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6) [1] 2 3 ... 最後 »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首楞嚴經》『唯留阿賴耶識全於莫那半分細微』該怎麼斷句才正確?, 粉會斷句的蕭家幫思亮先生有高見ㄛ~~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12:52 am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extra=page%3D1
轉貼蕭家幫思亮先生於十方論壇的貼文:

楊水源對「半分微細」的謬見
VV11(楊水源)言:『要談涅槃是不是?烏龍院奉陪就是!你 ***可知道二乘鈍阿羅漢為何會入空亡而不肯迴心?愣嚴經為甚麼說:『唯留阿賴耶識全。於莫那半分細微』?這是一個怎樣的凸槌修證境界?鈍阿羅漢這個『昧劣無慧的個相阿賴耶識封包』到底被留在哪哈啦!為何說鈍阿羅漢入滅卻乃猶存『半分細微莫那』?這『半分細微莫那』到底代表怎樣的一種實修佛法證量意義呢?****高徒一夥佛法大外行肯定是莫宰羊厚... 。』摘自:http://iex.why3s.us/forum/index.php?showtopic=318&st=120
----------------------------------------

略覆:楊水源對經文根本就不會斷句,因此大大的誤解經文的意思,當知不懂經文就不會斷句,不會斷句是因為義理不通,義理不通是因為缺乏實證,所以才導至胡亂斷句而錯解經義。

正確的斷句應當如下:「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此句是指無色界的第二天--識無邊處天,有三種識的存在,一者第八阿賴耶識;二者意根末那識,而這二識皆包含染、淨分故名全,又此二識在三界中是互為所依及所緣無所分離,故名為全;三者是半分微細指是的意識心,不是楊水源錯解的『半分細微莫那』。為何此時的意識心稱半分微細呢?因為以無色界第一天的空無邊處天的意識心是通緣內、外故,但遍緣外之色空分。此天緣「內」雖無有身根但有識心之存在 ;緣「外」雖無器世間之五塵,但有無量無邊之虛空色分法塵在,故此天名為空無邊處天。因為虛空也是色法名為色空分,如:

《大乘入楞伽經》卷2〈2 集一切法品〉:「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大慧!色是虛空,能持所持建立性故,色空分齊應如是知。」

而此識無邊處天的第二天是唯緣內之識心及相應心所,不緣外之色空分法塵,故名為半分微細。此天內緣識心廣大無量無邊,故名為識無邊處天。如: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9:「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即捨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又以理來說,四空天仍然是有意識心的存在的,不是楊水源誤解的此天唯八,七二識,還誤將第七識說唯有『半分細微莫那』。可見楊水源對經文的斷句是有多離譜啊!因為“半分微細”,當然是指意識心而言,,非是楊水源斷錯句的意思。因為意識斷滅的五種境界,惟有正死、眠熟、無想、滅定、悶絕。 無色界四定都不在其中。因此四空天(定),都肯定是有意識存在的。

復次!楊水源不僅不會斷句,還將末那移至半分細微的後面,胡亂拼湊成『半分細微莫那』,企圖混肴視聽,將經文文義前後對調,希以達成符合自已的意思,可見其人不善,存心不良,法義又相當的膚淺,所以因斷錯句而怡笑方家,便不足為怪了。

rolleyes.gif..到底是誰不懂法義亂斷句ㄋㄟ~~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12:53 am








《首楞嚴經》『唯留阿賴耶識全於莫那半分細微』該怎麼斷句才正確?

雞咧蕭家幫思亮先生說正確的斷句應當如下:
「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請問有誰看的懂這位蕭氏糕徒上面的斷句?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hread&tid=13713

rolleyes.gif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09 am








鈍阿羅漢窮空不歸,不知迴光返照,行大乘菩薩般若道,故無法證知阿賴耶識之行相、無法從阿賴耶識解脫出來而轉依異熟識...

所以,如此斷句才合法義...

《首楞嚴經》云:『唯留阿賴耶識全。於莫那半分細微。

rolleyes.gif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25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哈哈!古文之不斷句,主要在強迫讀者思義,
不思維即不知義,不知義即無法正確斷句!

唯留即全義,不用在阿賴耶識後。
用在末那表示完整,但半分微細!

思亮斷句是較正確,但仍不解義!
阿賴耶識是染,非染淨合,非真妄合
此受信論所影響!

何謂全於末那半分微細,末學在此己解釋過
不知有人記得否?

如沒人提出,末學再說,以增強大家記憶!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29 am








”引用 (無名先生)
唯留阿賴耶識,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引用
唯留即全義,不用在阿賴耶識後。
用在末那表示完整,但半分微細!

無名先生,您又開始胡說八道,自以為是啦...

呵呵...既是言,怎麼又說半分細微?這種斷句法前後矛盾!法義不通也!

唯留阿賴耶識,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這樣斷句才對啦...

rolleyes.gif
Top
心樂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40 am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25 am 
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哈哈!古文之不斷句,主要在強迫讀者思義,
不思維即不知義,不知義即無法正確斷句!

唯留即全義,不用在阿賴耶識後。
用在末那表示完整,但半分微細!

思亮斷句是較正確,但仍不解義!
阿賴耶識是染,非染淨合,非真妄合
此受信論所影響!

何謂全於末那半分微細,末學在此己解釋過
不知有人記得否?

如沒人提出,末學再說,以增強大家記憶!

依您此文,可知您不懂真心
請問真心在何處?

不知道第幾次問你了?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43 am








楞嚴經卷第九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

一切修佛之主子即是“彼意”也,當“彼意”緣於阿賴耶識起補特迦羅我見,即稱“莫那識”...
不迴心鈍阿羅漢窮研空性,未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曰:『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
於空中諸礙既銷六識不起,僅存“微分莫那”緣識,故曰:『於末那半分微細


rolleyes.gif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49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末那是淨,阿賴耶是染

淨不可分割故曰全

為何稱半分微細,再參啊!

否則過兩天給答案!

答案給得太容易,來得容易不珍惜!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心樂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50 am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43 am
《楞嚴經》卷第九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

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
-------------------------------------------------------------------------------------------
1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2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3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4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
幫忙排版,雞婆之性請多包涵..
Top
心樂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52 am








”引用
無名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49 am 

末那是淨,阿賴耶是染

淨不可分割故曰全

為何稱半分微細,再參啊!

否則過兩天給答案!

答案給得太容易,來得容易不珍惜!

阿彌陀佛!

算了

跟你對話,也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56 am








”引用
末那是淨,阿賴耶是染


末那識為百分百的污染意...玄奘成唯識論拜託您無名老大也多多費心研究一下.再來發表高論可好...

rolleyes.gif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58 am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

...這句話搞懂才能談大乘佛法實修!!

rolleyes.gif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1:59 am








一切修佛之主子即是“彼意”也....
當“彼意”緣於阿賴耶識起補特迦羅我見,即稱“莫那識”...
不迴心鈍阿羅漢窮研空性,未能迴心入菩薩乘,而得證解阿賴耶識,故“彼意”不得轉依異熟識,故曰:『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鈍阿羅漢於空中諸礙既銷六識不起,僅存“微分末那”緣識,故曰:『於末那半分微細』。

故正確的斷句應是:『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則“彼意”『半分微細末那』便再緣取阿賴耶識,落入六道輪轉。


rolleyes.gif
Top
假老和尚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2:13 am








”引用
末那是淨,阿賴耶是染

淨不可分割故曰全

為何稱半分微細,再參啊!

否則過兩天給答案!

答案給得太容易,來得容易不珍惜!


呵呵..再參甚麼啊?連末那是淨是染都莫宰羊?胡說八道一翻,還好意思在偶面前充內行,真是服了您...

rolleyes.gif
Top
無名
發表於: Sun.05/27, 2012 02:19 am

所屬群組: 站長
**
發表總數: 10,729
會員編號: 16
註冊日期: 02/19, 05


哈哈!

末那染浄在執與非執!

悟了嗎?



阿彌陀佛!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6) [1] 2 3 ... 最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