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3) [1] 2 3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妙法蓮華經與無量義經深妙處, 世尊在法華會上開示了這兩部經請大家告訴大家
楊果程
發表於: Mon.11/07, 2005 01:31 pm








世上佛弟子都知道妙法蓮華經很多人讀這部經
但大家都略過了無量義經
請看
法華經序品第一中的經文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
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佛說此經已,
結跏趺坐,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Mon.11/07, 2005 10:49 pm








無量義經的德行品第一我不介紹
我從說法品第二開始無量義經的請法主是八萬位菩薩經云
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導首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花幢菩薩。花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寶積菩薩。寶杖菩薩。越三界菩薩。毘摩跋羅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勇銳力菩薩。師子威猛伏菩薩。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
(略)如要知道全文可至大正藏第九冊法華部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讚佛已俱白佛言。
世尊。
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
不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善知是時。恣汝所問。
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Tue.11/08, 2005 04:24 pm








前一段我想諸位都可以明白就不貼我的疏解全文
我只貼大家可能沒注意到的一個重點
「之眾」:菩薩們已經向佛表示『我等』了為什麼還要強調『之眾』,
菩薩們不是向佛說的,
而是跟讀本『無量義』經的人說的。
菩薩們告訴我們讀經眾生,你們能讀到本無量義經『是』有褔報的,
這部經是由現在的八萬位大菩薩,
也是未來八萬尊佛向釋迦牟尼佛請求說法而釋迦牟尼佛才宣講的。

無量義經經文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
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
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
善男子。
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裡要提一下
世尊在本段所指的
若有菩薩
不單單針對八萬菩薩而言是包括讀本無量義經者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Thu.11/10, 2005 11:40 am








菩薩眾接著請示
無量義經經文
世尊。
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
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
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
應當觀察一切諸法。
自本來今性相空寂
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
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而諸眾生虛妄橫計。
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
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
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Fri.11/11, 2005 11:39 am








我要再次強調上文所指的菩薩是指
所有看到本無量義經的人,而不是只有針對與會的八萬位菩薩,
只要你發如是的大慈悲你也等同大菩薩。
無量義經經文
又復深入一切諸法
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
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
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
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Sun.11/13, 2005 06:41 pm








疏解
「佛說」:
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
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
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所以
法相如是能『住』惡法、法相如是能『住』善法。
法相如是能『異』惡法、法相如是能『異』善法。
法相如是能『滅』惡法、法相如是能『滅』善法。
佛說的是空法,這是顯示世間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的,是不可執著的。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Sun.11/13, 2005 06:46 pm








無量義經經文
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
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
而入眾生諸根性欲
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疏解之一
「佛又說」:
再下來深入觀察,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
再來更深入觀察,『即時的』生、住、異、滅。
以上現象的觀察都全部認定。
再切入觀察眾生的六根性欲。因為眾生六根性欲不同,所以說方法無量。因為所說的方法無量,所有的方法解釋出來意義亦無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Top
羅丹
發表於: Tue.11/15, 2005 09:46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讚嘆楊兄啊!

《法華經》至圓至頓──在我看來,它是「事」上的圓頓,而有事則有理;至於《華嚴經》,雖亦圓頓大法,但稍偏理邊(強調真心故)。

共勉共勉!!
PMEmail Poster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Tue.11/15, 2005 12:15 pm








感恩羅兄指正
疏解之二
請諸有見者請深入體會本疏解文接下來再能明白無量義經經義
眾生的六根性欲,『欲』性本來就各各不同,
用你喜歡甜、酸、辣、苦。我喜歡苦、甜、酸、辣。他喜歡辣、甜、酸、苦來比較,
這就是你、我、他的『舌』根欲性不同。
為什麼?我把『苦』留給自己,其實我也不想吃苦呀!是誰叫我寫這本疏解?
沒有任何人叫我寫呀!所以我是自討苦吃。
如果我的解釋一開頭,就用;『你』喜歡苦、甜、酸、辣,看到疏解人,
會有一個直覺,憑什麼叫我吃苦!看到疏解就起憎恨心!那我不是白寫這本疏解了,
真的是!自討苦吃,沒得說。
「你、我、他」就是世間一切事物法,最能表示『分別心』的用詞,
就只有三個人,就三種不同的名稱。
再用辣來說明:你對辣的表示方式和我的表示方式也會不一樣,
你說這瓶辣椒好辣、好辣,
同樣一瓶辣椒我來吃,我說這辣椒是很辣。
對辣的定義也不一樣,你說辣到嘴巴發麻,我說辣到全身流汗。
這只有一舌根兩個人哦!這就是;性欲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一千五百二十年來的第一人如是解說
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前人大德都把而入眾生諸根性欲忘掉了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Thu.11/17, 2005 10:03 am








無量義者。
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
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善男子。
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疏解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這個一法嘛!,就是空相也。這一個空相呀!
所有的世間相都是這個相。這個相也就是世間一切相,他的名字嘛!就叫他為實相吧!
大菩薩要安住在這個叫真實相的空相裡,所發出來的慈悲心,明明白白真實不虛。
這種慈悲心對於所有的眾生,才能真正拔除眾生的苦。
眾生苦既拔已,還要為他們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就能急速成佛。
我特地把「一」粗框起來,就是要讓大家看,世尊說:無量義者,從【一】法生。
修【一】法門,無量義者。但我不是說有『一』這個名相。(後文就能分曉)
為什麼我把無相改為空相呢?請回想一下「心經」,無對等是有;空的對等是虛。
空比無的用字遣詞還要靈活,這涉及我後頭的疏解,為求前後一致性所以用空字。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Fri.11/18, 2005 11:10 pm








世尊接著開示
無量義經經文
善男子。
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文理真正尊無過上。
三世諸佛所共守護。(請記住這句)
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
是故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
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世尊說法不可思議。
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
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
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
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
世尊。
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
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
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
一切無相。
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
若有聞者。或得煖法頂法世第一法。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辟支佛道。
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
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
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
唯願世尊。
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
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Tue.11/22, 2005 06:40 pm








疏解
上面經文一些法門,如苦義空義等,接下來世尊還會講到暫時不提解釋。我把修行果位;法、果、道、地這四個果位解釋一下。
「小乘聲聞乘」:第一種果位,
修行人先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已,復次修四諦觀,當無漏智火將生,心中光明啟發,名為煖法。
進而智慧增長,達於頂點,名為頂法。
再進而明四諦(苦、集、滅、道)之理,其心堅住,決定不移,名為忍法。
更進而到達,有漏智的最終點,在世間有情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
但本經經文中,只提三法位,佛教果位有他的一致性,忍法已明四諦,其心堅定,不可能往後退,所我把忍法,併到世第一法。
:佛學大辭典提及忍法是後人加上來的)。
「小乘聲聞乘」:第二種位階,
初果稱須陀洹,也稱入流,表示修行人已經入流,就是進入聖人之流(輩份)。
二果稱斯陀含,也稱一再來,表示這個修行人死後升天,升天已後再來為人一次,就不再到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稱阿那含,也稱無還,修行人從此不再生於欲界。
四果阿羅漢,小乘的圓滿果位,了脫生死,什麼煩惱都沒了,得到阿羅漢果。可接受世間一切供養,所以也叫應供,阿羅漢滅!也稱作涅槃。

「辟支佛道」:緣覺乘或稱獨覺,觀十二因緣法而開悟證道,所以稱為緣覺;
或因無佛時代,而自行悟道,所以也稱獨覺。
辟支佛因為沒有發大願心,他自利利己,所以沒有所謂佛國土。以上三法四果一道,都是利己不利他的『小乘』。

但是!證果,證道,都不是自己可證明自己,是證到什麼果位!請諸位大德:請自行看看金剛經就會明白。這樣講比較快,小乘人要知道證什麼果位,要到快死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證到了什麼果位。以上這些修行到已經有果位的人,如果有人發菩提心(覺悟到要利益眾生),馬上!登菩薩第一地或至第十地菩薩地位。就是菩薩乘也稱大乘。

「菩薩乘」:不一樣!只要一發心就是菩薩,覺悟人身難得,眾生也難得。
立即發心要利益眾生,你發心要利益眾生,你就是菩薩。
這就是初發心菩薩,當初發心菩薩很難嗎?
我教大家都來當初發心菩薩的方法,我們都是在念阿彌陀佛,
只要你一發心,要勸人來念阿彌陀佛,你立即是初發心菩薩。
初發心要當菩薩,一定可當菩薩,所以大乘行最容易行。
初發心菩薩要當,發心菩薩也很簡單。
只要你開始勸人念阿彌陀佛,你就是發心菩薩。
很簡單就這樣子!為什麼要發心當菩薩?慢慢看疏解就明瞭。
阿彌陀佛!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Fri.11/25, 2005 06:38 pm








經文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
善哉善哉大善男子。
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
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
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
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
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
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
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
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
善男子。
水性是一。
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
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善男子。
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Mon.11/28, 2005 04:55 pm








疏解之一
世尊,在這一段用法譬如水能洗污垢、
水井、水池、江水、河水、溪渠水、大海水都能洗諸有垢穢,
水性是一,差異不同,水井的水能洗多少垢穢?大海水能洗多少垢穢?。
再說法是法水,能洗眾生諸煩惱垢,一井的法水,能洗多少眾生諸煩惱垢?
大海般的法水,能洗多少眾生諸煩惱垢?
就拿聲聞小乘法(水井水池)來講,已經成就三法四果二道兩種位階。

「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這三階所用都用一法文辭,但意義各有分別。
我用「華嚴宗」的教判來表示比較快:
華嚴宗用日出、日中、日沒,來表示佛說法的時段,
日出先照山頭(講華嚴經),
日中照山海河谷(講阿含、方等、般若等經),
日落也是照山頭(講華嚴經、『無量義經』、法華經及涅槃經)。

「五比丘」:阿若拘隣就是阿若憍陳如、額俾、跋提、十力迦葉、摩男俱利。
為什麼持別提這五位阿羅漢,因為他們是隨佛出家,但中途因信心不足離佛而去。
後來佛於夜中目睹明星而證道,所以就先去度化他的五隨從。
Top
楊果程
發表於: Sat.12/03, 2005 02:13 pm








疏解
「四諦」:苦、集、滅、道。苦諦(受苦之果)
集諦(集苦之因)滅諦(證道之果)道諦(悟道之因)。
苦諦四行相:苦、空、無常、無我。
集諦四行相:集、因、生、緣。
滅諦四行相:滅、靜、妙、離。
道諦四行相:道、如、行、出。

十二因緣:無明、行(過去世二因)、
識、名色、六入、觸、受(現在世五果)、
愛、取、有(現在世三因)
生、老死(未來世二果)。

「六波羅蜜」:後文會提及。六波羅蜜:六度萬行菩薩道。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3) [1] 2 3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