困在愛之大網束縛中的漁夫子之例子。」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12/11, 2012 03:32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拜托,淨堂兄,以後請勿引白話經文!
浪費板面!

請引原經文!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Wed.12/26, 2012 12:2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9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淨堂 發表於 Tue.12/11, 2012 01:35 pm

paa你再看清楚一點: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很好!很好!比丘們!你們都記得我所說的『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所以,識隨著所引生的因緣,就有不同的名稱,如從眼睛看見東西所生起的識,就稱為『眼識』;從耳聽聲、鼻聞香、舌嚐味、身觸物、意識法的因緣而生起的識,就分別名為『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就像火,其名稱可以從所引生的燃料來稱呼一樣,如燒木柴的火,稱為木火;燒一捆捆柴的火,稱為薪火;燒乾草的火,稱為草火;燒乾糞的火,稱為糞火;燒穀殼的火,稱為穀殼火;燒垃圾的火,稱為垃圾火。

那經文講的是 眼耳鼻舌身意
但,輪迴的[識]卻是『入名色』的[識]

《佛說長阿含經 卷第十(13)》
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入名色』這個『識』稱為【六識身】,也稱為中陰身 或識神
[識神]入[名色],[名色]發育成[六入]後,[識神]一分為六,成為眼耳鼻舌身意
這點你們都搞不清楚

佛經有說『識神』到處換身體投胎

《法句經 卷下》
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處
陰行而默到 所往如響應
欲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意
神以身爲名 如火隨形字
著燭爲燭火 隨炭草糞薪
心法起則起 法滅而則滅
興衰如雨雹 轉轉不自識
識神走五道 無一處不更
捨身復受身 如輪轉著地
如人一身居 去其故室中
神以形為廬 形壞神不亡
精神居形躯 猶雀藏器中
器破雀飛去 身壞神逝生

《大寶積經 卷第一百九》識捨此身形已。至於彼復受餘諸陰


[識神]每換一個新身體,就會有新的眼耳鼻舌身意
此乃你所引經文所講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識隨時在改變,因為身體(因緣)變異之故


註:
為何『識入名色』的[識]稱為[六識身]?
因為祂入名色(羯邏羅)後,名色發育成六入時,祂也會隨身體發展出六個感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Wed.12/26, 2012 01:0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那經文講的是 眼耳鼻舌身意識
但,輪迴的[識]卻是『識入名色』的[識]

《佛說長阿含經 卷第十(13)》
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識入名色』這個『識』稱為【六識身】,也稱為中陰身 或識神


你自己都承認『識入名色』這個『識』稱為【六識身】,也稱為中陰身 或識神

當然『識入名色』這個『識』也是因緣法所成

那paa你還想反駁什麼?
laugh.gif

愛又是從何而來?其根源的『集』是什麼?從哪裡生起,從哪裡製造出來的呢?是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這就是從無明而有行,從行而起識,從識而起名色,從名色而起六入處,從六入處而起觸,從觸而起受,從受而起愛,從愛而起取,從取而起有,從有而起生,從生而有老病死、憂悲惱苦。
  因此,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比丘們!有了這樣的知見,還會耽湎於過去,想著:『我過去存在或不存在?我過去是什麼?後來又變成怎樣?過去如何?』嗎?」
  「不會的,世尊!」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Wed.12/26, 2012 01:2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9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淨堂 發表於: Wed.12/26, 2012 01:00 pm 

你自己都承認『識入名色』這個『識』稱為【六識身】,也稱為中陰身 或識神

當然『識入名色』這個『識』也是因緣法所成

那paa你還想反駁什麼?

我又沒有說這個[識]不是因緣所成
我是依照佛經告訴你,[識]一直不會消失,而會一直投胎輪迴

[識]雖然不會消失,但是祂的本質會一直變
就像你當下的思想,和你昨天的思想不會相同。這叫做【識不消失,但卻一直在發生質變】。這就是佛說的:沒有永遠不變的[識]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Wed.12/26, 2012 02:5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我又沒有說這個[識]不是因緣所成
我是依照佛經告訴你,[識]一直不會消失,而會一直投胎輪迴

[識]雖然不會消失,但是祂的本質會一直變
就像你當下的思想,和你昨天的思想不會相同。這叫做【識不消失,但卻一直在發生質變】。這就是佛說的:沒有永遠不變的[識]


你錯了

識沒有無明渴愛的力量推動

就會消失

比如你如果沒有渴愛的力量作祟,不想去麥當勞吃漢堡,你就不會驅動你的意
念來讓你的神識入於名色

你也就不會跑去麥當勞吃漢堡

而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Thu.12/27, 2012 12:4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9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淨堂 發表於 Wed.12/26, 2012 02:57 pm
識沒有無明渴愛的力量推動

就會消失

比如你如果沒有渴愛的力量作祟,不想去麥當勞吃漢堡,你就不會驅動你的意
念來讓你的神識入於名色

你也就不會跑去麥當勞吃漢堡

而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你所說的無明渴愛,都已經在[六識身]中。也就是[識神]
所以[識神]去投胎,當然是有無明的力量在牽引祂

十二因緣法中,[無明、行、識]是一體的。從它組成為[中陰身]

你一直講[無明],這對於現況無濟於事
要解決現況,必須從【識神、六入、觸、受】著手解決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丗七》
無明與行為過去。識至於受現在轉。愛取有生未來苦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hu.12/27, 2012 03:50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你錯了

識沒有無明渴愛的力量推動

就會消失

比如你如果沒有渴愛的力量作祟,不想去麥當勞吃漢堡,你就不會驅動你的意
念來讓你的神識入於名色

你也就不會跑去麥當勞吃漢堡

而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不要動不動就先說別人錯!

識與無明有差別嗎?

事實上識乃無明子也!

有時不也稱無明識嗎?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Fri.12/28, 2012 08:1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不要動不動就先說別人錯!

識與無明有差別嗎?

事實上職乃無明子也!

有時不也稱無明識嗎?

阿彌陀佛!


別亂扯

是識有帶著無明稱為無明識

不是識是無明識
laugh.gif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12/29, 2012 07:59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勿執名相!

識即無明義!

九個識九個無明!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Sun.12/30, 2012 02:2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無名兄:

庵摩羅(第九白淨識)也是無明???
blink.gif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31, 2012 03:08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名相義是說者賦予!

淨識奄摩羅如當智義是真如,真心,大圓智!

如果您把它當第九識即等同無明識,根本心,
根本無明!

滅根本心始入大覺佛地!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淨堂
發表於: Mon.12/31, 2012 10:49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2,352
會員編號: 18
註冊日期: 02/19, 05


你不是說:識是無明?

怎麼又改口啦
blink.gif laugh.gif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3) 1 [2] 3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