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6) « 最前 ... 3 4 [5] 6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正宗佛門修法
paa
發表於: Wed.02/14, 2024 03:3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何謂:用「本根」修?
就是用「本根」做觀照

【數息.相隨.止觀.還淨】
「止觀」排在第三

這表示,修出內眼後,才真正有能力止觀
修出內眼之前,都只能算是: 練習止觀

禪定中必須用內眼做觀照, 這才是「正式止觀」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Wed.02/14, 2024 03:4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修20,30年才修成內眼!?
如果你有時間整天都專注在修禪定,應該不需要這麼久

修出內眼 只表示:已經將神識從海底輪提升上來 到頭部
前面還有長路要走;藉由止觀一步一步突破

印度文化中 說「昆達里尼」甦醒,即是智慧啟發
就是在指:神識從海底輪提升上來, 就能打開「智眼」(第七識眼睛)
--------------------------------------------------------------------

《大威徳陀羅尼經》
以眼應捨眼。何者以眼捨眼以智眼 應捨肉眼
云何應捨也。如棄捨。云何棄捨。如不應取


已經修得內眼(智眼), 就應捨肉眼, 不再使用肉眼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un.03/10, 2024 02:1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對於打坐場地, 通常只要是不吵雜髒亂 沒有異味 就行了
但有些人對於 打坐場地的氣感很挑剔; 若「氣」不夠強 就會妨礙他們打坐入定
這一類人 絕非正宗佛門修法的信奉者

正宗佛門修法 並不是依賴氣感在打坐入定,
正宗佛門修法 打坐入定方式都是固定的, 不會被的強弱 所影響 :
舉例來說: 已練出內眼....
每次打坐, 只須收攝意念, 將意念從六根收攝回來 就能打開內眼。用內眼打坐入定
如果分心, 意念又分散到六根去時, 內眼就會消失。必須再收攝意念, 以便再打開內眼
(事實上, 練出內眼後 就不容易分心了)

可見, 內眼 六根 無法同時存在。
你若使用六根, 內眼就不能運作。
你若捨離六根, 內眼才能打開運作。
這就是為何楞嚴經說 必須「六用皆不成」,才能得「圓通本根」(內眼)

《楞嚴經》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淨妙,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at.03/16, 2024 08:3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六用皆不成
那是說
六根不再被限制住了
不再是耳只能聽音
眼只能看色.....等等
而是六根互用
眼可聽音
耳可看色
手可識字

元一精明被六根限制住了
要打破六根的限制
六根才會銳利
而不是不用
重點是要回到六根的源頭去
這樣才能返過來打破六根的限制
古人打坐時螞蟻行步聲如雷
是怎麼--聽--到的呢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at.03/16, 2024 08:4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所謂
入定功夫在止念
那個意識之河流是不會斷的
因為本來就是如此
隨著意識之流飄啊飄
一旦有時間爬上岸了
不再跟著飄
名曰止念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at.03/16, 2024 08:57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童真入道最好
因為精氣飽滿
氣弱是無法入定的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Fri.03/22, 2024 11:1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黃牛 發表於: Sat.03/16, 2024 08:34 pm

六用皆不成
那是說
六根不再被限制住了
(省略)
而不是不用

請你把楞嚴經第四卷 到 第六卷讀一下, 不要一直靠想像在亂解經文

《楞嚴經 卷四》
...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


上面六位阿羅漢為例:無目而見,無耳而聽,非鼻聞香....
這清楚告訴你, 解脫者已經沒在使用六根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Fri.03/22, 2024 11:4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楞嚴經 卷六》由我所得圓通本根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
《楞嚴經 卷六》...但以此根修...
(此根=圓通本根)

楞嚴經說, 只能用圓通本根。不能用六根

阿羅漢之所以能無目而見,無耳而聽,非鼻聞香....
乃因為圓通本根有自己的【妙六門】:妙眼門, 妙耳門, 妙鼻門, 妙舌門, 妙身門, 妙意門
阿羅漢就是用圓通本根的【妙六門】在看見,聽見.....
(完全不需要再使用六根

凡夫六根能力有限,譬如太遠就看不見,聽不見...
妙六門是無極限的。距離多遠 都能看見, 聽見.....

(觀世音菩薩就是使用妙耳門, 聞聲無障礙 )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at.03/23, 2024 02:1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不使用六根】是大乘佛教原始佛教對於「解脫者」的共同描述。
原始佛教所描述的解脫者,同樣已不使用六根

《增壹阿含經 卷38(3)》佛告比丘曰。此岸者也。彼岸者身滅耶。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相應部 第35卷101經》
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楞嚴經 卷四》既銷 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楞嚴經 卷第四》塵識心 應時銷落...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大乘佛教原始佛教有相同的說法:
必須捨棄六根,才能到達彼岸,獲得利益安樂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at.03/23, 2024 02:4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我在不同論壇每講到「捨棄六根」.必遭98%以上的人反對
儘管我貼出許多大乘南傳經證,他們仍認為「捨棄六根」是錯誤說法。

反對的人都有個共通點, 即, 他們都是搬 "觀世音萻薩耳根圓通" 出來反駁我。
他們說:觀世音菩薩就是使用耳根修,

可見「耳根圓通」此一邪說 已對眾多學佛的人造成毒害
荒謬的是,楞嚴經第六卷有關觀世音菩薩之經文, 事實上根本沒有「耳根圓通」這種字眼,甚至連「耳根」2字都找不到。
也就是說,「耳根圓通」「觀世音菩薩使用耳根」等說法,都是被杜撰出來的

反對「捨棄六根」的人,寧願相信沒有經證假訊息,也不相信我貼出來的經證
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學佛的人 行為竟然如此"顛倒"

究其原因, 乃因為許多名師也贊同「耳根圓通」
名師背書,大家自然更相信「耳根圓通」是真的
可見 人都是比較容易陷於「依人 不依法」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at.03/23, 2024 09:22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所謂耳通氣海
氣不定則情緒不定,因而增加雜念
相對的
氣定則神閒,這樣則容易銷落諸念
依耳根起修
倘若沒有銷落諸念
聲音是外來的
一旦銷落諸念
此名氣定
則聲音已無內外之分
可以聽得到平常聽不到的聲音了
聲音是外來的,這是耳根的作用
聲音無內外之分,這是根性的作用
藉由根性反聞聞自性,這自性是能聞的作用
就是元一精明了
祂是生命的源頭
在人類來說
這源頭分成六合和,也就是六根
這些都是鏡花水月
只是基本功
還算不上真正修行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at.03/23, 2024 09:45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生命的作用最重視傳遞生命
力量非常強大
楞嚴以阿難遭淫開頭
不是沒有道理
我還沒見過有人初禪境地的
因為這關過不了
就不必談甚麼反聞聞自性了


如果過了這關
諸病全消
齒落復生
白髮轉黑
膚無疵斑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at.03/23, 2024 10:13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八正道以正念為先
人死落中陰身
沒有肉體則不會如宋儒所說的軀殼起念
這樣干擾較少則容易保持正念
如何保持正念則決定受生之處
所以說,觀念正確是多麼重要


那人如果還沒死呢
就要正念加上正定
因為定能止欲
軀殼不容易作怪

總之
生命就是身心問題
沒有哪個是先後的問題
此名性命雙修
身心問題就是生死問題
佛以一大事因緣出世
就是為了解決生死問題
不管是窮困潦倒還是富可敵國
如果找不到解決生死問題的道路
人生白來一趟





PMEmail Poster
Top
paa
發表於: Sat.03/23, 2024 10:58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751
會員編號: 1,551
註冊日期: 02/15, 09


”引用
黃牛 發表於: Sat.03/23, 2024 10:13 pm

一直在自說自話,
若無經文支持, 都不值得參考, 純屬你個人胡思亂想
PMEmail Poster
Top
黃牛
發表於: Sun.04/07, 2024 09:44 pm

所屬群組: 會員
**
發表總數: 1,731
會員編號: 222
註冊日期: 07/06, 06


所謂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脫縛同源也
在愣嚴5卷吧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6) « 最前 ... 3 4 [5] 6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