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10) 1 [2] 3 4 ... 最後 »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三昧與禪定的分別?, 般若與禪定的不同?
無名
  發表於: Sat.03/08, 2014 09:28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二一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昔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禪思思惟:『自心多向何
處觀察?』自心多逐過去五欲功德,少逐現在五欲功德,逐未來世轉復微少;我觀多
逐過去五欲心已,極生方便,精勤自護,不復令隨過去五欲功德。
「我以是精勤自護故,漸漸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等諸比丘亦復多逐過去五
欲功德,現在、未來亦復微少,汝今亦當以心多逐過去五欲功德故,增加自護,亦當
不久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所以者何?眼見色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
法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故,比丘!於彼入處當覺知,若眼滅,色
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法想則離。」
佛說:「當覺六入處。」言已,入室坐禪。時,有眾多比丘,世尊去後,作此論
議:「世尊為我等略說法要,不廣分別,而入室坐禪。世尊說言:『當覺六入處,若
彼眼滅,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法想則離。』我等今日於世尊略說法中
猶故不解,今此眾中,誰有慧力,能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廣為我等演說其義?」
復作是念:「唯有尊者阿難,常侍世尊,常為大師之所讚歎,聰慧梵行。唯有尊
者阿難堪能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演說其義,我等今日皆共往詣尊者阿難所,問其要
義,如阿難所說,悉當奉持。」
爾時,眾多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白尊者阿難言:「尊
者!當知世尊為我等略說法要,如上所說,具問阿難,當為我等廣說其義。」
尊者阿難語諸比丘:「諦聽,善思,於世尊略說法中,當為汝等廣說其義,世尊
略說者,即是滅六入處,有餘當說故,言眼處滅,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入
處滅,法想則離,世尊略說此法已,入室坐禪,我今已為汝等分別說義。」
尊者阿難說此義已,諸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03/08, 2014 09:31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二三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
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
坐一面。
爾時,佛告舍利弗:「汝從何來?」
舍利弗答言:「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禪住?」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
座禪者,當如是學。
「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
愛、愛念著不?』」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
,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
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
,無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比丘於行、
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03/08, 2014 09:37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二五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住耆闍崛山,常精勤修習菩提分法。
時,尊者二十億耳獨靜禪思,而作是念:「於世尊弟子精勤聲聞中,我在其數,然我今日未盡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饒財寶,我今寧可還受五欲,廣行施作福。」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汝等今往二十億耳所,告言:「世尊呼汝。」
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詣二十億耳所,語言:「世尊呼汝。」
二十億耳聞彼比丘稱大師命,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二十億耳,汝實獨靜禪思作是念:「世尊精勤修學聲聞中,我在其數,而今未得漏盡解脫。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錢財,我寧可還俗,受五欲樂,廣施作福耶?」
時,二十億耳作是念:「世尊已知我心。」驚怖毛竪,白佛言:「實爾。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
答言:「如是,世尊!」
復問:「於意云何?汝彈琴時,若急其絃,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
復問:「云何?若緩其絃,寧發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不也,世尊!」
復問:「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獨靜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得阿羅漢,內覺解脫喜樂,作是念:「我今應往問訊世尊。」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於世尊法中得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解脫,當於爾時解脫六處。云何為六?離欲解脫、離恚解脫、遠離解脫、愛盡解脫、諸取解脫、心不忘念解脫。

「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離欲解脫,此非所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欲解脫。
「若復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離恚解脫,此亦不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解脫。
「若復有人依於修習利養遠離而言遠離解脫,是亦不應,貪、恚、癡盡,是真實遠離解脫。
「貪、恚、癡盡,亦名離愛,亦名離取,亦名離忘念解脫。如是,世尊!若諸比丘未得羅漢,未盡諸漏,於此六處不得解脫。
「若復比丘在於學地,未得增上樂,涅槃習向心住,爾時成就學戒,成就學根,後時當得漏盡、無漏心解脫,乃至自知不受後有。當於爾時得無學戒,得無學諸根。譬如嬰童愚小仰臥,爾時成就童子諸根,彼於後時漸漸增長,諸根成就,當於爾時成就長者諸根,在學地者亦復如是。未得增上安樂,乃至成就無學戒、無學諸根。

「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乃至無常。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意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風吹,不能動搖、不能穿過,彼無學者亦復如是。眼常識色,乃至意常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

爾時,二十億耳重說偈言:
「離欲心解脫, 無恚脫亦然,
遠離心解脫, 貪愛永無餘。
諸取心解脫, 及意不忘念,
曉了入處生, 於彼心解脫。
彼心解脫者, 比丘意止息,
諸所作已作, 更不作所作。
猶如大石山, 四風不能動。
色聲香味觸, 及法之好惡,
六入處常對, 不能動其心。
心常住堅固, 諦觀法生滅。」
尊者二十億耳說是法時,大師心悅,諸多聞梵行者聞尊者二十億耳所說,皆大歡喜。爾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說法,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去不久,告諸比丘:「善心解脫者,應如是記說,如二十億耳以智記說,亦不自舉,亦不下他,正說其義;非如增上慢者,不得其義,而自稱歎得過人法,自取損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03/08, 2014 09:44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復次,大慧!有四種禪。何等為四?
謂: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 ,諸如來禪。

大慧!云何愚夫所行禪,謂聲聞緣覺諸修行者,知人無我,見自他身骨 鎖相連,皆是無常苦不淨相。如是觀察堅著不捨,漸次增勝至無想滅定,是名愚夫所 行禪。

云何觀察義禪?謂知自共相人無我已,亦離外道自他俱作,於法無我諸地相義 ,隨順觀察,是名觀察義禪。

云何攀緣真如禪?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緣真如禪。

云何諸如來禪?謂入佛地住自證聖智三種樂,為諸眾生作不思議事,是名諸如來禪。」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
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at.03/08, 2014 10:04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末學再貼出楞伽四禪

並貼出雜阿含的禪法經文,
即可知它是屬於何種禪?

雖然均是佛說禪法但方法不同
入手處不同,目標亦不同,
得道得果亦不同!

這是大小乘禪的不同!

有道友自立說沒有大小乘,
且以有無度眾來分別大小乘
其實不然,應是以果位而別

大小乘是佛說

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是小乘
菩薩佛是大乘

要依佛說,勿道聽途說知見立知
謗佛謗法謗大乘,否則福德日損!
業障深重!

當佛弟子,勿當佛學者!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3/09, 2014 02:58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二八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即正思惟,生如實無
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
、識、行......」廣說。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
,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
,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
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譬如有人遊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淨。彼作是念:『我今當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當知,我遊曠野,披荒求路,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淨,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3/09, 2014 03:02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三四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若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養,佛及諸聲聞眾大得利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都不恭敬、尊重、供養眾邪異道衣被、飲食、臥具、湯藥。

爾時,眾多異道聚會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昔來常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但恭敬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此眾中,誰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詣彼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聞彼法已,來還廣說,我等當復用彼聞法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其信樂,可得還復供養如前?」

時,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聽彼法已,來還宣說。」 時,諸外道詣須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眾聚集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先來為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間悉共奉事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我此眾中,誰有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學道,聞彼法已,來還宣說,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我此眾還得恭敬、尊重、供養?』其中有言:『唯有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曇法中出家學道,聞彼說法,悉能受持,來還宣說。』是故我等故來相請,仁者當行。

時,彼須深默然受請,詣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爾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時,眾多比丘將彼須深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須深欲求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令得出家。」時,諸比丘願度須深。

出家已經半月,有一比丘語須深言:「須深當知,我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作是思惟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彼答我言:『不也,須深!』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彼答我言:『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去。我今問世尊:『云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說言:「自知作證。」?』」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
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

佛告須深:「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遍城邑,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復勅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不死。」

佛告須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
須深白佛:「無也,世尊!」
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
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
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3/09, 2014 03:06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四七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復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作是念已,從禪起,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禪思,念言:『如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佛告阿難:「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復,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阿難白佛:「世尊!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復有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如是止息,於餘止息無過上者。」

阿難白佛:「何等為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佛告阿難:「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3/09, 2014 03:0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食念者、有無食念者、有無食無食念者;有食樂者、無食樂者、有無食無食樂者;有食捨者、有無食捨者、有無食無食捨者;有食解脫者、有無食解脫者、有無食無食解脫者。

「云何食念?謂五欲因緣生念。云何無食念?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是名無食念。云何無食無食念?謂比丘有覺有觀息,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是名無食無食念。

「云何有食樂?謂五欲因緣生樂、生喜,是名有食樂。云何無食樂?謂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是名無食樂。云何無食無食樂?謂比丘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是名無食無食樂。

「云何有食捨?謂五欲因緣生捨,是名有食捨。云何無食捨?謂彼比丘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第三禪具足住,是名無食捨。云何無食無食捨?謂比丘離苦息樂,憂喜先已離,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第四禪具足住,是名無食無食捨。

「云何有食解脫?謂色俱行。云何無食解脫?謂無色俱行。云何無食無食解脫?謂彼比丘貪欲不染、解脫,瞋恚、愚癡心不染、解脫,是名無食無食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3/09, 2014 03:10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四八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瓶沙王詣尊者優陀夷所,稽首作禮,退坐一面。時,瓶沙王白尊者優陀夷
言:「云何世尊所說諸受?」
優陀夷言:「大王!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瓶沙王白尊者優陀夷:「莫作是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正應有二受——樂受、苦受。若不苦不樂受,是則寂滅。」如是三說,優陀夷不能為王立三受,王亦不能立二受,俱共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時,尊者優陀夷以先所說,廣白世尊:「我亦不能立三受,王亦不能立二受,今
故共來具問世尊如是之義,定有幾受?」
佛告優陀夷:「我有時說一受,或時說二受,或說三、四、五、六、十八、三十
六,乃至百八受,或時說無量受。
「云何我說一受?如說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我說一受。云何說二受?說身受、心受,是名二受。云何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云何四受?謂欲界繫受、色界繫受、無色界繫受,及不繫受。云何說五受?謂樂根、喜根、苦根、憂根、捨根,是名說五受。云何說六受?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

云何說十八受?謂隨六喜行、隨六憂行、隨六捨行受,是名說十八受。云何三十六受,依六貪著喜、依六離貪著喜、依六貪著憂、依六離貪著憂、依六貪著捨、依六離貪著捨,是名說三十六受。云何說百八受?謂三十六受,過去三十六、未來三十六、現在三十六,是名說百八受。云何說無量受?如說此受彼受等,比如是無量名說,是名說無量受。

「優陀夷!我如是種種說受如實義,世間不解,故而共諍論,共相違反,終竟不得我法、律中真實之義以自止息。優陀夷!若於我此所說種種受義,如實解知者,不起諍論、共相違反,起、未起諍能以法、律止令休息。

「然,優陀夷!有二受,欲受、離欲受。云何欲受,五欲功德因緣生受,是名欲受。云何離欲受?謂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是名離欲受。

「若有說言眾生依此初禪,唯是為樂非餘者,此則不然。所以者何?更有勝樂過於此故,何者是?謂比丘離有覺有觀,內淨,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是名勝樂。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入處,轉轉勝說。

「若有說言:『唯有此處,乃至非想非非想極樂非餘。』亦復不然。所以者何?更有勝樂過於此故,何者是?謂比丘度一切非想非非想入處,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是名勝樂過於彼者。
「若有異學出家作是說言:『沙門釋種子唯說想受滅,名為至樂。』此所不應。所以者何?應當語言:『此非世尊所說受樂數,世尊說受樂數者,如說。』

「優陀夷!有四種樂。何等為四?謂離欲樂、遠離樂、寂滅樂、菩提樂。」

佛說此經已,尊者優陀夷及瓶沙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03/10, 2014 02:31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
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

所以讀讀雜阿含,即知是何種禪?

前兩種愚夫及觀察義可稱二乘禪,世間禪,聲聞外道禪

後兩種真如如來即是大乘禪或諸佛正禪,菩薩三昧

傳統禪宗的祖師禪是沒有法理的根據
不要再以訛傳訛謗佛謗法了

祖師根器業報不同,禪修行方式用心方式均不同
此四種禪均可修,到底指的是那位祖師?
根本是摸擬兩可,有說等於沒說,騙騙門外漢而已

其實門內漢被騙的也不少,有幾個人知道自己在修什麼?

應說是師傅禪,師徒相傳,無法理根據的土獅禪差不多?

反正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修什麼?

簡單說叫土法練鋼,擺擺樣子,差不多先生!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3/11, 2014 01:52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答言:「不也,須深!」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引用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法,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
「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
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這一段是雜阿含有名的須深盜法!

主要在說明外道禪定四禪八定與佛禪有什麼不同?

外道是以修四禪八定而解脫証涅槃,但佛弟子是以法慧而得息苦解脫
所以比丘一直答不是,而說是以禪思觀法而達慧解脫!

佛後來說先住法,後住涅槃

換言之以佛法,以觀察四諦法苦集滅道
十二因緣法而止息欲苦達解脫涅槃

以觀法觀身觀受觀心等等而達慧解脫!

依楞伽而言,這是屬於觀察義禪

其實大乘佛法中也有觀察義禪可觀法空五蘊皆空
而達心解脫,可止煩惱,只是大乘法不強調涅槃

只要有証有涅槃,菩薩即無法行願成佛自己成佛眾生
而成小乘法了!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3/11, 2014 03:14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不過大乘的五蘊皆空
不叫心解脫,叫無生法忍

縳脫無二,煩惱即菩提
無所謂解不解脫,涅槃不涅槃

大乘的心是指真如,妙明真心佛心
小乘的心是指妄心識心,層次不同
並非大小乘法義衝突矛盾

法執重的朋友法愛過深
不容易接受大乘,以為大乘法義不同
非佛說,其實並非不同,而是層次不同

小乘說的是妄心識心法相有為法
大乘除了說妄心識心進一步,深一層
談到佛性,真心,大圓智,成佛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均是聲聞緣覺四諦十二緣法中所沒有的
他們法緣未成熟聞深法而恐懼懷疑不信
甚而謗法增加法障是很不智的

大乘包含小乘,小乘僅是包含一部分大乘,並非全部
因部分相同有些小乘行者宣稱小乘是總法,大乘法
是小乘法的延伸,這是誤解!

相反的大乘才是總法才是圓滿
小乘僅能說是大乘的一小部分
佛法就是大乘法的代名詞
小乘是一部份是方便是化城
非目的地

其實大乘才是佛法,目標是成佛
小乘是二乘法,目標是成就阿羅漢及辟支佛
雖然是佛說,但依之修行並不能成佛
必須再入大乘法証入本心真心五蘊皆空
才能究竟菩提佛果!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3/11, 2014 08:2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婬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此三天稱為初禪!

一般禪定的初禪即是此種境界,有如此三梵天天人的境界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

問題是在定中有此心境,出定是否仍然能保持此境界?

「然,優陀夷!有二受,欲受、離欲受。云何欲受,五欲功德因緣生受,是名欲受。云何離欲受?謂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是名離欲受。

所以說戒定慧,由戒而生定,離欲惡不善法而住初禪!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Tue.03/11, 2014 08:5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瑠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麁漏已伏名為二禪。

////////////////////////////////////////////////////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此三天稱為二禪天,初漏己伏!
一切憂愁所不能逼!

謂比丘有覺有觀息,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

此乃禪定,二禪境界,等同二禪三光天的境界!
三天人是二禪俱足住!

但禪定的二禪是有入有出,入定時俱足,出定則否!
此與三光天人有別!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10) 1 [2] 3 4 ... 最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