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模式主題
按這裡檢視本主題的原始格式
佛教法義辯正論壇 > [法義辨正區] > 如何修行?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2:44 am
如何修行?
佛理的應用?

佛教的修行與其他宗教最主要的不同
是其他宗教的修行是有目標,有目的
這種稱為有為法,也稱善法!

在有為法善法的層次上,佛教與其他宗教
並無不同。

在佛教的教義裡小乘的教法即是善法道有為法
所以佛曾問弟子如何以一偈句來包涵四阿含經?

這便是有名的佛教名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阿彌陀佛!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2:54 am
所以說一切宗教,一切聖人之教並無不同
均是勸人為善,這也是佛教的基礎教義!

修行顧名思義是行為的修正

藉由各種善行來自淨其意
並增加福報,改善生活,
往生善處,升天,上天堂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3:06 am
這些有為法,有相法,善法道
均是由外往內修

因此才有各種戒行的由來
由種種戒行來止惡向善

世間的人造律法,也是同樣的功能
這是社會國家發展形成的結果

古老時候,國家尚未形成
宗教的戒行律法即是法律

到目前為止,尚有很多回教國家
是以回教的律法為人民法律!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4:18 am
佛法有別於其他教法的地方
是無為法,無相法,空法,心法的部份
這是其他宗教所沒有,唯佛法有!

真可稱是妙法!

其他宗教講的均是現象界,物質界
唯佛法談到形而上的無相界,空界
及物界的由來!

唯無相界才能了解無相界及空界
所以人類及諸聖人是無法了解空界
唯依信依佛說能入!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4:32 am
為什麼是妙法?

因為唯信能入,唯信能悟入其妙處!

妙在無修而修無証而証,由內而外,
擒賊擒王,依心相應,依無相而入。

所以大乘佛法的心法修行,簡單而易行!

連持一佛號亦是修行!

其實萬法歸一,只要能置心一處
即是修行!

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要了解其妙處,
並不容易!

這就是孫文說的知難行易!

他真是位大菩薩及大智者!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8:46 am
所以佛雖說法四十九年
說三乘法十二部經
但主要在說心及心理

因此有禪師大德說
離心無别法,佛法即心法!
唯心非唯物!

如果我們了解心及心理
即知如何修行!

發表者: 無名 Sun.10/13, 2013 08:58 am
簡單說,

心分真心及妄心!

真心是一
妄心是二,分染淨!

一般而言,修行是由染而淨,
再由淨而空,達非染非淨!

此即心經所云:

五蘊皆空,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亦是楞枷所云:

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而興大悲心!

無生法忍!

發表者: 無名 Tue.10/15, 2013 01:10 am
真心也稱佛性!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
只因煩惱所蓋而無法証得

所以説我們每個人皆有佛性
每個人都有真心

問題是有而不知,不會使用
佛說懷珠喊窮!

意思說身懷無價寶珠而喊窮
佛說為可憫者!

發表者: 無名 Tue.10/15, 2013 01:27 am
真心有多名

佛姓,真如,妙明真心,菩提,空如來藏,大圓鏡智,奄摩羅識,本心等等⋯⋯

佛在不同的法㑹,不同的根器聽者中使用不同的名相,
再加上譯經者不同的解讀,因此有諸多異名義一的名稱!

只要我們懂得佛理,就不容易為名相外相所障
就能悟入什麼是真心,佛性,並曉得到如何去使用?

如何去悟入佛理?

第一要信
第二要深入經藏

經藏不在多,非指三藏十二部
主要在一門深入!

苟能如此,我們就能慢慢悟入佛理
而了佛真實義!

發表者: 無名 Tue.10/15, 2013 01:35 am
當我們了佛所說

即能了知什麼是真心?
如何去使用真心?

真心也是佛心

如果我們常常使用佛心真心
我們將常常是佛,非妄心的眾生
這叫學佛,也稱修行!

發表者: 無名 Tue.10/15, 2013 01:42 am
基礎的佛法,如二乘法,阿羅漢,辟支佛法

佛只說行,說法,如何做?
如說奉行!

只有到大乘法,無上乘法,
才慢慢解說原因?為什麼?

這就是心法!這就是法理!

發表者: 無名 Tue.10/15, 2013 07:57 am
唯一無二謂真心

眾生妄念紛飛均是妄心的起心動念
故有生死輪迴!

苟能不起心動念,即是離妄歸真
即是無生離生死!

但是眾生無始刼來的妄念習氣
是無法頓歇,因此需要時常練習

我們是無法頓入無生無心無念
只能漸由多心入一心真心淨心
再由真心一心淨心而入無心

所以平時我們做早晚課,拜佛,禮佛,
誦經書寫持咒入定觀想均是在訓練真心一心淨心
這些種種稱為佛事,也稱是修行!

也即是淨心!一心!

發表者: 無名 Wed.10/16, 2013 03:09 am
這就是所謂的萬法歸一

一門深入的修行基本原理

不要說修行,連我們日常生活的做事
師長也是訓示做事要專心才能功成名就

專心一心即真心,分心多心即妄心!

真心有聖性佛性,自然有智慧,有般若
做起事來自然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所以說時時專心一心真心,不管做事修行均會有成!

發表者: 無名 Wed.10/16, 2013 03:45 am
相由心生

是心是佛

是心做佛

這是佛法的定理

在相法硬體上稱為因果律
如是因如是果

在心法軟體上稱相由心生
萬法唯心造

軟體是唯心
硬體是唯物

人類電腦的發明
等於是終止了唯物論

人類的智慧也再進一步接近佛法真理

不同的軟體設計會有不同的影相

修行的目的在自在,在了解電腦語言
使自己變成軟體工程師,心想事成

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己的作品
自由自在海闊天空
可解脫一切的束縛

人生之所以不自在
是無法超越自己的業報與命運

如果能超越自在即能突破命運的枷鎖
成為真正自己的主人,隨心所欲!

此乃佛法的要義!

千萬別以為要成佛才能夠
只要我們了解原理及應用
現在卽能夠

發表者: 無名 Sat.10/19, 2013 04:18 am
所以修行即是淨心
佛法無他即是淨心之法爾!

人生即是佛法,即是淨心之法
眾生輪迴六道的目的也就是淨心

人生的目的在修行,在淨心!

但淨心可由內而外,亦可由外而內

可由淨相而達淨心所謂藉事鍊心
這也是修行的基礎

換言之,無有生命沒有輪迴
即無法修行無法修心

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這個命題有很多的表述
但主要的意義,在藉累世的輪迴
在慢慢減少習氣及偏執
由二心而回歸一心

說起來簡單,但要徹底的清除
完全的淨心一心可要三大阿僧衹刧!

所以說佛教為什麼禁止自殺?

人生等於各級學校,自殺等於逃課或退學
並非解決問題與痛苦,畢竟要再補課或重修
反而是延遲了畢業的時間與痛苦!

而且自殺會成習慣習氣,下輩子可能再重覆發生
只會增加輪迴的時間與痛苦!

忍受痛苦,接受人生的訓練,才能完成淨心的課程!

佛法稱脫生了死,結束分段生死!

發表者: 無名 Sun.10/20, 2013 02:49 pm
達摩袓師為何在山洞中面壁九年?

這叫背塵合覺,
藉由淨相而達到淨心的目的

淨土三經觀無量壽經的十六淨觀
也是在訓練我們觀想淨相佛相
而達到淨心的功用!

發表者: 無名 Mon.10/21, 2013 03:31 am
其實佛說的修行法門
雖然有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
但均不外淨心一法

連世間法消災延壽求財消障
也是不外心淨之法

心淨如佛心有無量功德
只要能心淨,這些世間
福報之法,豈有不能圓滿?

不求自得!

心淨即佛
不淨即眾生!

發表者: 無名 Mon.10/21, 2013 05:16 am
所以說道理很簡單,
減一分眾生性,即多一分佛性

多一分佛性即多一分福報
多一分壽命,多一分財富
多一分名聲!

因此也可說出世法並不違世間法
並非一般人的觀念學佛必窮必苦
非也!

這是對佛法的誤解!

為什麼常說菩薩有求必應

求長壽得長壽,求子得子,
求妻得妻,求富饒得富饒

如果修行學佛必窮
菩薩如何圓滿布施波羅蜜?

所以說學佛必富必長壽必平安幸福

如果我們達不到,那表示學錯了,
走錯了路!

發表者: 履謙 Mon.10/21, 2013 09:41 pm
不好意思!余在此主題,看了汝所說的許多有關修行的文章。余認為汝對修行在「知」的部分,是知之甚詳!但不知汝在「行」的部分,汝做了多少?可否稍做說明?在此先感謝汝!

發表者: 無名 Mon.10/21, 2013 10:21 pm
末學所言均是三十餘年修行心得!
沒有行如何能有心得?

沒有心得如何能知?
沒有知如何能說?

歡迎您搜尋網路,看看末學是自悟之
或是抄襲佛經或古德所云?

保証您找不到雷同的說法!

末學以身証法並觀察周遭親朋
所發生的實例!

末學只想証明佛法是真理
並非只是言說,可以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阿彌陀佛!

發表者: 履謙 Mon.10/21, 2013 10:44 pm
余看到汝如此表示,余相信汝必有所行,方能有所感應。願汝能夠繼續勇猛精進,能為欲修行者或修行中人的典範!最後,祝福汝一切順利。

發表者: 無名 Tue.10/22, 2013 02:36 am
學佛各有因緣
末學在家人
談修行實務
當然談的是在家人
如何修行?
如何運用佛法?

談証道証果的修行方法太多了
那可說是出家眾的專利!

末學的重點在大乘在家菩薩法
在家菩薩畢竟是佔大多數

苟能讓大多數人了解如何應用佛法生活,
並讓大多數人信佛而成在家菩薩
不但可改善別業,增而改善社會國家的共業
不但可風調雨順,增加社會的祥和,減少天災
人民安居樂業。

末學以為這才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部分
必須要讓大多數人能信能行能應用

此乃真大乘!

發表者: 無名 Tue.10/22, 2013 03:12 am
當初佛陀捨王位出家學道
主要是為了解決民眾
生老病死的煩惱與病苦

有別於一般修行者尋求
長生不老或涅槃脫離輪迴

所以佛法最主要的精神
在解決世間的問題
並非在脫離世間
故稱大乘菩薩,非自了漢!

當然要解決生老病死問題需要出家學道成佛
才能具有大智慧

但諸佛語無二,釋迦太子己成佛
並找到解決生老病死煩惱的方法

現在重要的是讓民眾來學習應用
而不是鼓勵大眾再去成佛尋求解決
生老病死煩惱的方法。

有如電腦己經有人發明
現在需要的是如何使用電腦?

愈多人使用,愈能發揮其功能及價值!

在無佛無有佛法時代,鼓勵岀家學道成佛是重要
但現在是如何使用應用佛法為重要!

發表者: 無名 Thu.10/24, 2013 07:33 am
佛法為何能解決眾生的生老病死煩惱與痛苦?
佛法主要目的並不在讓眾生成佛?
成佛的目標太遙遠了!

而且學佛修行人如果一心一意想証道成佛
根本是証不了道,也成不了佛!
因為為心不清淨,非般若,有所証有所得
仍是有為法,有得失,非無生法,根本無法成就!

在法理上,在文字上是有佛有眾生,有我人眾生壽者,
菩薩阿羅漢相

但行者心中要離四相,諸相,無所得而行一切法,
才是清淨,才是般若!

發表者: 無名 Thu.10/24, 2013 07:47 am
眾生與佛之差別
在有所得與無所得

有所得就有所失
因此產生求不得苦及違順之各種煩惱

佛法提出了諸法實相,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

由原來的貪瞋痴,有所得
轉成戒定慧,無所得

無所得即無人法,
無人法即無煩惱與痛苦

所以說佛法能解決人生的煩惱與痛苦

沒有煩惱與痛苦即能自在

故曰觀自在菩薩

發表者: 無名 Sat.10/26, 2013 02:08 am
世間人為什麼會貪瞋痴?
因為不識世間生死均是幻化,幻相非實
因此五蘊熾盛,活得太真,以為一切均實

逐成一般所言
人生不滿百常有千歳憂
汲汲營營用盡心機追逐萬物
所以會活得太苦太沈重

草木皆兵,惡夢連連,不得終時

苟如能放下離相照見五蘊皆空
則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人生不過是顛倒夢想,勿當真實

夢時雖有三千大千
醒時則空空無一物

所以常言:
人生如夢勿當真!

知夢即能遠離生老病時痛苦煩惱!

發表者: 無名 Sun.10/27, 2013 03:06 am
未學佛前偶而有惡夢,
但不久即知是夢非真
即安心無懼!

學佛後逐無惡夢
如經上所言,真不可思議!

換言之,如果能隨時提醒自己
人生是夢非真,經言生死如昨夢
連生死都如夢,人生自然快樂自在無煩惱!

人之所以煩惱痛苦就是活得太真太計較
時時刻刻草木皆兵,四面埋伏,以夢為真
惡夢連連,自然辛苦,煩惱痛苦!

佛法稱我法二執太重
整天在為我煩惱為四大身體煩惱

吃什麼對身體好,如何延年益壽?
如何永遠年輕貌美?
均是我執作怪!

再來就是我的觀念永遠是對的,
您說的,您的看法就是有問題!
佛說業異解異,不可能每人看法一樣!

其實唯有佛說是唯一真理,佛說是正確。
儘管如此,佛到後來還是要弟子放棄法執!

金剛經云:
法如筏喻,法尙應捨,何況非法?

因為只要有執,不管是我執法執均不清淨
無法相應空性本心,無法照見五蘊,無法遠離顛倒夢
就無法度一切苦厄及雜染煩惱,心有分別故,有執故!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智者不惑,故無煩惱!

發表者: 無名 Wed.10/30, 2013 08:53 pm
佛法為何稱空門?

即教我們要放下,
放下我相及法相
勿著境!勿被境轉!
故亦稱定,稱無生!

所有的痛苦煩惱均產生於認真計較
連人家罵我們一句也受不了
告到法院去求賠償
這就是計較鬥爭
苛求別人當聖人
無芝麻點大的事
天天您告我,我告您
故煩惱痛苦指數增加

如此的煩惱心雜染心
貪心瞋心痴心重的共業

當然風不調雨不順,
天災人禍連連

福報轉薄貧窮潦倒!


發表者: 無名 Wed.10/30, 2013 09:14 pm
所以說空相,淨心,均是正修行
也叫無修無証,般若,離心意識,無分別,平等心

當我們心淨即佛土淨,轉眾生性成佛性

每增一分佛性即多一分福報

每多一分福報即

少一分煩惱痛苦
多一分財富,增一分壽命

所以說人二腳錢四腳,追求不到的

且有所求,心不淨,心不空
少佛性,多眾生性,自然福薄
諸事不順,煩惱病苦增加!

所以說修行無他
無修無証,空無相無願,淨心即是!

發表者: 無名 Thu.10/31, 2013 02:21 am
雖言佛法不再圓滿世間法
但苟能如法修行,世間法是必定圓滿!

因為世間法是出世法的基礎
初地二地菩薩必為人王及轉輪聖王
而此二王豈有福德俱足,豈有不圓滿的世間法?

所以我們如修得苦哈哈,求不得苦,要什麼沒什麼,
不能如意如願,那恐怕是修得不如法了!

諸佛共法,一定是生為王子太子出家學道,這也是
世間法圓滿的明証!

所以會有人說

人成即佛成!

發表者: 履謙 Thu.10/31, 2013 09:52 pm
站長:若照汝所言,是否只有王公貴族、富商巨賈方能出家學佛,而一般販夫走卒、平民百姓,就只能顧好二餐,永遠沉淪於娑婆世界,永不翻身?這似乎與佛說不符吧?可否請汝解釋清楚,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發表者: 無名 Fri.11/01, 2013 03:57 am
板主師兄:

佛說眾生平等,因此任何人均能學佛修行,
並不定是只有王公貴族、富商巨賈方能出家學佛

但佛度有緣人,貧困者福薄是較不容易相應,
因此比較不容易有信仰或學佛!

但貧困者偶而也會興起善念而成熟得度因緣!

末學簡單分一下,人有下類四性,即一般說的十法界!

人性
神性
聖性
佛性

愈接近佛性福報愈大

神性算是人天善法教,民俗鬼神信仰
聖性乃聖人之法教,如孔孟老莊,世界各正教
最後是圓滿大覺佛教

所以有信仰者必有福報,善有善報,福報,
只差大小不等而己!

如果我們的心多相應一點佛性
我們的福報是用不完的!

衣食無缺倉稟豐足健康長壽

萬法唯心造,重點在我們如何用心?

一般人頂多用到了神性
根本不知自己有聖性及佛性?
何況應用了?

佛在法華說:懷珠喊窮!
或稱除糞的富家子
不知自己富裕有萬貫家產可繼承?

只要回家認父即有,何必在外流浪他鄉
窮苦潦倒?去做低微卑下的除糞工作!

發表者: 無名 Fri.11/01, 2013 04:09 am
因此末學所談的修行
與一般傳統的修行不一樣

末學談的是究竟如何用心?

而非一般的成佛作袓!

末學談的是無佛可成,無祖可作!
是謂成佛作袓之道!

是謂心道,富足健康長壽之道

自在之道!

發表者: 無名 Mon.11/04, 2013 04:04 pm
佛說經典中,一般而言,包括兩部份:

法理及事修

楞嚴云: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也就是說佛理法理可以很快的時間內悟入
但是修証起來是漸進的,非一蹴可及!

所以在法理方面,是有佛可成,有祖可做,
而且還有果位,聲聞四果及菩薩五十四聖位
拾級而上。

有法可說,有眾生可度。算是有為法!

但在事修修行方面,心不能住法,須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法可說無眾生可度,須相應本心真心佛性,法空
算是無為法,般若無所得!

金剛經才會說,一切聖賢均因無為法而有差別!
換言之,修行須無為,須法空,相應佛智般若,
才能淨心空心成為聖賢!

傳統的佛教重視開悟証道証果,均算是有為法,
二乘法,有修有証,算不上是究竟的大乘佛法!

相信自己有佛性,並了悟佛性應用佛性才算是大乘佛法,
依佛性相應佛性本心真心修行才能究竟涅槃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裡要再加上一句,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才是金剛般若,本心真心菩提相貎,照見五蘊皆空,
法空,無生,離分別!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

發表者: 無名 Thu.11/07, 2013 12:46 am
基本法理是相由心生
而且心相互為影響

心可生相
相可生心
互為因果

既然如此
心業識即是每個人的命運

有貧窮的心生窮苦潦倒的人生
有疾病的心產生了疾病痛苦的人生
如是因如是果

所以愈接近佛性真心本心的心
愈清淨的心將有愈圓滿的人生
清淨到空心,無心,無生
就達到了佛心佛境界

亦即心經所云: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所描述就是我們本心真心佛性佛心的相貌
也就是修行無生法忍的境界

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總目標
所以有修行所歸的總方向

以此修行原則方向
可上成佛果
下致人生一切圓滿自在

所以說修行無他
在淨心空心無心而己

以心經為目標
用心經來修心

所以好好把心經背熟
有事沒事把心經默念一遍
提醒自己,也是淨心也是修心
也是修行

發表者: 無名 Thu.11/07, 2013 01:24 am
我們眾生着相
不知空相空心
一直在相上果地用功

沒錢則找錢掙錢,用盡心機
累積財富

生病則開刀吃藥吃補強身

這一切均是治標不治本
事倍功半,均是眾生見眾生顛倒見
非佛正知見,非真理

正確的佛知見是治本治心
由心地著手

心經的無心空心真心佛性無生

很少人能追錢得錢
食補能延壽長生
效果有限

反而是淡薄於錢財
好善惠施者成大富

我們可見証一下我們的周遭
親戚朋友

勞勞碌碌汲汲營營
反而是勞碌命掙錢有限

而大部分身體無疾長壽者
也都是生活簡單知足長者

所以說
生死由命
富貴在天

一切不是掙來的
是修來是空心而來的福報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無心而得
非有心思思念念
用心處慮

畫畫要留白
人生要空心

自在少煩惱


發表者: 無名 Fri.11/15, 2013 02:42 am
不過說實在,我們凡夫要一下子達到心經
無心無念無所得的境界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大乘佛法說的是相應,相似

煞那間或許可到達,但下念馬上又被轉了

故一般說心猿意馬,妄心是一直動得不停
也稱妄念紛飛

當我們的妄心一直接加速運轉
到後來我們的身體就受不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

嚴重就成了癌症,細胞不停的分裂擴張
醫療也就束手無冊

相由心生,心動得不停,相細胞也就不停的出生

心也無涯,身體四大則有涯,不停地灌水
最後四大臭皮曩就撐破了

所以說止定踩煞車就是修行

如果我們想健身無病,就要知止長樂
不要不要命的踩油門加速

發表者: 無名 Fri.11/15, 2013 03:04 am
至少於如何止?如何定?

我們一般人沒有修行人的止及定功
我們可減少欲望及專心或一心來達到
確勿一心多用

每次只做一件事,所以禪宗說
修行即日用平常心而己,當下
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
不要想東想西

我們在家人做事要專心忠心
先把心繫於一即是修行
佛家說萬法歸一

只要心能歸於一即是止即是定
所以六袓說定不在坐,
行住坐臥均是定
只要我們心定

我們做事專一,一心一意
久而久之即有神性,無事不辦
褔至心靈!

修行人的神性即是神通

所以說不管出家在家均可修行
只要我們懂得道理

Powered by Invision Power Board (http://www.invisionboard.com)
© Invision Power Services (http://www.invisionpower.com)