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7) 1 2 [3] 4 5 ... 最後 »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什麼是菩提?
zza999
發表於: Sun.12/16, 2012 03:32 a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站長:立言大德在他的這篇文最後有說他會解釋,所以本人認為等他說了之後,再來談論他解釋的部分會比較好。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12/16, 2012 03:3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Z 大德:

先有理論才有應用,不知法理即不知如何修行?

不是有人說,悟後起修嗎?

但也有老公公老阿媽,信根福德俱足,
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就了!

孫文的名言:知難行易!

其實佛法是生活,如說奉行就夠了!

經教是為了傳佛法脈,正法不滅!
這是因緣,某些人的任務!

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因緣,深入經藏法理!

應以事修,如說奉行為重!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zza999
發表於: Sun.12/16, 2012 02:3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308
會員編號: 245
註冊日期: 08/24, 06


無名站長您好:的確您說得對!每個人只要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修行,就不必太在乎誰先誰後。努力修行,回歸佛土,方為重點!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12/16, 2012 11:31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宗鏡錄》卷47:「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以未了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義。而生二執。」(CBETA, T48, no. 2016, p. 695, a3-6)


如來藏中含淨識無垢識大圓智真如,及染識阿賴耶丨
佛才說;轉藏識成大圓智!

此處把阿賴耶識說成如來藏,不如法說!

蕭派立言兄等均誤解法義,才會變成証八識成佛的笑話!

依此理,立言兄又把煩惱當菩提!煩惱即阿賴耶識,菩提即如來藏!

証解煩惱也等於証菩提!真可稱死在句下,依文解義!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12/16, 2012 11:40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如來藏乃心義!

信論不也說,一心分二門!

分真如門及生滅門!

不是說得清清楚楚!

蕭派立言兄現轉依宗鏡錄變成一心一門!

依論依人之過在此!各論說各話!
此乃二法,非一法!自相矛盾!

理事要分清!蕭派就是理事不分!
法義紊亂!如何正修行?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12/16, 2012 11:49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楞嚴二空,空藏識阿賴耶!

楞伽轉依真如正智!

圓覺隨順覺性!

連般若也五蘊皆空,空法,空阿賴耶識!

蕭派顛倒偏依阿賴耶識,再說阿賴耶識即真如!

依妄心妄想如何修行?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04:1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立言前帖說過煩惱不等於菩提,也可以從「斷煩惱障得證涅槃,除滅所知障得證大菩提」這句話看出煩惱與菩提義理層面的不同。
基本上來說,小乘人欲證涅槃主要斷除煩惱障即可。然而欲斷除煩惱障,也必須破除一部分的所知障,因為煩惱障的所依其實就是所知障,差別在小乘人不須要除滅所有的所知障即可達致涅槃。大乘菩薩卻不同,欲成就大菩提必須除滅大大小小粗細微細極微細無量塵沙惑所知障,所以如果有人說「阿羅漢包括佛」這樣的話,那是他對大乘佛法知見錯誤,也可以從這裡知道他還未深入去瞭解何謂菩提智慧。

說起這個「煩惱即菩提」中的「即」字,前面帖子立言用「緊密難分」四個字形容,這也只是針對一般佛子與尚未了知般若的二乘人略說而已;其實對禪宗祖師或開悟的佛子而言,就不適合用「緊密難分」這樣的說詞了。對於已經了知這種層次法理的佛子來說,「煩惱與菩提不一不異」這樣的話可以說是更進一步的說法!
「不一」是表述煩惱非菩提,「不異」則是表述離開煩惱別尋菩提實屬不智。這樣的見解有沒有古德聖賢有相同的看法呢?答案是:有的。


沒辦法,講了一大堆道理,迷惑眾生!這就是所知障!
立言兄也是受害者!所以仍迷惑在文字堆中,而不得出離!

無始以來的煩惱及所知障,我們如何去一一斷呢?
不要說去斷啦,誰知道什麼是煩惱及所知障?
如果不知,連要斷什麼都不知,甭說去斷了?

所以說了一大堆均是戲論,只有長大說者的我相,
要人拜他為師,善知識罷了!連說者自己都不知如何去斷?

其實煩惱障就是我障,所知障就是法障!

二乘人証人空無我就斷煩惱障!
大乘人証法空,五蘊皆空,就斷法障!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末學說了太簡單,
不藏密,沒有什麼獨家秘方賣不到錢!

一句話,佛說我們身體及想法都是假的!

放下身體與一切想法就是修行!
到最後連佛法僧三寶法,都要放下!

法如筏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這就是無修無証者!此即大覺,妙覺,圓覺佛!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05:20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
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
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
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
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
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
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
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圓覺經中有理障及事障!

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佛說此二障已很清楚,論師何必再立什麼煩惱所知二障?

依法勿依人!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立言
發表於: Mon.12/17, 2012 08:51 am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Sun.12/16, 2012 11:31 pm
”引用 
《宗鏡錄》卷47:「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以未了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義。而生二執。」(CBETA, T48, no. 2016, p. 695, a3-6)


如來藏中含淨識無垢識大圓智真如,及染識阿賴耶。
佛才說;轉藏識成大圓智!

此處把阿賴耶識說成如來藏,不如法說!

蕭派立言兄等均誤解法義,才會變成証八識成佛的笑話!

依此理,立言兄又把煩惱當菩提!煩惱即阿賴耶識,菩提即如來藏!

証解煩惱也等於証菩提!真可稱死在句下,依文解義!

1、如來藏中含淨識無垢識大圓智真如,及染識阿賴耶。此處把阿賴耶識說成如來藏,不如法說!
a:首先問無名兄一個問題:你有自信佛法見地強過永明禪師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沒有。---那麼你就不應該批評永明禪師的見解。
如果你的回答是:有。---那麼請你說明憑甚麼條件這樣回答?給網友一個交待吧!

2、蕭派立言兄等均誤解法義,才會變成証八識成佛的笑話!
a:正覺及立言從未說過證「第八阿賴耶識成佛」這樣的話。請勿隨意栽贓!
正覺及立言從來都是說要證解阿賴耶識,然後依證智轉阿賴耶、捨阿賴耶識名成異熟識名,再轉異熟識捨異熟識名成無垢識,如是才達佛地。
無名兄,你從未搞懂立言說的法理就自己想像執文字相亂說一通、硬扣人家帽子,真的很糟糕!
Top
立言
發表於: Mon.12/17, 2012 10:43 am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05:20 am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
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
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
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
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
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
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
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圓覺經中有理障及事障!

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佛說此二障已很清楚,論師何必再立什麼煩惱所知二障?

依法勿依人!

1、佛說此二障已很清楚,論師何必再立什麼煩惱所知二障?依法勿依人!
a:無名兄,你經常以偏概全、隨己意指責論師。就以你這段話來說,就很明顯犯此過失,兄臺還以此來指責立言依人不依法。
其實煩惱所知二障不是論師所立,有好多部經典都有此二名相。舉示三證如下: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2 報恩品〉:「永斷煩惱所知障,  證得如來常住身。
」(CBETA, T03, no. 159, p. 305, a15-16)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1 歸依三寶品〉:「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離諸習氣,無功用道起如如化,若遠若近遊止自在無有障礙,於一芥子能納無量諸妙高山。」(CBETA, T08, no. 261, p. 866, b15-17)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1〈2 如來壽量品〉:「一者、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CBETA, T16, no. 665, p. 407, a5-7)


其他尚多,不勝枚舉。
所以無名兄,請你勿再隨意執文字相論斷是非吧!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10:5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立言兄!

謝謝指正!末學以為煩惱所知障是出自唯識論!

因末學看圓覺經說理障事障說得很清楚!

那煩惱障等同事障?所知障即等同理障?
應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不同?

末學在此懺悔罪過!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11:07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1、如來藏中含淨識無垢識大圓智真如,及染識阿賴耶。此處把阿賴耶識說成如來藏,不如法說!
a:首先問無名兄一個問題:你有自信佛法見地強過永明禪師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沒有。---那麼你就不應該批評永明禪師的見解。
如果你的回答是:有。---那麼請你說明憑甚麼條件這樣回答?給網友一個交待吧!


立言兄:

不如法說是非如佛說!您該比佛陀才對非末學!
理由末學己說得很清楚!

那馬鳴菩薩的一心開二門又如何比呢?

其實這些均算是末學的學長!
大家都在學習,都可能說錯!
末學不例外!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11:21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引用


2、蕭派立言兄等均誤解法義,才會變成証八識成佛的笑話!
a:正覺及立言從未說過證「第八阿賴耶識成佛」這樣的話。請勿隨意栽贓!
正覺及立言從來都是說要證解阿賴耶識,然後依證智轉阿賴耶、捨阿賴耶識名成異熟識名,再轉異熟識捨異熟識名成無垢識,如是才達佛地。
無名兄,你從未搞懂立言說的法理就自己想像執文字相亂說一通、硬扣人家帽子,真的很糟糕!


把阿賴耶識八識當真如己是蕭派的標記!不只末學說,
而且也在此辯正了八年!

現在再改轉阿賴耶成異熟,異熟轉無垢,均沒有根據,
且不如法說!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04:34 p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有些師兄說末學是背經句來論法,
末學連煩惱障所知障都忘了,
可見沒這回事!

末學是依法理來論法,也不背名相!
偶而引經也是那幾部末學深入過的經典!

可見學佛並沒需要什麼閱藏?
只要把幾部重要的經好好深入即可!

一般人搜尋了經論的名相來討論是沒意義
只曉得狹義的名相義有何用?

論法的目的在了悟法理,並尋找修行的要領
即入手處!這是最重要的!如此才真能往回家的路上走!
背站牌,硏究站名的意思與來源,只能當學者或學僧!
多出版幾本書而已!

也沒辦法了生死斷輪迴!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學佛最主要的目標!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立言
發表於: Mon.12/17, 2012 05:24 pm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Mon.12/17, 2012 11:07 am 
”引用
”引用 立言 

1、如來藏中含淨識無垢識大圓智真如,及染識阿賴耶。此處把阿賴耶識說成如來藏,不如法說!
a:首先問無名兄一個問題:你有自信佛法見地強過永明禪師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沒有。---那麼你就不應該批評永明禪師的見解。
如果你的回答是:有。---那麼請你說明憑甚麼條件這樣回答?給網友一個交待吧!

立言兄:

不如法說是非如佛說!您該比佛陀才對非末學!
理由末學己說得很清楚!

那馬鳴菩薩的一心開二門又如何比呢?

其實這些均算是末學的學長!
大家都在學習,都可能說錯!
末學不例外!

無名兄,你可不要以佛為你的說話背書。因為前面不斷地發現你以文字相判斷佛法導致錯誤,可見你的知見有很大可能性需要修正。如此自己說「理由末學己說得很清楚!」實在很難讓人信服!

其實你應該正面回答立言問你的問題,而不是迴避:
首先問無名兄一個問題:你有自信佛法見地強過永明禪師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沒有。---那麼你就不應該批評永明禪師的見解。
如果你的回答是:有。---那麼請你說明憑甚麼條件這樣回答?


ps.永明禪師望重四方,受託主持召集當代佛門紹彥集撰宗鏡錄。現場都是對佛法有深入體會的大德,他們的精闢論議不下於吾等。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7) 1 2 [3] 4 5 ... 最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