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佛陀於經典中對持守戒法的開示, 初機學習篇
靜明
發表於: Sun.10/28, 2012 09:29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轉貼

欲求佛道當學戒法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無願不獲。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當作是學。」(《增壹阿含經》大正冊2,頁626)

善戒從無慾、無恚、無癡心生
「云何不善戒耶?不善身行,不善口、意行,是謂不善戒。物主!此不善戒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心生。云何為心?若心有欲、有恚、有癡,當知不善戒從是心生。

物主!云何善戒耶?善身業,善口、意業,是謂善戒。物主!此善戒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心生。云何為心?若心無慾、無恚、無癡,當知善戒從是心生。」(《中阿含經》大正冊1,頁721)

居士如何善護行五法(五戒)
「舍梨子,云何白衣聖弟子善護行五法?

白衣聖弟子者,離殺、斷殺。棄舍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昆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一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而後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歡喜無吝,不望其報,不以偷所覆,常自護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二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邪淫、斷邪淫。彼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姊妹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為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雇賃至花鬘親;不犯如是女,彼於邪淫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三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四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酒、斷酒,彼於飲酒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五法。」(《中阿含經》大正冊1,頁616)

串習善行
若離殺生,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必得長壽。不盜,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錢財不喪。不邪淫,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妻室修良。不妄語,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被譏論。不兩舌,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親友堅固。不惡口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常聞妙音。不綺語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言見信用。不貪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增愛慾。不恚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增瞋恚。正見修習多修習,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增愚痴。 (《雜阿含經》大正冊2,頁274)

自利利他的持戒
修持戒者,悉淨一切身口意業。於不善行心能捨遠,善能呵責惡行毀禁,於小罪中心常恐怖,是名菩薩初持戒心。修持戒故,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不犯惡,是名利他。(《發菩提心經論》大正冊32,頁511)

PMEmail Poster
Top
靜明
發表於: Sun.10/28, 2012 09:30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696
會員編號: 124
註冊日期: 07/27, 05


佛陀於雜阿含經說世人能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如其指甲上的土,而不能受持五戒則如大地土。(17)可見能有福報受持五戒者仍是少數。戒定慧的學習是佛法修學的次第,《大智度論》卷十四說:「戒為檢粗,禪為攝細。」戒可約束身口意粗顯的不善行,以做為修持深觀微細心念禪定的基礎,因此修學戒法不外乎是學佛的基本訓練過程,正如「戒」是學處的意思。而戒法受持能否得清淨,全在於正念的培養與實踐,讓那無始劫來的習氣藉由正念而能「由熟轉生」,依著正念讓那不侵犯眾生的慈悲心能「由生轉熟」。如此看待戒法的受持,戒已不只是外在加諸於身的束縛,而是淨化內心並開展煩惱解脫的成佛之道。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