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模式主題
按這裡檢視本主題的原始格式
佛教法義辯正論壇 > [法義辨正區] > 辯証法義須以佛說經典為主


發表者: 無名 Sat.02/19, 2005 07:11 am
辯証法義須以佛說經典為主
不能引論或其他學者論述為佐証

佛法,佛之知見,唯佛自悟,唯佛証之
非其他凡人,甚至聖者菩薩所能完全正確知曉

值佛時諸大阿羅漢弟子或菩薩對法意有問題
均須佛允許才能提問,有所法義心得也須佛允其說
才能在大眾宣言,可見佛之尊貴與佛知見之崇高

無佛時期,佛法如仍存,佛弟子實無有必要
於佛說之外自己造論混淆法義,
佛弟子凡有所說均須依法,不能與佛正法義有所矛盾衝突
佛法乃佛弟子之根本大法,須尊重並確立其天上天下
唯佛法獨尊的崇高地位

常引弟子論著顯示對佛法不尊重
並容易以訛傳訛,混淆世尊正確法義

更不好的是因此給魔及外道開方便大門
任何人均可造論妄稱聖証或菩薩再來
迷惑末世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道

為避免邪魔外道織盛世間
唯賴佛弟子一切論法唯依佛說經法
不依任何自稱菩薩或弟子論著

佛弟子論著僅充當見証即可,不能引言為証己見
一切謹依佛之知,如說奉行,終必証菩提。

阿彌陀佛!

發表者: 蓮花 Sat.02/19, 2005 07:21 am
個人看法:
引經據論,人人會用,但不表示所談就對。例如:曲解法義附合己意。
所以,有了引經據論,還要看所談是否符合整體佛法,或者符合所談宗派內容含義。

發表者: 無名 Sat.02/19, 2005 07:45 am
當然!很多人均斷章取義,引經文來佐証己見。
並非正佛知見。須以佛說法性為主。要正確了知佛知見,
非依一經一文可得。須綜觀諸經而後得。

限制引論至少己把範圍縮小,可減少名相的混淆。
較能產生共識。

宗門不離佛門,不能違背佛門。才有法義辯正可得。
佛門乃根本大法,宗門乃方便法,一切法不能偏離
佛法。否則豈有法義辯正可言?



阿彌陀佛!

發表者: 軟體之美 Sat.02/19, 2005 09:20 am
個人覺得要引論可
但優先順序
經 律 論

發表者: 善修 Sat.02/19, 2005 11:45 am
佛法的論理,應先區分為相理、法理!
相理,好比諸位師兄上面談到要以經、律、論引據的問題。這是一個範籌!
法理,就是相理的主軸中心!好比即使不引據經論,也不能違背
【緣起性空】【四法印】等佛所傳教之法!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而佛法重的是實質,既然要論辯法義,就必須要有一個重要的認知:
一者:非勝敗輸贏
二者:非比較高低
三者:非宗門互別
四者:非意氣之爭
據上論所述,末學建議:是否可以古德先賢所著論述如【緣起性空】【四法印】理為依循準則(依佛經論似各得類解),否則連緣起法義都搞不懂的人,也胡扯一通,光是要糾正其基礎錯誤就已困難,又那裡能涉所謂法義辯正呢!

善修合十

發表者: 無名 Sat.02/19, 2005 12:08 pm
引論乃傳統習慣
引經較易辯正
如來法性一致
諸經相通

諸弟子論則未必
且常以佛說相違
數量繁多未能盡閱
如何能與佛說相提併論
還是盡量引經律為妙

收集三藏者未必精通佛法
所集論著見地不一
佛子欲精通佛法應集中精力




阿彌陀佛!

發表者: 無名 Sat.02/19, 2005 12:21 pm
法印未必涵蓋法性
尤其是大乘經典
緣起性空乃方便

楞嚴中的蘊界處均非因緣,非自然
均妄生妄起演士達多無因自狂

法義辯正以了解真實義為宗旨
非為己見定見而辯勝負
愈少法執愈能了解佛真實義



阿彌陀佛!

發表者: 善修 Sat.02/19, 2005 02:45 pm
需有一定的原則,才得演譯一切真實法義,而能攝受了一切的眾生!
演譯得極度的靈活適應,但不能離開法理原則,因一般的知見難以測度佛的圓音妙法。
這有前例可鑒查;像台壇幾位師兄,說賴耶滅了!就完了!因為萬法唯識,他以為賴耶是根本,滅了是斷滅,所以他就自己尋找合理化的解釋(且其所引據的經典並無謬誤),只是其解譯經文時脫離了緣起性空,不明瞭體相用理,所以他肯定賴耶是真如!.....又像幾位師兄,外境若非實有,那無始的緣影從何而出?若無真實外境,所謂緣影之(緣),從何緣起?他不明白相分、見分都仍是在心識之內。.......
故末學私以為;好比緣起法,三藏皆不能駁其而出,只是應機與說法的極端靈活罷了!脫離緣起法好比火車脫離了軌道,佛亦無可奈何!

發表者: 淨堂 Sat.02/19, 2005 03:48 pm
本人認為若論一切法皆不能離開[緣起法]而論說.
況且法的範圍深且廣,無邊無盡.
若不從緣起法義來了解法性.
那麼縱得說的在多,都是不了解法性.
何況眾生的五蘊生命現像亦是法.亦是法的範圍.
若離開[十二因緣法的緣起]來解說生命.則無法緣見[生命現象的生起與流程].

還有,

如要得知佛陀的根本教義,就必須引用最初的佛經[雜阿含經]來論述.
因為雜阿含經正是佛陀的弟子第一次集結所成.內容是佛陀親自的教導.
從此中亦可知佛陀的原意.

而後來的大乘佛經及秘密經典(密宗經典)且深且廣,反而展現不出佛陀的原來意旨.





發表者: 軟體之美 Sat.02/19, 2005 05:43 pm
我看如果針對蕭平實
用甲說乙說通說模式
蕭徒是乎還算能接受

http://www.a202.idv.tw/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341&show=25

發表者: 蓮花 Sat.02/19, 2005 06:43 pm
軟體之美說的好,引來分享:

楞嚴經卷第一
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外 道 問 聖 大 乘 法 無 我 義 經

佛言。當觀全身髮甲皮毛。兩手雙足。至於脂筋脾腸骨髓等事。周遍內外。不見本性。外道言大丈夫。若彼不見本性。以我肉眼云何能見。或以天眼而能見乎。佛言。天眼見彼。無色無相無住。此見非見
======================================
甲說(蕭氏師徒說)
正光說
可以從一切有情身上看見他們的佛性,也可能從他們身上看見自己的佛性。
違背
外 道 問 聖 大 乘 法 無 我 義 經
佛言。當觀全身髮甲皮毛。兩手雙足。至於脂筋脾腸骨髓等事。周遍內外。不見本性。

發表者: 無名 Sun.02/20, 2005 06:55 am
佛以一乘而演三,法有漸次。
緣起足印四諦,十二因緣二乘法
不足印佛乘,實相大乘法
謗大乘者過份執著緣起故

緣起乃權說非實說
初基修行乃有相,識法,緣起法
高階修行乃無相,心法,妄起法

一般習法者分不清漸次
才有執阿賴耶或執外有實相
如能依楞嚴及大乘了義則無此過
真空妙有,不執空有,圓滿無礙。


阿彌陀佛!

發表者: 黃牛 Fri.07/07, 2006 12:40 am
據說佛滅度五百年後印度才有文字,這五百年間佛的話都是由比丘们一代傳一代的背下來。語言變化很快,五百年夠它變的,佛的話記錄成文字後是一次失真。此其一。
其二、不同文字之間必然有隔閡,將梵文翻成漢文後又是一次失真。
其三、近代人國學修養一代不如一代,引用經文的人有無誤解,也是一次失真。
大家喜歡引用經典來證明己說,不過不要忘了,那是佛的話,不是您自己的話。連佛都無法幫人消業,佛只是指出一個方向,畢竟解脫要靠自己。讀書不知變通叫書呆;學佛不知變通叫佛呆,以佛呆來駁佛呆,還是佛呆。
如果來這裡只是看別人引用經典,卻看不到修行者自己的證悟心得,簡直是浪費時間。

發表者: hungwenlong Fri.07/07, 2006 01:14 am
”引用
如果來這裡只是看別人引用經典,卻看不到修行者自己的證悟心得,簡直是浪費時間。

說得好,真正有證悟心得的修行者,都拿得出證實相應證量的實體證據;沒有證悟心得的假修行者才會找一大堆理由或藉口搪塞,甚至曲解佛經或斷章取義的只相信某幾部經典。

發表者: 5566 Fri.07/07, 2006 12:04 pm
如果來這裡只是看別人引用經典,卻看不到修行者自己的證悟心得,簡直是浪費時間。

哈哈阿牛兄啊!

兄何必看別人呢?
佛經就是佛自己的證悟心得!
你若看不到不代表別人看不到啊!此論壇上自有人與你相反知見的。
你若看到,此論壇上自有人與你同一心得的。
這就是上來此論壇的目的!

發表者: 黃牛 Fri.07/07, 2006 12:56 pm
有句台灣話----喫無三把應菜想就昧上西天
實在令人搖頭!
不要成為與敵人般同樣的人。

發表者: 無名 Thu.03/10, 2016 02:58 am
觀音菩薩說: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辨正法義正好涵蓋此聞思修三個階段

漢地中土偏重禪淨二法門
因此對經典文字均不甚重視
禪宗甚至認為經典文字是教下
無助於修行

所謂法如筏喻,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淨土則重視一句佛號緊密不斷
持名唸佛所以經典文字也非首要

但:

諸佛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

佛之知見即佛說的法
也就是佛說十二部經
大藏經裡的經律二部
怎能說經典文字不重要呢?

法華大通智勝佛,甫成佛前破魔軍己
佛法不現前,無法成佛,等了十小劫
佛法乃現前,乃成佛道

可見佛法佛之見的重要

沒有佛法沒有辦法開示悟入眾生
就無法成熟諸佛之一大事因緣
佛緣不足,因此就無法成佛

再則世尊是為解決眾生的生老病死問題
而捨棄王位出家修行

主要是為解決眾生的問題,成佛是附代的狀況
並非為成佛而出家,我們一般的行人
很多均是為成佛而出家修行
發心的目的不同

眾生生老病死問題解決了嗎?
所有的法法均在經典文字中
所以不重視經典文字,如何去解決問題?

佛道長遠,久乃得至,生老病死問題
只是有經典文字就己解決
所以開示悟出入佛知見
並成佛容易,為什麼不先悟入佛知見
而解決當急之務生老病死問題呢?

怎能說經典文字不重要呢?

發表者: 無名 Thu.03/10, 2016 03:15 am
辨正法義即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既然是佛之知見,當然是該以佛說經典之主

因為其他的論著並不代表佛之知見

尤其現是像法接近末法時期

佛經代表正法,有如釋佛現前說法

靈山法會不散

我們不用修行,不用神通,沒有意生身
即能恭逢盛會!

否則意生身須証阿羅漢辟支佛初地菩薩方有

諸佛慈悲,法尚未滅!

無佛時為求大乘佛法一四句偈
尚需捨身賣眼乃得之
好好珍惜良機深入佛知見吧!

人身難得,佛法難遇!

Powered by Invision Power Board (http://www.invisionboard.com)
© Invision Power Services (http://www.invisionpow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