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16) « 最前 ... 12 13 [14] 15 16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奄摩羅識即無明嗎?唯識義辨正, 與無名兄的辨正
立言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6:50 pm








「般若無知論」
[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故經云。聖心無所知。無所不知。信矣。]


5566,你的意思是說你還沒證知聖心以前,可以以「聖心無所不知」來證知真心嗎?
此犯邏輯不符過!
Top
慈憫心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6:5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305
會員編號: 83
註冊日期: 05/06, 05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Fri.09/21, 2012 01:39 am  

好了此題就在此總結!

奄摩羅,無垢識,清淨識即是無明識

無明識,亦稱無明惑,無明住地,無明,根本無明!

轉藏識成大圓智後就只剩無明識未轉。己無其他識!
依義無明識就是清淨識,依文字好像無明並未清淨!
又是諸佛清淨識!

其實還有諸佛表示仍未具法身,法界智,尚餘無明微細惑,
或稱,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無明!




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貪嗔癡的「癡」!
既然還有癡,能稱得上「無垢」嗎?
能稱得上「清淨」嗎?

所以,無名所說「奄摩羅,無垢識,清淨識即是無明識!」

在立名上根本就語意邏輯不通!

事實上,佛經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真不知無名老兄在執著什麼?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10 般若波羅蜜多品〉:「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
 清淨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  無復諸瑕翳,
 輪王為寶冠,  常置於頂上。





《宗鏡錄》卷50:「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如契經偈說。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應。阿賴耶識名。過失重故。最初捨故。此中偏說。異熟識體。菩薩將得菩提時捨。聲聞獨覺。入無餘依涅槃時捨。無垢識體。無有捨時。利樂有情無盡時故。」(CBETA, T48, no. 2016, p. 711, a16-23)

PMEmail Poster
Top
5566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7:01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694
會員編號: 147
註冊日期: 09/05, 05



”引用
立言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6:50 pm
「般若無知論」
[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故經云。聖心無所知。無所不知。信矣。]

5566,你的意思是說你還沒證知聖心以前,可以以「聖心無所不知」來證知真心嗎?
此犯邏輯不符過!


阿立兄啊

聖心你本來俱有啦

你現在妄心譬如暗室,突然一線陽光照入。

這個剎那間雖然短暫,怎麼不是聖心自知呢?

佛說: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PMEmail Poster
Top
5566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7:0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694
會員編號: 147
註冊日期: 09/05, 05


”引用
慈憫心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6:57 pm

”引用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Fri.09/21, 2012 01:39 am  

好了此題就在此總結!

奄摩羅,無垢識,清淨識即是無明識!

無明識,亦稱無明惑,無明住地,無明,根本無明!

轉藏識成大圓智後就只剩無明識未轉。己無其他識!
依義無明識就是清淨識,依文字好像無明並未清淨!
又是諸佛清淨識!

其實還有諸佛表示仍未具法身,法界智,尚餘無明微細惑,
或稱,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無明!


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貪嗔癡的「癡」!
既然還有癡,能稱得上「無垢」嗎?
能稱得上「清淨」嗎?

所以,無名所說「奄摩羅,無垢識,清淨識即是無明識!」

在立名上根本就語意邏輯不通!

事實上,佛經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真不知無名老兄在執著什麼?


阿慈兄啊
你真是老婆心切,
可惜啊!只是對老牛彈琴啦

比那英俊年輕的阿立兄還可以說說
PMEmail Poster
Top
立言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7:05 pm








”引用 (5566)
聖心你本來俱有啦
你現在妄心譬如暗室,突然一線陽光照入。
這個剎那間雖然短暫,怎麼不是聖心自知呢?

哦,你把這個當作「般若無知論」中說的聖心顯聖?
嗯,看來誤會很大!
Top
5566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7:1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694
會員編號: 147
註冊日期: 09/05, 05



”引用
立言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7:05 pm
”引用
”引用 (5566)

聖心你本來俱有啦
你現在妄心譬如暗室,突然一線陽光照入。
這個剎那間雖然短暫,怎麼不是聖心自知呢?

哦,你把這個當作「般若無知論」中說的聖心顯聖?
嗯,看來誤會很大!


你不如說聖心起乩來的好啦!

聖心就是佛心啦

你本來成佛,只是無明遮蓋,

譬如千年暗室,一光照入瞬間一亮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8:01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論法是論法理,不是在論文字!
所以在論法時,必須把以前所記的文字
暫時拋開,如此才能進步!

蕭居士為何會變成証第八識成佛,
也是執文字所造成!

佛說二乘人無慧執文字得少為足!
所以如果同樣與蕭一樣執文字,
各執經句,根本分不出對錯!
因為每個人均採集支持自己立論的經句!

經句沒人敢反,所以蕭的立論逐變成似是而非了!

現在想想,等覺菩薩是否尚有最後一品無明未破?
破根本無明才是佛?未有三界之前是否無無明?

所以是否唯有佛無無明,只有佛一人在三界外?

結論是二分法,無無明,佛,與有無明,眾生!

換言之,未成佛前均是眾生,均有無明!

既然等覺菩薩仍有無明,為何也稱無垢地?

不要被無明這兩字所迷,而堅持無垢,奄摩羅一定不是無明識!

換言之,妙覺佛以前五十四聖位均是無明!

第一無明,淨識,無垢識是等覺至八地菩薩,是轉藏識成大圓智!

第二無明,藏識,染識,因此說八地無生忍菩薩以前可能會退轉!
法理如此,事實是初地菩薩起即不退,因為佛力佛智加持不令其退轉!

所以說大覺佛無識,無無明!經文:諸佛無垢識。乃方便,非了義說!

初地起即可化佛,至等覺均是佛,但非了義佛!

所以說妙覺大覺佛,無無明,法界佛,無名,無盡,常樂我淨,大槃涅槃!
唯一法性身,無二身!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5566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8:2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694
會員編號: 147
註冊日期: 09/05, 05


阿摩羅識

梵語 amala-vijñāna。即第九識。又作阿末羅識、菴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
PMEmail Poster
Top
慈憫心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1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305
會員編號: 83
註冊日期: 05/06, 05


”引用
法是論法理,不是在論文字!
所以在論法時,必須把以前所記的文字
暫時拋開,如此才能進步!

蕭居士為何會變成証第八識成佛,
也是執文字所造成!

佛說二乘人無慧執文字得少為足!
所以如果同樣與蕭一樣執文字,
各執經句,根本分不出對錯!
因為每個人均採集支持自己立論的經句!

經句沒人敢反,所以蕭的立論逐變成似是而非了!




我想所謂「法義辨正」,應該不是以「己意辨正」,畢竟,我們都不是果位聖者,也不是什麼三藏大師,所辯正的總要有一些經論依據。

法義辨正如果要辨正到「反對經句」,恐怕這是外道的作為,非是以法為依歸之佛弟子。


”引用
第一無明,淨識,無垢識是等覺至八地菩薩,是轉藏識成大圓智



《首楞嚴經》:「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在《楞嚴經》當中,『菴摩羅識』(無垢識)、『大圓鏡智』都是,『清淨圓滿』『常住不壞』,如果『菴摩羅識』、『大圓鏡智』等同於『無明識』,那麼,具足常住不壞的『無明識』,試問,還有菩薩可以成佛嗎?

正因為,『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等,是屬於『究竟』體性,所以,才稱為『常住不壞』,將如此究竟體性,稱之為『無明識』,試問,這適當嗎?

更何況,並沒有經論直陳「無垢識」為「無明識」的,只依一個等覺菩薩(無垢地,仁王經)尚有一品無明,所以意會「無垢識」為「無明識」,違背如許多經論,這實在過於大膽。


《宗鏡錄》卷33:「問。萬法唯識者。於諸識中。何識究竟。
答。唯阿摩羅識。此云無垢淨識。無有變異。可為究竟。」

《宗鏡錄》卷50:「
第七識十名者。
一六後得稱。名為七識。
二根塵不會。名為轉識。
三不覺習氣。忽然念起。名妄想識。
四無間生滅。名相續識。
五障理不明。名無明識
六返迷從正。能斷四住煩惱。名為解識。
七與涉玄途。順理生善。名為行識。
八解三界生死。盡是我心。更無外法。名無畏識。
九照了分明。如鏡顯像。名為現識。
十法既妄起。恃智為懷。令真性不顯。名智障識。」


《宗鏡錄》卷50:「
第九識十名者。
一自體非偽。名為真識。
二體非有無。名無相識。
三軌用不改。名法性識。
四真覺常存。體非隱顯。名佛性真識。
五性絕虛假。名實際識。
六大用無方。名法身識。
七隨流不染。名自性清淨識。
八阿摩羅識。此翻名無垢識
九體非一異。名真如識。
勝妙絕待。號不可名目識。」
PMEmail Poster
Top
慈憫心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20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305
會員編號: 83
註冊日期: 05/06, 05


”引用
阿慈兄啊
你真是老婆心切,
可惜啊!只是對老牛彈琴啦


阿5兄啊,攘外必先安內。無名兄至少不像蕭愛批祖師大德,又是這裡的負責人,我總覺得,他的問題要先解決。



PMEmail Poster
Top
心樂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35 pm








”引用
5566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7:40 am
心樂 發表於: Mon.09/24, 2012 11:08 pm

您以楞嚴經來說
我亦以楞嚴經來問

《楞嚴經》
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請問六根六塵六識,何者是真心?



問得好!
六根六塵六識,皆非汝真心。
怎說呢?
佛說此心有分別性,離開六塵就滅掉了。
也就是說六塵是生滅無常,

此心是六根觸六塵緣生出來的,是生滅無常,非汝真心不生不滅。

你定會再問明明佛說:[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你怎麼反佛說呢?

我說那是佛反說的話啦!
佛說如果這個有分別性,若離開六塵還有體的話,當然是你真心,可是事實上沒有體啊!

當然話說回來,自性本不動搖,自性能生萬法,一真一切真,這個[有體]是指原來自性本不動搖空性的話,那就是依真一切真的一真法界心了。

如此性相圓融,如是善解更好啦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能否麻煩師姐解釋一下這一句?

”引用

言說[真如],那是如指月之指。
不要把佛看成太高或太低了。
若你我現在完全沒有[妄想執著],你我現在的心就是真如,就是佛了!
所以說你我現前妄想心當下即是真如,
因此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煩惱即菩提。
但你我人心現在都是妄想心啊!
說要以現在眾生的妄想心怎麼能找到真如佛心呢?

若你我現在完全沒有[妄想執著],你我現在的心就是真如,就是佛了!
所以說你我現前妄想心當下即是真如


您這段話,說得非常好,我同意
但又請問
您如何知道的?您是以真心還是妄心來知道的?


”引用

所以心不除妄想或不息妄想,就是你我現在妄心,
還說要[以妄心去找真心]根本就是癡人說夢囈話啦!
譬如眼睛已戴上紅色鏡片,還說要去找真色一樣可笑。

那該怎麼作呢?
眼睛本來無戴眼鏡的,把眼鏡丟了吧
怎麼丟呢?
佛說:[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我認為存在立場的問題..
但我們的見解,並非不同..
狂性若歇,歇即菩提
這是有前提存在的,就是妄心不離真心
這就表示您已經了解真心在何處了?
不是嗎?
Top
心樂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39 pm








”引用
5566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6:39 pm

哈哈那當然沒有說
不過我是說連二乘都有說自覺自知

大乘怎麼不說本心不自覺自證呢?

般若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不生不滅•••

般若無照而無所不照、無見而所不見啊

等等..

照見五蘊,此處就產生了能照與所照..
請問
能照、所照
哪一個是本心呢?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44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說實在,這些了義法,如果佛不說,末學那來己意!
而且末學剛開始,也均有說明那些經典依據!
只是您執自經否定他經,跟蕭某是同樣的行逕!

只是利用佛說文字在呈顯己意,不顧如此會造成
諸經矛盾,斷人慧命,末學是依佛說法理,絕無此
自我矛盾現象!

且末學並未反經義,只是解釋了不了義之分別而己!
並非佛說矛盾!

再說您如蕭派選擇經論字來呈顯己意,才更是己意,
更本是意識心的選擇!

您自己不懂經義,屢以不了義來論了義才是衝突所在!
連論都引出來了。要嘛連雜阿含也引出來!跟蕭派是
一模一樣,半斤八兩,如何辨正?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心樂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47 pm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44 pm 
說實在,這些了義法,如果佛不說,末學那來己意!
而且末學剛開始,也均有說明那些經典依據!
只是您執自經否定他經,跟蕭某是同樣的行逕!

只是利用佛說文字在呈顯己意,不顧如此會造成
諸經矛盾,斷人慧命,末學是依佛說法理,絕無此
自我矛盾現象!

且末學並未反經義,只是解釋了不了義之分別而己!
並非佛說矛盾!

再說您如蕭派選擇經論字來呈顯己意,才更是己意,
更本是意識心的選擇!

您自己不懂經義,屢以不了義來論了義才是衝突所在!
連論都引出來了。要嘛連雜阿含也引出來!跟蕭派是
一模一樣,半斤八兩,如何辨正?

其實我認為無名師兄應該再複習一下佛經..
所謂溫故知新
而且還可以教學相長,對人對己,都是很有幫助的!不是嗎?

如果不引經,就會變成各執己見莫衷一是
有經典為依據,就會好得多,不是嗎?
Top
心樂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53 pm








”引用
慈憫心 發表於: Tue.09/25, 2012 06:50 pm
”引用

(無名)
為讓您們更容易了解末學再加上唯識名相,
希望這次能更正您們的錯悟,從今以後,勿在搞混了!

遍計所執相===藏識阿賴耶。

依他起相==== 七轉識。

不是這樣的!

八種識都是依他起相!
因為八識皆是因緣和合所生法!
依他而生

而「遍計所執相」是指於「依他起相」上面
所產生的「我執」與「法執」!

如果我說你錯了,您可以接受嗎?
您所說的只是一部份的遍計所執相..

《解深密經》
如眩瞖人眼中所有眩瞖過患。遍計所執相當知亦爾。
如眩瞖人眩瞖眾相。或髮毛輪蜂蠅巨勝。或復青黃赤白等相差別現前。依他起相當知亦爾。如淨眼人遠離眼中眩瞖過患。即此淨眼本性所行無亂境界。圓成實相當知亦爾。


”引用
慈憫心 發表於 Tue.09/25, 2012 11:20 pm
兄啊,攘外必先安內。無名兄至少不像蕭愛批祖師大德,又是這裡的負責人,我總覺得,他的問題要先解決。

其實您的問題也不小

我只是不想說而已!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16) « 最前 ... 12 13 [14] 15 16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