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精華】●, 總集各重要辨正議題。隨時更新,以收綱舉目張之效!
羅丹 |
發表於: Thu.11/19, 2009 03:21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佛陀強調菩薩見道必依第四禪證入,但許多禪師祖師開悟時似乎不具四禪定力。如何看待兩者異同: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Thu.11/19, 2009 03:13 pm
「悟」有解悟、證悟之別。其實不要小看這解悟,若是圓教根器人,雖是外凡位解悟,但已能夠圓伏無明煩惱,遠勝二乘無學。
觀諸禪宗典籍裡禪師們的殺活自在、見地超勝...等特點,不難瞧出彼等至圓至頓的根性與作略。
上面所列出的祖師大德,他們有沒有四禪功力,其實很難看得出來,因為典籍裡也不曾加以記載。
通常來講,菩薩透過第四禪入正性離生,主要應該是藉由出定後的餘勢去觀析諸法空,然後契入見道位;大菩薩藉第四禪運起神通,亦是同一原理........因為第四禪中無念、與捨相相應,不太可能運起思唯或是作意。此所以佛陀乃強調菩薩見道「無不皆依」第四禪為方便,而非「皆入」,或可稍見端倪。
大乘菩薩見道後,福德資糧漸漸圓滿,必有神通妙用;這和圓教十信位菩薩「六根清淨」,必有神通,是同樣道理──在天台宗架構下,通教、圓教分屬兩個不同系統,所以見道位次亦有不同。
圓教外凡位人在知見上已能任運自在、調伏無明煩惱,心念可放可收;時節因緣一到,自然任運而入初信位、得四禪、見道破見惑,正式捨異生性。
|
|
|
|
羅丹 |
發表於: Fri.11/27, 2009 10:53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根、塵相觸第一剎那所生的識心,是否就是「清淨覺性」?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Fri.11/27, 2009 10:32 pm
眼識...等五識皆以意識心為其俱有依,故有「五俱意識」之稱。
那一剎那叫「率爾心」,雖屬現量境;但它是不是「圓照清淨覺相」,恐怕很值得商榷。
這種情形就好像 把無記性、頑空....等境,跟真如的「無分別」相提並論──都是很有問題的!!
|
|
|
|
羅丹 |
發表於: Fri.11/27, 2009 10:57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十八界裡的「意根」,並不等於唯識宗所說的「第七識」: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Fri.11/27, 2009 10:12 pm
《成唯識論》卷7:「意根總以八識為性。」
「意根」以八個識體為其自性。請問,此 意根是第七末那嗎?
看看彌勒菩薩怎麼說吧──
《瑜伽師地論》卷1:「云何【意】自性。謂心、意、識。」
甚麼是「意根」的自性?即 心、意、識三者。換言之,「意」、也就是上面的「意根」,它們都以八識為其自性。
再問:這裡的意、意根,等於第七末那嗎?
|
|
|
|
羅丹 |
發表於: Thu.12/03, 2009 10:46 a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種子」又稱 習氣。眾生之思想、行為經常生起,其熏習於心中之習慣、氣分、習性、傾向......,故亦把種子稱為習氣。依此,無漏種子亦是習氣之一。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Thu.12/03, 2009 10:30 am
眾生本具成佛之潛能,就此一潛能稱為無漏法種,亦是習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33 離世間品〉:「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習氣。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習氣、善根習氣、教化眾生習氣、見佛習氣、於清淨土受生習氣、菩薩行習氣、大願習氣、波羅蜜習氣、出生平等法習氣、種種分別境界習氣。」
|
|
|
|
羅丹 |
發表於: Sun.12/13, 2009 04:15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實則進入滅盡定境,非是真實涅槃解脫: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Sun.12/13, 2009 04:09 pm
一、太虛大師 云:「若凡夫、若阿羅漢,其所得禪定與涅槃,均屬暫許取為休息之化城,而不容著為究竟。蓋凡夫所得之四禪、四定,僅暫伏惑種不生現行。即阿羅漢亦只得解脫道時纔證於法性,而一剎那間分別心起,其所取之境已非先時所證之法性,而為分別心所另取之境矣;若便執此以為究竟,實即取於滅受想定,并非涅槃,故仍屬化城,未躋究竟。」
二、《金剛三昧經論》卷2〈入實際品〉:「味著三昧者。樂著靜定而趣寂故。得三昧身者。如所樂趣入滅心定。因入涅槃灰身滅智。智心滅處滅定體生遮心心法。如是名為得三昧身故。樂寂熏習在本識中。因是不悟空海一地。如得酒病惛醉不醒乃至數劫猶不覺者。」
三、《瑜伽師地論》卷80:「問諸阿羅漢住有餘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答於一切相不復思惟。唯正思惟真無相界。漸入滅定滅轉識等。」
|
|
|
|
羅丹 |
發表於: Thu.12/17, 2009 03:08 p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佛在《楞嚴經》中,談到意根時,曾以「浮根四塵,流逸奔法」來形容心法意根表現在根身形體上的作用,藉以彰顯 心•色不二的奧義。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Wed.12/16, 2009 02:35 pm
正因為意根心法、不可見、非色,所以佛才用 意「思」名之。
正因為意根心法不可見,我們只能從外在的浮根四塵明白其作用,所以佛才開示「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
|
|
|
羅丹 |
發表於: Sun.12/27, 2009 10:27 am
|
所屬群組: 會員
發表總數: 28,353
會員編號: 7
註冊日期: 02/18, 05
|
●《華嚴經》:「時無自體,分別所成」──佛說「生、滅」,是為了說明有為法相續狀態之假名方便,不應定執:
”引用 | 羅丹 發表於: Sun.12/27, 2009 10:06 am
三、再者,所謂「生」、「滅」,皆是假名,因為 生、滅,俱無自性。如果它們是有自性的,應該就要講得清楚一個「生」是多少時間、「滅」亦然.........這顯然是辦不到的。可知:生、滅,只是為了名狀有為法的假名界定,非實存也。
|
|
|
|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追蹤主題
當主題有新回覆並且您不在論壇上活動時,接收電子郵件的通知。
訂閱這個討論區
當有新主題被發表於本討論區並且您不在論壇上活動時,接收電子郵件的通知。
下載/列印 本主題
以不同的格式下載本主題,或檢視友善列印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